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飞翔 中兴公园在造园手法上试图将起自上海松江张氏平岗小阜的中国古典园林工法与现代功能及审美相结合,营造出当代海派园林的新风貌。
中兴公园在造园手法上试图将起自上海松江张氏平岗小阜的中国古典园林工法与现代功能及审美相结合,营造出当代海派园林的新风貌。
上海中兴公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占地约3.5公顷,公园被密集的居住区所环绕,北侧是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周边有学校、医院等的生活配套。作为高密度城市中的重要绿色公共空间,公园始建于2012年10月。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陈旧的设施缺乏、郁蔽的空间、单一的功能,已不满足于现代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景观品质的需求。因此,2020年我们对中兴公园进行了整体的更新提升设计,将之改造成为高品质的社区公园,同时探索以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为背景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营造。
01管理方式:最初绿地设计和现今城市公园管理模式不匹配;
02功能布局:公园内部功能不完整,园路、空间布局不合理,缺乏停留空间;
03配套设施:公园配套设施缺失,缺少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儿童和健身设施及公园管理区域;
04绿化现状:现状植被量较大,乔木总体长势较好,但缺乏季相变化,中下层灌木地被杂乱且封闭;
05社会问题:沿街硬质地坪较多,内部绿化相对封闭,且缺少监控设备,致使目前存在不文明行为、百余人健身团队噪音扰民、非机动车辆乱停放等社会管理问题;
06市政设施:场地内分散大量出地面的市政建筑及设备,地铁建筑和变电站位于公园重要入口节点,影响公园景观性。
我们基于原有绿地的改造提升。基于场地肌理,南侧形成规则式开放布局,北侧呈现自然式布局,并打造地形丰富的空间,满足多元化的活动需求。
设计以地形为造景基础,打造覆盖全园的微地形立体空间,是中式山水的文化隐喻,也依此打造了全无障碍的公园使用体验。
通过全龄化的参与体验,无障碍的人文关怀,地域性的生态景观,中兴公园被打造为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公共绿色空间。同时,这也是一次去符号化的地域文化表达。通过含蓄的设计方法,我们将多样化的功能设施融入宛若自然的意境中。在自然面前众生平等。设计团队通过模拟地域景观特色的微地形、多样选择的游园方式、循环连续的动态体验和仿佛置身山林的联想。这些给当地市民创造了得以释放压力、疗愈内心的精神家园。
精心塑造的起伏草地,影射了山林幽谷的自然形态。
02
园路系统
顺应以地形为基础、以自然山林趣味为立意的立体景观空间,公园实现了覆盖全园、无缝衔接的无障碍园路与立体交通。
03
草坪活动
多功能草坪为人们提供了灵活的使用方式,成为充满活力的市民休闲空间。
04
观景平台咖啡屋
大草坪一侧的景观建筑仿佛从山丘生长出来。下层被设计为咖啡屋,屋顶成为俯瞰全园的观景平台。
05
建筑屋顶观景平台
屋顶观景平台是观赏公园全景的制高点,我们设计了无障碍的坡道与景观坡桥方便人们到达。开阔的视野和便利的动线使之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景点。
06
方格区活动场
规则式的功能活动区提供了林荫广场、健身活动场、乐趣花园等丰富的活动,是最受中老年人喜爱的休闲场所。
07
立体交通
在公园的立体交通与山谷区域,桥下大块的毛石通过精心的垒砌,在城市中描摹了山林的自然野趣.
08
儿童游乐场幼儿区
幼龄儿童活动场提供了沙池、山丘滑梯、蹦床等活动,是3-8岁儿童的游乐天堂。
09
儿童游乐场大龄探险区
大龄儿童活动场结合地形设置了攀爬架、攀援塔、长滑梯等设施,为8-12岁的儿童提供了更富挑战的探险游戏。
10
入口
公园南侧保留现状场地肌理,设计打开城市边界,结合原有的规则式布局设置多功能活动空间。东侧水景入口以螺旋状的结构,打造兼具公共艺术与休闲功能的入口广场。
11
叠石
中兴公园利用不同大小的自然石块模拟了上海佘山的山林社区自然环境,打造了极富美感的山林社区肌理景观。
12
服务建筑
公园东西两侧各配备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用房和人性化卫生间。
结语
如今,改造后的中兴公园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和各界人士的肯定。2023年8月31日,公园登上央视新闻报道,作为实现全园无障碍动线的城市公园成为推动《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标杆项目。
项目名称:上海市静安区中兴绿地公园化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