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人工智能,更新迭代建筑设计转型新玩法?
天神我才必有用
2023年11月10日 10:11:15
来自于行见BIM
只看楼主

目前BIM的现状是 低段位玩家 (青铜、白银段位) 根据图纸建模,管线综合,解决设计与施工问题。 高阶玩家 (王者段位) 则是推广BIM正向设计,将以前的痛点、各种可能的情况提前消灭在设计阶段 。 中段位玩家 (铂金、星耀段位)则介于BIM建模与正向设计之间。 AI技今年是BIM技术涌现的一年,大家会好奇AI与BIM结合的具体应用是什么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述BIM+AI探讨。


目前BIM的现状是 低段位玩家 (青铜、白银段位) 根据图纸建模,管线综合,解决设计与施工问题。 高阶玩家 (王者段位) 则是推广BIM正向设计,将以前的痛点、各种可能的情况提前消灭在设计阶段 中段位玩家 (铂金、星耀段位)则介于BIM建模与正向设计之间。


AI技今年是BIM技术涌现的一年,大家会好奇AI与BIM结合的具体应用是什么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述BIM+AI探讨。

我梳理了目前在建筑业相关的十款AI工具,已经布局分布在建筑流程的前、中、后期——规划。



但在中国,AI已悄悄渗透进入商业化路径更清晰、发展潜力更大的ToB赛道上,特别是有“AI+”改造潜力的传统行业,比如建筑行业。

在建筑设计领域,AI“取代”的,主要是设计师,特别是不需要创意思维、重复性的这类工作。

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分为 偏机械化的重复性工作 创意性工作 两类。根据业内对设计业务流程的时间统计看,设计师约有   73%   的工作时间 忙于处理前者 ,仅有   27%   用在创造和协调沟通上  

比如设计阶段的强排、渲染、审图、施工阶段的预测和能耗测算完全可以被AI取代,AI也可以辅助绘图,或自动生成一些标准化程度高的模块。

通过将AI算法模块嵌入 CAD、BIM 等信息化设计平台,头部建筑设计公司已初步实现了项目环节的自动化设计。

比如,华设集团旗下的AIRoad,在进行桥梁结构的参数化建模以及指定构件和起终点后,可自动创建桥梁模型,并生成高清渲染图,同时可与BIM 等信息化平台互通,便于进一步深化设计。


专注投前方案设计的小库科技、聚焦施工图设计智能化的品览科技、提供施工图智能生成服务的TransBIM(   第三维度科技)、做云渲染的Arko AI、专注审图的万翼科技等。

目前主流AI框架主要能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推理分析等功能,单只图像识别又能衍生出诸如文字识别、人脸识别、物体检测等应用,这些应用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因此BIM技术可以尝试和AI的图像识别进行结合。

就拿BIM应用中最常规的应用净高分析图制作来说,目前净高分析图制作出来之后,需要一个有经验人去判断某个区域净高能否满足要求,某些地方的净高经过造价、施工等方面的权衡后可以适当放低,强调其经济适用性。

目前常规做法是先做出一份净高分布图的初稿,或者制作一份净高表,与会各方,共同确认净高后最终完成一份终版的净高分布图。这期间可能是一个多次讨论、多次修改调整的过程。而 AI的图像识别技术则可以替代这个有经验的人

通过AI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将净高分布图内的车道净高,电梯厅净高。设备走道净高等信息提取出来,再结合AI的机器训练功能,通过多个项目的训练。它会告诉你车道净高2.2米是不是满足规范要求,其他项目是不是只做到2.2的净高,更高要求是多少等等。

这样,BIM工程师则可直接利用AI的经验去修改BIM模型与净高图来匹配大多数的需求。通过这样的做法则可以减少很多会议讨论协调,降低沟通成本。

目前BIM的一个新兴应用:BIM模型审查也可以尝试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利用BIM模型的参数信息,可以写程序来判断其参数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比如公共建筑楼梯前室的面积不能小于6平米,高层住宅栏杆高度不能低于1.10m等。

这类规范要求都可以直接查询BIM模型进行判断即可。但另一种情况目前较难判断了,如规范中的“任一”,“某某上方”,“某附近”等等很多语义难以进行直接判断。这就可以考虑用AI的思路进行解决了,通过AI的语言识别技术来进行判断,提高模型审核的准确性。

从深度看, AI目前仅能作为辅助设计工具,尚未实现完全自主性

当前我们 投喂的数据集还不够,AI底层输入仍依赖操作者的主观意志与知识结构,且依赖程度与项目复杂程度成正比 。非标性的工作或业务难被取代。我们还发现,设计过程中AI容易出现错误,也不时需要人工干预和纠正。

总之,我对BIM行业充满了热爱和执着。在这个行业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相信,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行业将会更加繁荣。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