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由中铁二十一局参建的甘肃省最长公路隧道 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全面贯通 标志着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 最后一段“工程禁区”全线贯通 木寨岭特长隧道全长15.2公里,穿越漳河与洮河分水岭,横跨漳县、岷县,地处高原高寒、强地震带,穿越6处褶皱和12条大断层破碎带及软弱炭质板岩地层,高地应力集中、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强烈,极易发生大变形,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被国内地下工程界院士、专家及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7月6日
由中铁二十一局参建的甘肃省最长公路隧道
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全面贯通
标志着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
最后一段“工程禁区”全线贯通
把脉问诊,穿越“隧道禁区”
该隧道设计分为进口段、中段、出口段施工,由3家单位承建,最高海拔3252米,最大埋深约629米,均为五级围岩,属极高地应力区。由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出口段双线长11公里,施工前期,勘察设计及工程施工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很难预测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木寨岭隧道围岩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18.76兆帕,施工中多次出现大变形,单日变形量可达百毫米以上,其中3号斜井累计发生大变形侵限12次,最大变形2000毫米,最大变形速率205毫米/天,拆换拱率达36%,隧道顶部搭设拱架用不了几天,就能变形扭成麻花状。
“相当于在豆腐渣中打隧道。”项目负责人陈文渊介绍,即使小心翼翼掘进和支护紧跟,支护结构也难以支撑周围岩石的形变,初期支护频频开裂、掉块,甚至出现喷射混凝土剥落的情况,变形折断的支撑钢架需频繁拆换,花费数天掘进几米的隧道又被泥浆、碎石填回,施工难度突破了地下工程界所遵从的理论和认知水平,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隧道之一。
科技赋能,攻克“世界难题”
隧道安全应急演练
隧道贯通仪式
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理论和预应力锚索主动支护技术的研发,开创了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有效治理的先河,奠定了软岩大变形隧道主动支护的理论基础,积累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快速支护的施工经验。作为国内深埋、高地应力、大变形软岩隧道支护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0多个隧道项目中推广应用。自2016年5月开工建设,在全体参建员工2300多个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下,已于2022年12月8日率先实现贯通,为隧道全面贯通及渭武高速公路全线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容来源:周 鹏 文 伟
图文编辑:高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