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们习惯用“大人们认为”来思考并设计孩子的建筑和空间,我们从成人的视角为儿童设计建筑及空间,并从不怀疑这其中的问题。我们忽略了多问问孩子们,“你们需要什么?”幼儿园最大的功能,不是培育知识,而是培养和释放想象力,好的幼儿园设计就是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设计也不断发展创新,今天甄选了国内10个最新的优秀幼儿园设计案例,和大家一起鉴赏。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用“大人们认为”来思考并设计孩子的建筑和空间,我们从成人的视角为儿童设计建筑及空间,并从不怀疑这其中的问题。我们忽略了多问问孩子们,“你们需要什么?”幼儿园最大的功能,不是培育知识,而是培养和释放想象力,好的幼儿园设计就是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设计也不断发展创新,今天甄选了国内10个最新的优秀幼儿园设计案例,和大家一起鉴赏。
东意建筑:当幼儿园真正打破边界,融入乡村,它就不仅是满足功能使用的“外来物”,更是一种新的情感关系的构建。它是乡村儿童成长路上认识家乡的文化、自然的心灵所向,是乡村家庭亲情互动的纽带,同时也是乡村社区公共活动的载体。
建设大坪乡幼儿园是壹基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计划”的一部分。幼儿园选址在大坪乡中心小学旁。小学为汶川地震后社会援建的学校,建设在村舍和农田之间。平直的建筑布局和场地划分更接近于城镇校园,较大的建筑体量与村舍形态截然不同。校园与乡村存在一种环境上的割裂和对立。
幼儿园的建筑布局再现传统乡村的形成机制,用“乡村原型屋”组成一个紧密的幼儿生活单元,由单元集合成聚落,形成幼儿园的“村庄”。每组单元是一套完整的儿童生活活动空间,是个体的“家”。两个双坡顶的“原型屋”放置成夹角,分别是活动室和休息室,夹角处是盥洗室、卫生间、衣帽间和绿化小庭院。灰瓦的双坡屋顶回应了多雨的气候特点和传统的建筑形式。活动室的立面则以大面积的窗口开向田园风光。三组单元的室内采用不同的主题颜色,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更有归属感。
成执设计:幼儿园是初步感受家庭之外世界的场所,我们希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自由天地,通过空间体验多样性,去刺激孩子们探索与发展自我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在空间中尊重儿童,“蹲下来”去倾听孩童的声音,体会建筑使用者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立性。
温州市,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声名远扬。本案位于温州市龙湾区,基地周边的幼儿园设计都较为简单,设计团队试图在当地进行一个创新,在环境和规范的限制下为孩子们创造城市中的理想空间,通过对幼儿园的空间、外立面及色调等的精心设计,对周边环境起到辐射作用,以提升城市面貌。
IDO元象建筑:这是一个垂直布置的“村落”,小朋友可以在不同标高上感受村落的情景,建筑空间与活动场地的叠加设计亦化解了用地局促的矛盾,促成了各个单元体之间的分离,形成了“邻里关系”。
重庆鹿萍北郡幼儿园位于两江新区约克郡北区,用地南隔城市道路与已建高层住宅区相邻,北侧、东侧为在建住宅区,西侧为城市公园,基地内部相对平坦,高差不大。
项目为9班幼儿园,用地面积3330㎡,总建筑面积2701㎡,项目的用地面积相对其班级规模而言较为局促,对幼儿园而言,拥有一个愉悦的空间场所是必要的,如何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充满关怀且富有童趣的教育空间是建筑师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本项目为社区配套型幼儿园,属于教育地产与名校合作办学的公办民投模式。项目伊始,除了与业主单位达成良好的沟通,与园方的交流也颇为重要,建筑师希望从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那得到其基本诉求,并将其教学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依据。
园方提出了“爱与乐趣”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包含三点:会呼吸(绿色自然)、面向未来(探索精神)、无限可能(个性发展),园方不希望幼儿生长在温室里,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自然的氛围与温度。结合用地具体情况与园方的教育理念,建筑师提出了“村落”的概念,希望该幼儿园建成后能成为一个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的“城市村落”。
东意建筑:幼儿园联系着儿童、家庭与邻里,是社区生活中独特的场所,在用地紧凑的山城中,蕴藏着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巨大潜力。山水、城镇与社区的风景,在新的场地编织中,被重组、打开与融合。设计通过对公共空间的“缝补”、儿童生活与游戏的“外溢”、街道与山城风景的“再现” ,地形与风景的边界将渐次打开,幼儿园也将融入社区之中。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对九寨沟景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依赖于旅游业的县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四川省幼儿园援建计划中补充了对九寨沟县幼儿园的援建支持。
幼儿园联系着儿童、家庭与邻里,是社区生活中独特的场所,在用地紧凑的山城中,蕴藏着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巨大潜力。山水、城镇与社区的风景,在新的场地编织中,被重组、打开与融合。设计通过对公共空间的“缝补”、儿童生活与游戏的“外溢”、街道与山城风景的“再现” ,地形与风景的边界将渐次打开,幼儿园也将融入社区之中。
goa大象设计:设计团队重点关注儿童人际交流、创意认知、器械玩耍的需求,充分利用建筑和景观的整体组织,构筑生态自然、活泼多元的立体活动场所。
基地位于舟山市定海区长峙岛,设计目标是一所面向1.5岁至6岁儿童的18班幼儿园,项目的建筑及景观设计由goa大象设计一体化设计完成。
基于儿童行为模式的特点,建筑师与教学管理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设计研究,针对幼儿好动天性设计了一个多路径交织的公共空间系统。连续环通的流线将教室与办公空间联系为整体,同时创造富于趣味的穿行体验。幼儿园中央采用围合式布局形成小操场,这里是全校师生集合与社交的场所。底层入口抬升使界面开敞明亮,也使内向的空间形成良好的监护视野。
设计团队重点关注儿童人际交流、创意认知、器械玩耍的需求,充分利用建筑和景观的整体组织,构筑生态自然、活泼多元的立体活动场所。
Atelier Apeiron+SZAD:对于孩子们而言,这里更需要一座小镇,而不仅仅是一排教室……在绿树环绕之间,建筑轻轻升起,空间漫漫绽放,让孩子们开怀畅游,为这片老街坊增添更多的欢声笑语。
深圳市第二幼儿园是一所具有历史意义的幼儿园,它随深圳特区的发展一路共同茁壮成长。校园位于通心岭社区中央,荔枝公园西畔,远离闹市,绿树成荫。校园里处处充满温馨浪漫的艺术气息:走廊上的美术画廊、花园中的艺术雕塑……几乎每一个角落,均由老师与孩子们精心布置,构成了一座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成长乐园。
建筑师一贯秉持“围绕孩子们而设计”的设计信念,在紧张有限的用地内,以小见大,化繁为简,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手法,为师生们营造一座趣味盎然的成长乐园,自然环绕的森林校园,光影流动的艺术花园,以及绿色低碳的健康家园。
紫领长兴幼儿园是紫领教育集团旗下一所全日制民办幼儿园,紫领教育秉持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适合孩子自然、自主、自在成长的中西融合教育平台。
在紫领长兴幼儿园项目中,品牌提出了“把世界搬进幼儿园”的办学愿景,借此,设计师以“博物”的概念做了解读,用视觉语言、氛围场塑造以及空间体验的策略性设计去叙述品牌的故事,呈现品牌的育人理念。
而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具梦幻质感的空间,设计师在无法改变建筑结构的客观条件下,对内部空间的立面、吊顶与地面做了独立改造,让空间如云朵般呈现蓬软的形态,洁净梦幻的云层中,温柔地包裹着一间充满爱与自由的学堂,便是设计师献给孩子们的——云端上的博物馆。
区别于传统幼儿园设计,紫领长兴幼儿园有其独特的品牌寓意性,与差异化的色彩美学。设计师以成熟的思考整合了功能与美学,融入了先锋性艺术表达,呈现了一套孩童的美学体系,就像孩子一般灵动,梦幻。
项目整体配色不曾选用明艳靓丽的颜色,设计师旨在避免色彩喧宾夺主,意图让空间使用主体——孩子,与孩子们的创造,成为空间中的核心存在。
幼时的回忆总是缥缈而久远,但在我们回想不起的记忆角落里,却蕴藏着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直到如今的能量。
而打造这样一个陪伴我们幼年时光数年之久的空间,设计的干预理应放轻姿态,不去塑造明确的风格,注重打造充满心理暗示的体验,让空间成为孩子们无目的性散步、奔跑的场所,让空间拥有情感记忆的温度,让设计师编织的这一个梦,存续在精神的自由领域传递生命的回响。
本案为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桂山园,其前身是有着四十五年历史的云南省玉溪市少年体育学院。作为玉溪市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和响应“十四五规划”城市更新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一幼桂山园在其更新改造中对大拆大建的消解、儿童特征的释放与生态自然的渗透,诠释了公办幼儿园在城市闲置教育资产再利用实践中的全新意义。
基于城市闲置资产修缮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原校舍建筑拆留的利弊权衡,设计采用“整体保留升级与局部拆除新建”的更新策略——原游泳馆、武术馆和乒乓球馆保留修缮,改造升级幼儿功能教室;拆除羽毛球馆为停车区域;拆除原网球场,以新建的幼儿教学楼融入到整个布局中。新建幼儿教学楼为三层,半围合的造型再加以柔和的弧线,纯白和原木色的主基调与绿色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筑半围合的空间向活动庭院打开,内外空间在视觉上相互渗透。
本园最大更新亮点是将原有跑道转译为空中廊道——“把地上的跑道移到空中”。保留少体校的大草坪,抬起的廊道串联建筑和场地。空中廊道既是活动空间,又是游戏观光空间,赋予建筑更为丰富的功能平台,形成灵动立体的生活学习环境。
NAN设计的弹子石幼儿园位于重庆南岸区长嘉汇片区内。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幼儿园提供了独特的景观资源。场地位于裕华路东侧,北高南低,最大高差达到了10米。幼儿园拥有18个班级,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
设计将教室和配套设施作为独立的元,以平面网格的秩序排列,室内与室外交错,形成教室围绕三个庭院布置的空间形态。庭院与庭院之间,庭院与外部场地互相渗透。教室的活动区域使用大面积落地玻璃,保证了充足的光照并将充满生机的庭院景观引入室内。开放的室外走廊将庭院、露台串联起来,提供了丰富的室外游戏空间。
空间与形体的处理,建筑的边界被模糊了。通透的体量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趣味性,在提供给孩子们捉迷藏、探索空间机会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项目所在地位于北京原纺织厂区的仓库,五座旧建筑体围合新城一个圆形的场地,基于原址原建的原则,设计团队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主体轮廓,在新的功能定位下进行了新建及修复。
业主的期初需求中,重点提出对于儿童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的关注,针对儿童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等)以及运动协调的统合训练,是本次设计的回应重点。
管道的设计强调构建狭小空间,鼓励孩子们用身体去感知并作出判断,锻炼了每一个感官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钢管道网络就像一组连接桥梁和台阶,将场地串联为一座冒险乐园。这些管道或盘旋在场地上方,或匍匐在山形地面的下方,各种倾斜的角度恰好满足孩子们用身体探索的方式。
整个场地由五栋建筑组成半围合式的街区,所有的屋面平台通过管道串联一体,环形的动线使得屋面独立于建筑的室内功能而存在。
借助地形学设计的山丘系统独立于建筑的主体结构,令整个场地被高低起伏的山地形态覆盖,可以让孩子们无拘无束,感受到速度与山地起伏的变化,帮助孩子认知他们的感官和统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