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大第二图文信息中心
猫腻仙女抱
2023年09月25日 10:10:41
只看楼主

  ? 马元   建筑在自然中作为人造物是环境、空间和感知的产物,是具有边界意义的介质,同时其公共特征、品质因素对环境产生影响。在此——老馆即校区轴线的交汇处,无疑是一次审慎的“镶嵌”工作。  


 
? 马元  
建筑在自然中作为人造物是环境、空间和感知的产物,是具有边界意义的介质,同时其公共特征、品质因素对环境产生影响。在此——老馆即校区轴线的交汇处,无疑是一次审慎的“镶嵌”工作。  



1. 概况


新建第二图文信息中心(档案馆)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位于校区纵横轴线交汇处,与老馆隔路相望。用地4000㎡,建筑面积约5000㎡。河道从基地西南缓缓流过。我们希望在狭小地块内 “地尽其用”并延续校园风貌环境,构筑内外兼修、小而精的建筑形象。


▲东立面局部 ? 马元




2. 形势—镶嵌


建筑在自然中作为人造物是环境、空间和感知的产物,是具有边界意义的介质,同时其公共特征、品质因素对环境产生影响。在此——老馆即校区轴线的交汇处,无疑是一次审慎的“镶嵌”工作。


老馆的对称与退台形象既呼应校园规划,也是“书山”隐喻的追求,体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精神。新建筑从位置、定位和体量均延续老建筑,以谦虚的姿态来实现场域无边界的交融。希望延续书山“磐石”之意,通过扭转、切割、外倾建构“他山之石”。储存档案无需更多开窗,表皮厚重而非通透,平面顺应基地也呈不规则六边形。


▲鸟瞰 ? 马元


▲新旧延续 ? 王宇


▲主入口 ? 马元


河道给基地打开视觉之窗,启发因循地势的构思。底层和入口大窗凹入,整体抬升建筑悬浮,形成开放的场域。平台与大台阶使建筑、校园、河道建立联系,得以扩展到更大景域。拾阶而上、移步移景以多维角度展现建筑。(图6、图7)


▲观景平台 ? 马元


▲南立面 ? 马元




3. 规矩—互动


档案馆保存校史文化资料。“雕琢”作为传统塑型手段包含石雕、印刻等工艺无疑是实现校史外化表达最恰当的建造方式,它也代表从整体入手、宏观到微观的分型过程,体现收纳的逻辑。“雕琢”是从整体按照特定方式切削,将功能分类重组在恰当位置。以核心筒组织空间,使外立面形体获得更多自由。


▲主入口门框 ? 马元


最终呈现浅色暖灰麻面“石材”构成的“安静的石头”,与一般石头建筑“拒外”不同,东北台阶和西侧平台分别形成门式巨构,强化“山石”效果,高达16米红色铝板标志性“M”拼贴符号墙,随平台从室内延续到室外广场。


▲门式巨构 ? 马元


▲符号墙 ? 马元


▲西入口符号墙 ? 马元


▲夜景 ? 马元


东侧四层通高大厅与电梯厅互动,打破沉闷格局。西侧大厅两层通高平接亲水平台。两入口由候梯厅联系,竖向呈现“H”空间,穿插对望,视野水平延伸,西侧河道景观渗入。顶层南侧屋顶庭院,落地玻璃保证阳光入射室内。


▲主入口门厅 ? 马元


▲西门厅 ? 马元


▲展厅 ? 马元


▲地下展厅 ? 马元




4. 表里-塑型


“他山之石”抽象提取竹简及书籍的形态元素,“石材”错动、层层书页、抑或条形码宽窄相叠。坚固恒久的暖调“石材”其实是干挂铝板幕墙。铝板喷涂仿石漆,颗粒随机喷涂来模仿石材效果。幕墙钢架系统在距墙外侧1米处,摆脱石材不利因素,又保留石材的真实感。面板为1500×300和500两种规格,为实现“石头”圆润的形态,转角定制、错位。横向线条竖缝错拼,局部镶嵌小面积的水平长窗和“石材“凸起。


▲立面近景 ? 马元


▲南侧台阶 ? 马元


▲铝板仿石幕墙 ? 马元


简洁自由切削在非正交形态的雕琢下,重塑对场地、校园、河道的观看视角。凸、斜、弧——“石材”既是载体也是展品。“石材”纹理覆于建筑强化 “山石”的硬朗感。在波光倒影之下,如同“磐石”伫立于水岸之畔。


▲水岸磐石 ? 马元




     

项目图纸


▲区位图   ? 王宇

▲总平面图   ? 王宇

▲1层平面图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3层平面图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5层平面图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剖面图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第二图文信息中心    
设计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6&2019    
主创及设计团队:王文胜、王辉、王宇    
项目地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    
建筑面积:5090平方米    
摄影版权:马元    
客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品牌:上海华艺幕墙:铝合金幕墙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