中国天坛——祈年殿
傻傻的啄木鸟
2024年03月18日 14:05:24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史学

天坛是按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是的结构是'天圆地方’ 天坛坛域近方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震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

天坛是按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是的结构是'天圆地方’ 天坛坛域近方形,南侧两角为直角,北侧呈圆弧状,体现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震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




祈年殿的三生三世              

             
第一世                                           
明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祭祀天的“大祀殿”是祈年殿的前身,是一个下坛上屋的方形大殿。              
第二世                                           
明嘉靖九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在天地坛增加了专门祭天的圜丘坛。后天地坛改称为天坛。拆大祀殿改建大享殿,用于秋季大享,并于殿顶覆上青、中黄、下绿三种琉璃瓦,寓意天、地、万物。              
第三世              
清乾隆十六年,“大享殿”改为“祈年殿”,将原来琉璃瓦的“青、黄、绿”颜色改为              
“纯青”色,象征天色,单纯祈谷于上天,乾隆皇帝更殿名“大享殿”为“祈年殿”并将屋瓦统一为天青色金顶,象征了皇权天授;光绪十五年毁于雷火,凭借老工匠回忆按原样重建,重建后的祈年殿比原殿较粗矮些。              


              


天坛祈年殿的象征意义:天坛祈年殿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一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二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用“金龙和玺大点金”。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金凤、龙凤、龙草和苏画等五种。它们是根据所绘制的彩画内容而定名。金龙和玺彩画应用在宫殿中轴的主要建筑之上,以表示“真龙天子”至高无上:金凤和玺多用在与皇家有关的如地坛、月坛等建筑上;龙凤和玺彩画画在皇帝与皇后皇妃们居住的寝宫建筑上,以表示龙凤呈祥的意思:龙草和玺彩画用于皇帝敕建的寺庙中轴建筑上: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的为苏画和玺彩画用于皇家游览场所的建筑上,代表园林风格。    
祈年殿内部布了 5639幅龙凤和玺彩画,所有的金龙金凤金色花纹都是用金箔贴制,是皇家御用等级最高的彩画。      

“年”字的意义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亨店正式更名祈年殿,所谓“祈年”,即“祈祝丰年”;“祈”是祈祷,“年”是五谷成熟,祈求新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六畜兴旺!    
甲骨文里就发现了“年”这个字。    
从字形来看,“年”字上面是一个禾苗的“禾”字且果实成熟,穗向下垂,下面是一个“人”字,所以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背着成熟的谷物,表收获之意。   因此,“年”最初应该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庆祝丰收的活动。   古代中原地区的谷物都是一年成熟一次,所以“年”在历史长河中便慢慢引申成为时间单位。       



天坛祈年殿
/古代建筑结构
柱子是古建筑的承重构件,根据柱子的功能位置作用不同,可分为檐柱、金              
柱、中柱、山柱、童柱等。                            
             
檐柱位于建筑物最外围的柱子,主要用于承担屋檐部分的重量。              
金柱是檐柱以内中柱以外的柱子,常用于带廊的建筑。              
山柱在硬山或悬山式房屋建筑的 山墙内,正中支撑屋顶的柱子。              
中柱也称脊柱,在建筑物纵向定位轴线的中线上支撑屋脊的柱子。              



祈年殿的格扇、槛窗

古建筑中凡是可以开启或者拆卸者称为隔扇或格扇;与格扇形式大同小异,设置在槛墙上的叫槛窗。

祈年殿是圆形平面,其正南居中三间采用了五抹格栅大框12扇;其余九间,用了三抹槛窗大框36扇。



古建筑台基              
古建筑一般由台基、 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 台基分为两类:普通台 基和须弥座台基。 普通台基一般用于 普通民居中,使用范围较广,通常用砖垒砌,上压 阑石,角部使用角柱石,上面放置角石,但角石不 可用于厅堂,于是用砖代替。须弥座台基,又称叠涩座,一般用于殿堂建筑等高级建筑中。因为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所以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石制须弥座大多束腰较高、雕塑感较强;砖砌须弥座一般是束腰两重,高分别为一层和三层砖厚,整体形象细腻精致。祈年殿殿身三层台基,用青白石砌成,地面铺设艾叶青石。台基下另有三重汉白玉台基,称为祈谷坛。祈谷坛的三重坛台围绕祈年殿延展,殿坛形成一个整体,代表了最高等级。              



古建筑的斗拱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古建筑最具特色的部位就是斗拱,斗位于柱与梁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将屋顶的重量传递给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台基

斗向外“挑”出,每挑出一层为一跳,斗拱跳数越多,说明等级越高:清朝称之为“踩”。

祈年殿下檐为五踩斗,中檐为七踩斗,上檐为九踩斗拱,另外,龙井天花处还安置有三踩斗拱 



古建筑的房屋造型分类

庑殿建筑是古建筑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和五个屋脊,所以也称四阿殿”或“五脊殿”,又有单檐庑殿和重檐庑殿之分。              
歇山建筑的山面坡面区别于庑殿建筑的直坡面是通过一个垂直山面之后再斜坡而下的,这样就形成9条屋脊,又称“九脊殿”。歇山建筑也有单檐庑殿和重檐庑殿之分。              
硬山建筑是人字形两坡面屋顶,梁架结构全部在山墙之内,是普通民居的常用形式。悬山建筑与硬山建筑相似,也是两坡面屋顶,不同之处在于山面屋面悬出,能为山墙遮挡风雨              
攒尖建筑的屋面在顶部聚集成一点,形成尖顶古代园林中的好多亭子都是这类攒尖建筑。最著名的攒尖式建筑是天坛祈年殿,为三重檐圆形攒尖建筑。              

             







天坛建筑结构                    

古建筑房屋的构架分类

抬粱式构架,又称“叠粱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它是在柱子子上放粱、粱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粱,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粱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的形式。抬粱式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可做出美观的造型。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这种做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井干式结构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混合式结构是将抬梁式与穿斗式两种结构相结合使用,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木构架,而中间使用抬梁式木构架,这样既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


古建筑上的榫卯结构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技术层面上,建筑上侧重结构稳定,因为榫卯结构在几个方向都可以开卯口,可以兼顾结合在同一点上不同方向的受力,合拢时成为一个高强度的完美的整体。榫卯结构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不易锈蚀又方便拆卸。榫卯工艺可以说充满了中国古人的大智慧,一阴一阳,一盈一亏,互补共生,缺一不可。而且榫卯工艺也体现了“不把事做绝,不把路 堵死”的做人哲学, 起承转折都是活扣,拆卸组  装不伤器物。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