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今,沥青混合料行业正在经历自己的数字革命,与机器人、机器通信、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气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携手并进。 通过这些颠覆性技术,该行业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影响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此外,它们还改善了建筑工地的健康和安全,帮助该行业满足欧洲目前所有严格的法规。另外,生产方和工程方首次能够以智能、互联和协同的方式,在道路服役寿命的每个阶段提供高质量的客户体验。
【导读】 如今,沥青混合料行业正在经历自己的数字革命,与机器人、机器通信、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气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携手并进。
通过这些颠覆性技术,该行业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影响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此外,它们还改善了建筑工地的健康和安全,帮助该行业满足欧洲目前所有严格的法规。另外,生产方和工程方首次能够以智能、互联和协同的方式,在道路服役寿命的每个阶段提供高质量的客户体验。
与其他材料不同,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参与道路施工的所有涉及单位(拌合站、运输、铺装、压实等)的协调,以减少过程中的温度损失。这种合作促进了上述数字技术比其他建筑行业更早地进入沥青混合料行业和道路建设行业。因此,沥青混合料行业在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被视为建筑行业的参考。
然而,相关各方之间的这种合作远非最佳状态。在很多情况下,一些企业无法生产、处理或传输高质量的数据,成为生产链上最薄弱的环节。一些单位并非愿意共享所产生的数据,或者根据适合其他利益方的公共系统和语言系统需求进行数据共享。
本节介绍了市场上包括从采石场、沥青拌合站到工地已有的一些主要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改变沥青路面的铺筑方式。
沥青 混合料拌合设备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今沥青厂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创新的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效率和质量控制得到了显著提高。一些主要的创新包括 :
图 1 沥青装置新型连接工具
1 .1 智能混合料拌合设备
1.2 可持续混合料拌合设备
当前已经开发了不同的技术来降低胶结料粘度并提高在低温下对骨料的裹附,例如沥青发泡(用水或沸石)或注入添加剂 ( 如蜡 ) 。这些技术可减少高达 1.5k g 油 / 吨的燃油消耗和高达 5k g CO 2 /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保持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质量标准。
图 2 含再生沥青生产的温拌沥青工艺
沥青混合料运输
过去,在整个路面施工周期中,沥青混合料从拌合站到工地的运输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沥青行业了解到这实际上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因为它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损失,并影响路面的最终质量和性能。
过去几年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影响而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是结合使用推杆式拖车和先进的隔离材料。这些新型车辆淘汰了传统的自卸车,原因如下:
图 4 智能摊铺机温度控制示图
图 6 组织管理系统
图 7 智能道路测量和检测的示图
除了之前的市场技术,还有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正在开发中的项目,目的是进一步突破沥青工业的极限。在本节中,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总结,目的是概述当今世界各地正在开发的广泛而多样的创新。然而,它不能被理解为 EAPA 关于该行业未来应该或将如何发展的构想或态度。
不同的公司已经开始将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应用到新一代智能工程机械中。这些系统可以帮助作业人员完成各种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少的精力获得更高的精度和质量的结果。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例如,不需要反复走出机器驾驶室来亲自检查等级或水平。这些系统还可以防止负载过低或过载以及额外的机器磨损,使设备在大多数时间内以最高效率工作。
其中更大程度上是自动化机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并使操作员轻松完成繁琐和重复的工作。此外,配备了视觉系统的自动化机器,可以检测附近的人和障碍物,可以持续处于警戒状态,更严格地遵守健康和安全规则,可以在危险的地方工作而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即在斜坡上工作)。由于这些原因,其大大减少建筑行业的事故和伤亡人数,减少建筑工地的人为因素可能成为健康与安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许多品牌已经开发出不同的原型机,以执行各种施工任务,如压实机、推土机或自卸车。其中一些已经在试点场地和采石场进行了测试,可能很快就会在现实中与人们共同工作。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智慧化技术
近年来,随着沥青路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规模应用,但仍面临着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出现了问题,传统的沥青路面监管模式是以人力为主,且往往都是事后控制,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将事后控制变为事前、事中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如何 提高沥青路面施工 全过程 监控水平,已成为公路建设中行业亟需解决的 重大 问题。
交通强国战略中明确指出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应用也逐步推广,为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始终致力于面向沥青路面工程领域,通过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 5G 网络、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将视频监控、工艺监测、预测预警、移动终端等“智慧设施”进行集成和拓展,实现在建工程各环节管理控制信息化、快速化、一体化,解决工程建设中数据真实性、信息分散、问题难追溯、隐蔽工程监管难等管理短板,打造高品质沥青路面工程。
通过持续的科研攻关,目前已经开发完成了云端材料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系统、拌合、运输、摊铺智能管控系统、无人驾驶沥青路面智能摊铺实压实、无人机温度离析、大数据成品路面质量评价等多个智慧化管控系统,实现了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拌合站、沥青路面施工、成品路面检测全过程智慧化管控,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原材料智慧化管控
在原材料质量管控方面,借助物联网手段实现了石料、沥青等路面主要材料关键指标实时监控,工地试验室主要试验设备、试验数据实现了与系统的互联互通,所有试验过程和试验数据,自动传输、分析、预警,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的真实试验数据,提升了原材料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自主开发了 DKDMIX( 道可美 ) 沥青混合料在线设计系统,主要包含普通(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冷料仓流量标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多个模块化功能的云端在线混合料设计系统。通过在线配合比设计系统打通了原材料检测与生产环节的数据链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设计与沥青混合料生产施工环节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沥青路面质量全过程管控、追溯。
( 2 )冷料仓流量标定
冷料仓标定以间歇式拌合站为主,通过简洁的界面录入目标配合比比例、集料带转速等指标,最终确定拌合站的频率(转速)以满足热料仓级配组成和防止溢料、等料等现象的发生。
( 3 )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采用间歇式拌合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可对矿料级配进行波动范围设置及统计图分析,根据试验结果 ,对级配曲线 或沥青用量 进行修正,确定 生产配合比。
( 4 )生产配合比验证
( 5 )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中可对原材料筛分、原材料密度、原材料检验、热料仓筛分、热料仓密度、矿料级配、体积指标、拌合站监控、沥青路面检测等进行全过程施工质量动态管理,并可绘制折线图、级配图、 X-R 控制图、移动平均值控制图、直方图等进行数据分析及控制图控制。
3 施工全过程智慧化管控
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沥青路面从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全过程智慧化管控。
“无人驾驶集群”系统主要由感知模块、路径规划与决策模块、局域网通讯模块、控制执行模块、后台监测模块等五大部分组成。利用 RFID 、 3G/4G 、 WIFI 、局域组网等技术手段,将数据回传至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作业业务,实现实时监控、数据展现、远程控制、压实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施工中采用的无人驾驶双钢轮压路机、摊铺机,统一由“北斗定位基准站”指挥,利用高精度北斗定位、惯性导航、障碍物识别等技术,接收基站提供的行驶路径引导与控制信号,控制各工作系统,完成既定的行驶、转向、碾压等作业任务。
打造 “无人智慧施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施工和生态施工。进入伏天,无人施工解决了高温下的强度施工;全天候连续作业大大缩短了工期且智能系统的管控,作业效率远远高出人工。
5 无人机载红外探测
本系统把双目视觉和 ToF 传感器同时集成到机身的六个面,可同时拍摄所拍区域的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及变焦图像,可精准、无死角监视并计算沥青混凝土摊铺路面的温度数据,实时转换成红外图像和热像视频,通过不同颜色的渐变组合,直观呈现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全断面采集沥青混合料在卸料、摊铺、碾压阶段的温度数据,实时监控施工温度离析控制并优化碾压工艺。实现了沥青摊铺温度监控从“点”到“面”乃至“动态立体”的突破,不但提高了检测精准度,还避免了工作人员在路面长时间的高温作业。
6 沥青路面三维大数据智能检评
(来源: 道可道网 ,微土木人荐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