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树帜论中国水土保持大律考析
被表白的大象
2023年08月09日 11:05:08
只看楼主

辛树帜先生在古农学研究室工作(1973年) 辛树帜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提纲 考析 张波 故院长辛树帜教授,生平事业实副其名,毛泽东主席嘉许为 “ 辛辛苦苦,独树 一 帜 ” 。辛少壮之年志于生物科学,统帅两广瑶山考察,为野生物采集开生面,新发现动植物得以


辛树帜先生在古农学研究室工作(1973年)


辛树帜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提纲 考析

张波

故院长辛树帜教授,生平事业实副其名,毛泽东主席嘉许为 辛辛苦苦,独树 。辛少壮之年志于生物科学,统帅两广瑶山考察,为野生物采集开生面,新发现动植物得以 辛氏 命名者二十多个属种。继而致力现代科学教育,先后筹建执长过国立编译馆、西北农专、兰州大学等,创业守成无不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晚年重长西北农学院,校务之余倾心古农学研究、有《禹贡新解》、《易传分析》、《中国果树史研究》等论著,皆发前人未发之论。辛氏一生事业与学问双肩,且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兼治文理,遂以著名学者和杰出教育家立名于近世。  

辛氏 1977 年终世,我辈效颦其后侧身古农学也晚,唯能读其书而识其人,凡辛氏所遗文稿墨迹,至批点古籍之一句一逗,无不处处留心,以窥治学门径。然辛氏以披览淹博称著,且大行不顾细谨,读思有得随笔而散置,虽多次清理终难免所漏。日前翻检史料,又偶见辛氏遗稿夹一排印本古籍 见附图 。观遗稿不过3页零纸,文字仅二百多个,似为一论学纲 。然而提纲振 ,头头是道,凡古今、中外、自然、人文科学至大至要者,尽在议论风生之中。学报主编李汉章先生闻见,颇识辛氏手迹有深意,特嘱拟撰一文,略考遗稿始末,稍加钩玄探微。初发者于此约稿既无能为力,又不可自卸其责,只好勉为抛砖之文,好在辛氏故旧学生遍天下,或可引出亲聆其教者著文回忆,终能直获辛氏本心。  

一、 提纲手迹背景考察      

首先当从手迹书面信息着眼,考明提纲性质、时间、旨趣等背景。辛氏遗稿均普通16开办公纸张,毛笔书写,小字略大,系辛氏亲笔;除 易十翼 书二十八篇 二字外,其余文字一 了然。其中两页为轧印暗行白纸,列中外科学大律 12 项目,据总结之语 六个国家 ,第一、二页次序可定。另有一页红色横行稿纸,讲述治河律宏旨,标注 各有千秋 四字,正与其第二页同文相应,当是最末一页。如此循序,上下语义连贯,属统一论题无疑。唯纲目结构过于质略,不象欲做大部头论著的擘画,察其文脉,先是罗列国外科学大律,继讲中国二律,进而专论中国治河律,逻辑清晰,议论一脉相承,简直明白如话,似乎是边讲边书写。就后两页散乱之状看,很可能是一次坐而论道时,恐听者不习其口音或词语,遂将要义随写纸上,事后信手夹于案头书册,以至遗藏于今日。故将手迹初步断为辛氏论说科学大律所书提纲,大抵符合实际。  


附图 辛树帜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提纲手迹  


关于手迹书写时代,细审提纲文辞,即有消息传出。第二页 毛主席律 显然系 文革 用语,辛氏深谙 避讳 之道,个人崇拜狂潮下,更不直书其名,以致有违构词常规。稿中 第三世界 一词则进而确定手迹书于 文革 后期,因毛主席 三个世界 理论发表于1974年,辛氏采用这一概念,必在有关语录风传之后。另据夹藏手迹的明代李贽《四书评》一书,也可抽绎出某些线索。据马宗申先生称,本书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夏季所赠,扉页尚留赠书印章,可知手迹夹入当在此后不长时间,因同年十月粉碎 四人帮 , 评法批儒 运动骤衰,夹带手迹的《四书评》遂束之高阁。据此综合判断,提纲书写大约在70年代中期,可能就在1976年间,即辛氏逝世之前年。彼时辛氏政治上略得宽舒,虽届耄耋之年,仍然壮心不已,亲自主持《农政全书校注》整理和《中国水土保持概论》编写,甚至不忌83岁高龄,行程数万里,考察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和治理工作。辛氏老来思考显然更趋宏观博大,十二大律即这种宏博思维产物。时当科学的冬春之交,内外学术交流坚冰未破,辛氏圈于古农室中独发此论,实属不易。  

再考辛氏告世前为何发此宏论,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旨趣何在 若注意各律篇幅,不难发现治河论为中心的中国水土保持律居于核心地位;按篇页、字数计,这部分内容均超过三分之二,显然是论题重点所在。再就提纲逻辑层次分析,国外十大律列于首页,仅为一般概述,律目下无展开议论的文字,大约仅作前提性参照,以便将中国水土保持学与世界科学大律相比较。接下论及中国两大律,主论仍是水土保持律。辛氏根据先秦经典《诗经》、《易经》、《尚书》等追溯我国水土保持的悠久历史,论断为 西周之贡献 。嗣后又大谈 黄河论 ”, 阐发传统水土保持的理论体系及演进过程。围绕这一中心,由远古到近代,由中国到世界,由理论到实践,由研究到推广,全面论说中国水土保持的伟大成就。总之,考察手迹,辛氏论道的思路历历可析,遗念也唯在确定治河律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为新创立的中国水土保持学张本立说。  

二、 中国 治河律 考析  

辛氏提纲手迹所称“治河律”、“黄河论”、“ 水土保持大律 ”,其实皆指治黄理论为中心的 中国水土保持学说 而言。黄河中上游自古是水土流失剧烈之区,黄河下游则是水涝河患频仍之域,二者间的表里因果关系,正是北 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 。唯从这一规律出发,才能探明宏观的治黄方略,并形成科学的中国水土保持理论。我国古代不乏水土保持的实践经验,然而要明了一种横跨黄河流域、地括大半中国的流失规律,于古人谈何容易!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也是在治理下游河患的殊死搏斗中,付出无计其数的生命财产代价才明白这个今人视为常识的真理。检阅史籍、从传说时代的大禹治水,到西汉著名的贾让“治河三策”;从北宋沈括在中游的考察,到元末宋濂的《治河议》,清楚地记载了古人对上下游“流失与治河”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漫长历史过程。直至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周用提出“治田治河”的伟大见解,中国水土保持研究终于完成历史性飞跃,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即辛氏所谓的“水土保持大律”。

今考周用,《明史》有传而简略,有关“治田治河”之策,仅见于《明经世文编·周恭肃集》。周用在总理河道期间向嘉靖皇帝上奏《理河事宜疏》,备述历代农田沟洫兴修、废弃与黄河安澜、决溢相因果相表里的关系,提出宏大的天下治田治河的总理论:“夫天下之水,莫大于河,天下有沟恤,天下皆容水之地,黄河何所不容;天下皆修沟洫,天下皆治水之人,黄河何所不治;水无不治,则荒田何所不垦;一举而兴天下之大利,平天下之大患,以是为政,又何所不可。”重温周用疏论,至今放射着真理的光芒,我国现代水土保持方略,不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吗? 现代水土保持学 是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从国外看,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晚近的事;而中国传统的水土保持历史既久,且在十六世纪中叶就形成如此宏观的理论认识,无疑是对世界科学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故辛氏认为应在科学大律占居一席之地。辛氏对周用理论“价值估计”极高,以至与世界近代科学黎明期的哥白尼“日心说”相提并论,手迹中“发表在1453年(应为1543年,辛笔误),即哥白尼逝世之年”,“博士、诺贝尔奖……”云云,即就周用学说同西方重大科学发明的比较性评论。

周用《理河事宜疏》还是 一篇总结古代水土保持历史成就 的政论,既论证了传统水土保持的根本理论,高度概括了中国治黄的历史及成败原因,同时还提出开展大规模农田沟恤工程的规划、组织、督导、考评等整套纲领,如奏疏所称:“今略举其大纲,若正疆理以稽工程,若集人力以助夫役;若蠲荒粮以复流移;若专委任以责成功;若持定论以察群议。”周用还论说兴修沟洫治田工程是千秋大业,要深谋远虑,不可急于事功,并借孔子语告诫执政者,“无欲速,无见小利”。这种远见卓识至今有现实意义,所以辛氏十分推崇这篇兼有学术性和政论性的历史文献,从手迹末页文字看显然是在提议:先释写为现代中文,再翻译成英、德、法、西班牙等文字,向国外宣传,特别要使第三世界国家了解中国水土保持学说和经验,促进农业增产。

辛氏推重中国水土保持学而举为大律 ,固然独具胆识,但主要还是对中国水土保持长期深思熟虑,终得科学系统认识,成竹在胸,不得不然。辛氏绸缪中国水土保持既久,早在学生时代就感兴趣于直关生态和民生的现代水土保持学课程,擢迁国立编译馆后曾主编《黄河志》,洞悉黄河利病和历代治黄得失;之后驰骋西北黄土高原办学兴农,身经亲验了触目惊心的黄土流失,遂正式开始了水土保持研究。后值50年代,新中国水土保持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群众性治理运动蓬勃兴起, 辛氏热情关注着水土保持的科研和实践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1957年3月全国政协三届三次全会上,辛氏报告了我国水土保持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某些技术方针上的偏向:“实际上偏重于工程措施而轻于农业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改革,治标多于治本,治点多于治面,治沟先于治坡。”周恩来总理听后称赞辛氏“讲得不错” ,总理还提出:“我希望在今后50年里,依靠我国水利和水土保持科学的发展,解决水土保持问题。 ”辛氏此后更坚定了水土保持研究的正确方向,决心创建周总理肯定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我国水土保持科学是在农业历史上出现,并随着农业生产发展不断丰富成熟起来。故辛氏不仅注意现状考察,同时把水土保持同古农学研究统一起来,古今结合,左右逢源。1958年辛氏撰成《 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研究 》,论文据上古典籍,确证西周时代所称的“平治水土”,便是古代最早的“水土保持”概念。这一古称的准确和科学性,实不逊于现行的“水土保持”一词。辛氏征引大量信史资料总结古代水土保持成就,勾划出传统水土保持的基本范畴,奠定了中国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基础。1963年辛氏大作《禹贡新解》问世,引起学术界各方大家的唱和。《尚书·禹贡》是现存最早一篇历史地理著作,举凡古代疆域轮廓、行政区划、道路交通、山川河流、田地土壤、物产贡赋、民族部落等,无不兼收并蓄。历代治《禹贡》者大家辈出,辛氏独站在现代农业科学高度,考证《禹贡》为西周作品,发掘出有关古代土壤、田赋、农业地理等新得新解。至于《禹贡》平治水土问题,辛氏更是再三致意,占据大部分篇章,明眼人一望便知《禹贡新解》用心总不离“水土”二字,“新解”的思维始终畅游于包括水土保持在内的古代农业生态环境之中。“文革”末期,辛氏劫后余生,继续探研中断多年的水土保持课题。课题组对古今资料系统搜集整理,同时在辛氏指导下加强古代水土保持理论探索,尤其是对历代治河方略中有关水保理论进行更为细致的梳理,周用的“治田治河”学说,就是这种理论发掘的结果。当辛氏垂暮之年,所主编的 《中国水土保持概论》 幸得杀青,构思数十年的传统水土保持学蓝图初现,为其辛劳一生作了圆满总结。

三、“ 十二大律 宏论阐释  

辛氏为弘扬 中国水土保持学 而联想到世界科学大律,意在类比参照,故将中外科学以国度排列。六国十二大律皆属世界科学基本理论和定律,辛氏境界完全是用大科学的眼光和大学问的尺度评说科学大千世界。辛氏论科学不仅唯高唯大,思路中还蕴涵着纵深的历史观念。提纲起笔便曰:“自有科学来……”,发语就流露出是从科学源头出发,于科学史的长河中考察主导过世界学术潮流的基本科学理论。

科学作为社会生产力早在史前已开始萌生,古埃及和巴比伦的天文、数学成就,古希腊和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古典科学的全面兴起,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写下光彩篇章。但 代自然科学终无完整体系,科学概念和理论尚未从哲学和神学意念中完全独立,大约出自这种认识,辛氏提纲未将远 至中世纪自然科学列入。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了向近代科学过渡的历史,十六世纪中叶哥白尼 日心说 打破 地心说 的一统天下,建立起太阳为中心的宇宙体系。这是天文学的大革命,引起人类宇宙观的革新,震憾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给黑暗的欧洲大陆带来新时代的曙光。辛氏深明 日心说 的伟大历史意义,自然纳入提纲,命之为 波兰哥白尼律  

17世纪中叶,世界史进入近代时期,科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牛顿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的发现。牛顿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和体系,使力学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后来牛顿力学终于引导出18世纪以蒸气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 高潮 。从这种意义上说,牛顿律开创了历史的新时代,辛氏列为英三律之首,大约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19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鼎盛期,史称 科学世纪 。恩格斯认为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是本世纪自然科学 三大发现 ,而达尔文进化论则是世所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这一惊世骇俗的学说影响远不止于生物学领域,整个19世纪自然、人文科学以至社会革命都吸取了进化论的科学思想,所以人称此世纪为 达尔文时代 。数十年后,进化论东渐而风被我国学术界,辛氏颇受濡染,后曾负笈英国攻研植物分类,深知达尔文道之所在,故推进化论而归英律之列。当此 科学世纪 ,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有许多重大突破,辛氏考虑到大律中学科面关系,又列 化学周期律 地质学律 ”。 门捷列夫元素期律的重大科学意义已是童稚皆知而无须细论,地质学律则是英人莱伊尔创始,此律以地质作用下地球表面缓慢变化的 均变论 ,代替了所谓造物主兴发而致的 突变论 ,首次把理性带进地质领域,成为传统地质学的理论支柱。莱伊尔是当之无愧的 经典地质学之父 ,归入科学大律之列,亦当其位。  

20世纪,史入现代科学时代,物理学领域发生新的重大理论突破,即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既挽救了危机四起的经典物理学,且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相对论建立的新时空观和高速物体运动规律,促进了自然科学领域许多新发现。于是至40年代后出现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组合成的新型横断科学,推进着现代科学全面发展,原子核能、电子计算机、空间工程、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激光技术、海洋开发等新技术相继崛起,交织成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画卷。可惜我国这时期相继为闭国、动乱年代,新兴科学未能广泛传播普及,故辛氏只论及相对论,而对 三论 等新兴科学只字未提。但是从 地震大律或飘 列入大纲,仍可见辛氏对现代科学信息的敏感。当时地震知识的宣传中涉及到大陆漂移学说,此论原本是德国人魏根纳1912年提出的科学假说,至60年代地质学家在漂移说基础上提出板块结构理论,可以解释包括地震在内的某些大地构造问题,使沉寂多年的大陆飘移说绝路逢生,并在中国防震之年不径而走。辛氏也曾留学德国,深知这一德律的背景,欲为当年人称 新全球构造理论 的科学假说的新生而宣扬,故列入大律之中;抑或是提醒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存亡的地震研究重视这一理论,故自命为 地震大律 ,以示致用  

关于社会科学基本理论,辛氏舍去了马克思以前的各种学说,坚定地选择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分列为三律。辛氏早年信奉孙中山 三民主义 ”, 自强不屈的民族感和爱国心促使他走上科学教育救国的道路。解放后开始系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逐步认识到马列、毛泽东思想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彻底的革命理论,唯此才能救中国,强国民,这也许正是辛氏提纲尽弃诸说,独尊马列的缘由吧。此外,在社会科学理论中还列有尼泊尔 华严律 ”, 就字面看似指《华严经》的佛教哲学思想而言。《华严经》是佛教著名经典之一,主要学说为 法界缘起论 ,教义中提出一些相对独立的范畴,从哲学角度说明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华严经》虽是中国佛教宗派华严宗据以立宗的经典,但佛教学说起源终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属今尼泊尔境,故辛氏归为尼泊尔律。辛氏所称 华严律 也可能泛指整个佛教哲学,通常把佛说判为 五教 十宗 ,华严宗是最高的一教和一宗,用《华严经》总赅佛教哲学也在常规之中。  

上述大律皆属世界公认的科学基本理论,人皆知其名或通其理,唯余中国治河律另当别论,其概念、内容、价值估量都是辛氏一家之言,也是提纲手迹最大疑窦,然而了解上文辛氏为创立中国水土保持学苦心经营的事功后,手迹各种疑点即涣然冰释。当然,辛氏总论世界科学是否尽为恰当, 二大律是否唯此为大,中国水土保持学列为科学大律妥当与否,人们自然可以见仁见智;然而无论是耶非耶,辛氏遗留的这份手迹都是后人回思不尽的命题。


自案:刊于《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20卷第2期,原文前有摘要,寥寥数语,全篇缘由要义尽在其中,故而保留于下:“ 辛树帜先生论中外科学大律提纲手迹新近发现。本文参照其晚年学术思想和科研活动,详考遗稿文辞奥旨,探本发微,初识手迹系一坐而论道的提纲,旨在为创立中国水土保持学张本。所谓十二律亦缘比论治河论而发,意在确立中国水土保持在世界科学的大律地位,故文末并就各律略加阐释,以见手迹微言大义。”


注:该文原题为《辛树帜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提纲手记考析》,推送该文时,作者建议修改为《辛树帜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提纲考析》。


文章来源:张波:《 辛树帜论中外科学十二大律提纲手记考析 》,《 不可斋农史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