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建筑市场的下行,建筑企业逐步迈入空气稀薄地带,为了应对传统业务收缩的冲击,建筑企业纷纷探寻“第二曲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打开未来发展空间。近两年,尤其是建筑央企在新业务拓展上取得了快速突破,他们都在做哪些新业务?研究发现,建筑企业主要围绕传统建筑主业进行横向或纵向拓展, “建筑+更新运维”“建筑+新能源”“建筑+生态环保”“建筑+实业”“建筑+数字化+绿色低碳” 成为企业拓展新业务的主要方向。
随着传统建筑市场的下行,建筑企业逐步迈入空气稀薄地带,为了应对传统业务收缩的冲击,建筑企业纷纷探寻“第二曲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打开未来发展空间。近两年,尤其是建筑央企在新业务拓展上取得了快速突破,他们都在做哪些新业务?研究发现,建筑企业主要围绕传统建筑主业进行横向或纵向拓展, “建筑+更新运维”“建筑+新能源”“建筑+生态环保”“建筑+实业”“建筑+数字化+绿色低碳” 成为企业拓展新业务的主要方向。
▌1. 城市更新
2021 年,城市更新被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承担着保障民生、促进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扩大内需的重要角色。对建企而言,城市更新是 “新概念” ,但蕴含大量的 “旧业务”,包括房建、基建等工程设计与建设业务,也包括投资、运营业务,是建筑企业向 “投建营一体化” 方向转型的助推力。在近两年建筑市场走向存量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城市更新成为建筑行业各企业都积极布局、奋力争强的高地。
中国铁建: 2020年成立中铁建城市开发公司,铁建城发定位为中国铁建城市开发运营政策研究、资源整合、投融资模式创新的专业公司,围绕城市开展投资运营业务,将城市更新与城市运营业务紧密结合。截至2023年8月,铁建城发已布局7省16城,协同投资总额约1422亿元,合作范围内用地约75795亩。
中国建筑: 2021年8月,中建八局城市更新中心成立,以城市合伙人为角色定位,深入与各地政府合作,围绕城市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问题,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1月,中国建筑城市更新与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未来聚焦城市更新中检验检测、评估治理、综合改造的关键核心问题,在 建筑渗漏诊治、建筑外围护修复、机电管道系统改造提升 三个细分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培育原创技术,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化。
▌2. 城市运营
随着政府改革和职能的转变,许多政府职能将推向市场,今后政府向市场购买的服务将不断增多,城市运营商也获得了相应的历史机遇。对于建企来说,发展城市运营业务,是完善企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有利于获取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但目前城市运营主要还是地产商、物业公司、政府、商业巨头在运作,真正由建筑企业运作的较少,参与度较广的企业如隧道股份等,其他大部分建企均有设自己的运营公司,择优择机进入城市运营市场。
隧道股份: 致力于打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公司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切入点,占据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生态圈核心环节;2020年,隧道股份与上海城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5.29亿元收购运营集团,完善基建一体化运营产业链,进一步凸显运营业在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 2018年,中建八局城市运营管理公司成立于上海,是中建八局旗下负责投资类项目运营的专业公司,重点发展“文体场馆运营”和“交通枢纽运营”两大业务,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运营品牌,致力成为“中建领先、国内知名的城市综合运营商”。
▌3. 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储能方式,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的明显优势,对于削峰填谷、平滑负荷、快速调整电网频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期间,将在200个市、县开工建设200个以上的抽水蓄能项目,开工目标2.7亿kW。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战略,建设需求强劲、空间广阔。
抽水蓄能的爆发式增长,加之电力市场投资建设主体加速由单一走向多元、价格回报机制加快完善,众多建筑央企开始大举进军抽水蓄能市场。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抽水蓄能项目基本是由建筑类央企承建,其中中国电建作为最早从事抽蓄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国家队”,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中国能建、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央企也正加快布局抽水蓄能业务。
中国电建: 在抽水蓄能产业规划设计方面占有超80%的市场份额,在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方面,占有超70%的市场份额。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建抽水蓄能业新签合同额接近500亿,同比增长280%,中标了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62.6亿元)、菲律宾碧瑶基帮岸500MW抽水蓄能电站(41.4亿元)、水源山抽水蓄能EPC总承包(40.5亿元)等项目。
中国能建: 先后承建了江苏宜兴、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西龙池、河北丰宁、山东文登、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打响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品牌。世界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储能能力世界第一,总装机360万千瓦,被誉为世界最大“充电宝”。
▌4. 光伏
光伏行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之下,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建设成本快速下降。2021年起集中式光伏电站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不再需要财政补贴,自此,光伏行业迎来了政策、市场、资本三重加持的快速发展期。 2023年1-8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1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约57%。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建筑企业正积极拓展光伏发电业务。从现有布局情况看,大部分建筑企业主要依托自身传统施工优势拓展光伏领域,主要参与多晶硅项目、光伏电站EPC项目建设等,发力方向集中在建设端;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凭借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同时参与光伏电站的投资与运营。
中国电建: 近年来紧抓“双碳”目标和“双循环”背景下的海外投资机遇,大力拓展海外光伏市场。2022年5月,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缅甸首个百兆瓦级光伏项目群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将成为缅甸境内最大的新能源项目;2022年8月,特多首个集中式光伏项目——Piarco国际机场光伏项目正式开工。
中国能建: 与电建类似,近年来中国能建大举进军海外光伏市场。2021年9月,中国能建国际公司与赞比亚西部电力公司、塞伦盖蒂能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了赞比亚绿色电力40MW光伏电站项目;2022年7月,中国能建西北院与安徽电建二公司组成联合体,与新加坡雅能控股有限公司以云签约形式签署越南一揽子屋顶光伏项目EPC合同。
中国交建: 光伏产业作为中国交建重点发力的九大新产业之一,是中国交建重点发力的战略领域。2022年6月,中交产投和振华重工按照7:3的比例,共同出资约人民币2亿元设立“中交建筑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意味着中国交建在光伏领域的超前落子。
龙元建设: 紧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BIPV业务(光伏建筑一体化)。2023 年 1 月,龙元建设与天合光能签署投资协议,双方确认并同意以龙元明筑作为双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领域的核心合作平台,共同投资龙元明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 BIPV 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
▌5. 风电
风力发电行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持续推动下,中国风电产业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3763万千瓦,与此同时,发电量也在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风电发电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7600亿千瓦时,风电工程投资额完成2145亿元,未来中国风电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风电业务也成为近几年建筑企业密切关注的新业务领域,但相比光伏,风电工程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建筑企业想要进入并非易事,因此目前行业主要由大型建筑央企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承揽了大部分风电建设项目,而中国交建凭借涉水业务领域较强的装备、技术、经验等优势,在海上风电安装领域打造了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电建: 电建承担了我国65%以上风电与光伏规划设计任务。2021年末,中国电建以下属控股子公司水电新 能源为整合平台,深度整合水电顾问及来自中国电建成员单位的多家新能源项目公司,组建打造了中国电建唯一的集约化发展新能源业务品牌电建新能源,并计划依托电建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约5000万千 瓦。
中国交建: 中交在海上风电领域拥有着无法替代的技术及装备优势,目前上海风电安装环节已占据近50%市场份额。2022年5月,中交三航局、中交产投、三峡能源、大唐发电、国华投资及远景能源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中交海上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后续有望向后端海上风电运维延伸。
▌6. 水环境治理
当前国家整体的水体环境质量依然不容乐观,水环境治理预计未来仍将是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全国几大重点流域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附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将持续释放市场潜力。
在市场持续增长的驱动之下,建筑企业纷纷进军水环境治理领域,由于水环境治理项目往往是体量巨大的打包项目,使得建筑央企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中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企业早已提前布局。
中国电建: 早在2015年,中国电建就明确水资源与环境业务作为未来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战略地位,成立了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水利水电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进军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
中国交建: 2016年9月,中国交建子公司中交疏浚作为主发起方,与中交机电工程局、中和物产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了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重点聚焦“水土”等流域性、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市场;2019年,中国交建斥资32亿元入股环保龙头企业碧水源,成其第二大股东,加速抢占水环境治理市场。
中国建筑: 2014年1月,中建集团整合全系统优质水务、环保产业资源组建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实施“中建蓝海”战略的专业化水务环保公司;2018年10月,中建启明受让环能投资持有的环能科技1.83亿股股份,至此中建启明成为环能科技控股股东,并于2019年更名为“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建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随后中建三局、中建四局水务环保事业部接连揭牌,2020年成为中建水环境领域的重大突破年。
▌7. 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作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已出台众多相应的支持政策,市场将呈现出积极稳健的增长。储备林基地建设的大量工作是土建施工,因而受到建筑企业的高度青睐,由于国家储备林项目生命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市场主要参与主体是建筑央企,目前储备林建设已成为众多建筑央企“第二曲线”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国中铁: 2022年11月,中铁五局、中铁资本联合体中标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国家储备林PPP项目,这是广西首个“国家储备林+森林城镇建设”PPP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16.8亿元;2022年12月,中铁十局中标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储备林总规模超45万亩,项目总投资72.7亿元。
中国铁建: 2022年11月,中铁二十三局中标的怀宁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EPC工程项目开工,该储备林建设项目总投资合计21.7亿元,建设规模达22万亩,其中一期建设12万亩。
▌8. EOD
自2018年以来,EOD一词在各类政策文件中频繁被提及。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生态环保领域“放管服”的改革,首次提出探索EOD模式;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先后两批确定了共94个EOD模式项目试点,并且在两批试点后, 未来EOD模式将遵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原则,进入常规性申报阶段,EOD项目也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
在全力达成“双碳”目标的背景下,EOD项目迅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大“揽活神器”。EOD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专业多、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央企在EOD项目领域是绝对主力。且由于EOD项目大多有生态综合治理的诉求,在生态环保业务、涉水业务、基础设施业务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市场参与度更高,如中国交建、中国电建。
中国交建: 中交是最早参与EOD项目的企业。2019年,中交疏浚联合中交四航院,成功中标首个采用EOD模式的流域治理项目——蓟运河全域水系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提升及产业综合开发EOD项目,项目静态投资65.4亿元。
中国电建: 2022年2月,中国电建旗下的生态环境集团、华东院、地产集团、水电七局、水电九局与温州市瓯江口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按82%、1%、5%、1%、1%、10%的持股比例组建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灵昆全域生态环境导向产城融合开发项目,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合作+EPC”的实施模式,总投资额超300亿。
中国铁建: 2022年6月,铁五院与生态环境规划院共同成立了国内最高规格的EOD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凭借“院企合作”的资源优势,服务EOD项目的孵化与开发,开展EOD全过程咨询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
▌9. 建筑砂石骨料
当前我国骨料行业向规模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过去低门槛、不环保等问题将在政策引导下得到改善,建筑砂石骨料业务以其广阔市场和可观利润成为建筑企业进行产业链拓展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解决自身砂石骨料需求,另一方面有望通过外供增加企业收入。
目前,以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为代表的部分建筑央企旗下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发展实业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央企也在快速布局、抢滩砂石骨料市场。
中国铁建: 2020年,中国铁建开始积极发展砂石骨料自主开发业务,其下属子企业中铁十九局2021年确定把石灰岩、砂石骨料矿山的开采作为国内市场的主战场之一,并成立建材矿山工作组,成功中标河北省井陉石灰岩项目,投产后的井陉矿山项目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砂石骨料生产基地。
中国能建: 2021年12月,中国能建披露,其下属子公司中能建绿色建材拟于“十四五”期间在绿色建材业务领域投资600亿元,打造全产业链绿色砂石集团,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砂石骨料领军企业。随后中国能建加速布局砂石骨料行业,仅2023年已竞得4宗采矿权,砂石储量超2亿方。
中国电建: 公司正全力打造“电建绿色砂石品牌”。中国电建半年度业绩报指出,截至2023年6月末,其下属子公司电建路桥公司共竞得6个矿产类项目,预计总投资307.45亿元,项目总储量23.55亿吨,设计利用储量预计20.48亿吨,累计年生产规模1.48亿吨/年。
▌10. 高端装备
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企业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依托自身丰富的实践场景,研发制造隧道、轨道交通、港口等领域的高端工程机械设备,是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扩大企业收入的有效手段。在高端装备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
中国铁建: 主要聚焦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和新能源装备等方向,下属铁建重工是全球定制化高端工程装备引领者之一,突破多项隧道掘进机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强劲,自2017年以来,铁建重工岩石隧道掘进机装备在国内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中国中铁: 高端装备制造是中国中铁的核心板块,其在盾构(TBM)、道岔、钢桥、架桥机领域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未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工程装备制造商。旗下中铁工业是A股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高铁电气是国内电气化接触网零部件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重要的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供应商。
中国交建: 在港口机械装备、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旗下上海振华重工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商之一。
▌11. 新材料
新材料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新兴行业,成为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头部建筑企业加大了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业链竞争实力、巩固竞争地位;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国家环保要求,以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目前来看,建筑企业主要在其主营业务领域进行新材料的研发与制造,代表企业包括中国化学、中国中冶、四川路桥等。
中国化学: 2011年起布局新材料实业,2014年投产首个己内酰胺实业项目,2022年己二腈等多个关键项目顺利投产,环氧丙烷、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在手技术储备产业化,规划到2025年末新材料实业收入占比达15%。
中国中冶: 公司下属洛阳中硅主营多晶硅等硅基材料产品销售,其实施的电子信息材料转型升级项目致力于填补国内高端硅基材料的空白。
四川路桥: 2022年成立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加速布局锂电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四川路桥拥有1家三元正极材料生产企业,1家磷酸铁锂生产企业和2家电池回收企业。
▌12.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作为降低行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加之政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成为建筑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工程管控,再到项目施工、装备制造等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以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铁建等为代表的建筑央企走在了行业前列。
中国建筑: 已实际应用BIM、MES、智慧工地等数字化平台,大力布局建筑工业机器人、智慧停车、智慧场馆等领域。2022 年中国建筑成立中建数科,聚焦“双碳”及数字经济领域,努力打造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中国电建: 围绕数字建造研制出“BIM仿真系统”,实现了源代码级的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软件在基础模型、标准耦合、实时渲染等方面性能的不足,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国有替代解决方案提供先行先试场景与市场。
中国铁建: 以实现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四项支撑”为目标,大力推动智慧工地建设试点。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系统已有528个项目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智慧工地建设。
▌13. 绿色低碳
随着双碳政策持续推进,建筑业亟待实现绿色转型,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运行等三个阶段实现技术、生产模式、运营方式的改革。目前,领先的建筑企业正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引导整个建筑绿色低碳产业链转型升级,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冶等建筑央企在各自的优势业务领域积极进行探索。
中国建筑: 牵头编制10 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业内推广100 多项绿色施工技术,基本形成涵盖建造全过程的技术研究体系和全产业链应用服务能力。
中国交建: 连续10年推出143项绿色示范项目,17个绿色低碳项目被国资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及协会评为典型案例。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构建起包括75项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37项团体标准、65项企业标准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填补行业空白。
中国中冶: 在冶金绿色低碳领域申请专利超过1000件,181项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