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为什么有这么多彩色小房子?
星星之火坠落
2023年07月21日 14:55:14
只看楼主

  △关于城市色彩的思考  Sharon Brogan 色彩+城市=无序? 白纸之上,是跨越世纪的色彩斑澜……


 

△关于城市色彩的思考  Sharon Brogan








色彩+城市=无序?

白纸之上,是跨越世纪的色彩斑澜……



文 | 小闲橙 & 大大大象

指导 | UNland@



?

一副绚烂的

城市沉积绘画


当我们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城市,黄土错落有致地层层叠加,不同的手先后在自然的画板上绘画,鲜明的色彩使得城中的界限格外清晰,一个个单体则在拼贴后组成了一副绚烂的画。



如同北京城中历史上金黄的琉璃瓦在现代民居灰青的屋顶上闪烁,带有时间性质的色彩从未离开城市发展的任何一步。但城市沉积绘画中的缤纷色彩并非是人为刻意要求的,而是在时间演变中呈现了多元性,沉积的目的则是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当我们透过历史将画面层层剥离,澳门在千百年间沉积了怎样的画面?我们常说文化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城市的基本色,但在澳门这个文化熔炉中,属于城市的色彩究竟是什么?城市中的人们又是为何着色?


 

△绚烂的城市色彩  Ivana Milosevic



?

时间切片下的澳门,因何色彩斑澜?


01: 最初的小岛,一张 白纸


澳门   ,南海之畔不起眼的小渔村,由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共同组成,在中国地图上仅仅作为一个点存在,岛内几乎都是步行可达的距离,小小的澳门这时还是未经建设的一张白纸,似乎需要叠加一些颜色来弥补地域缺陷,塑造移步易景的空间意境使小岛获得更大的空间感。



 

△从空白开始的城市建设  essay illust


02: 小岛四季中的 单调绿色


澳门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搭配建筑的植物颜色,小岛上没有四季之分,自然的颜色以绿为基调,春秋冬夏的岁月轮回并没有明显的色彩来区分。但随着纬度降低和温度升高,人们对色彩的追求愈发强烈,大胆冲突的彩色装饰在亚热带地区会让人觉得清爽异常。


 

△山海之间是自然的颜色


03: 捕鱼人 在小岛有了更多的家


与威尼斯的童话小岛类似,傍海的居民最初以捕鱼为生,彩色房屋则更方便远行的渔民寻找家园,一栋栋色彩各异的建筑在路环随之出现,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庇护,也为一成不变的生活增添了生机。


 

△路环岛上惬意的街巷

 

△海边跳跃出自然色彩的房屋


04: 其他地方 的人开始被小岛吸引


岭南本土文化、葡萄牙文化和东南亚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超越宗教信仰和民族隔阂的澳门文化。纵使澳门文化熔炉般的存在造就了如今30个世界遗产保护点,妈阁庙和郑家大屋等岭南建筑所代表的黄色始终是澳门的底色。


 

△郑家大屋,典型的岭南风格住宅


然而文化变迁的“延续性”与“移植性”在此影响了澳门本土城市风貌,澳门在18世纪兴建大量巴洛克风格建筑,本土建筑也开始吸收巴洛克美学,而后掀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潮,延续至19世纪初期仍有新古典主义住宅和剧院不断出现。葡萄牙本土建筑的曼努埃尔风格移植到澳门时却发生了异化,建筑色彩由朴质严肃转向鲜艳明快。


 

△大三巴牌坊,中国第一座欧洲巴洛克风格教堂遗存


05: 异国之手 在小岛肆意涂抹色彩


信仰之外,异国沿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色彩缤纷的建筑,教堂、西式剧院等无不充斥着彩色的异国文化。澳门被间隔出的不同色彩大多源于葡萄牙在澳门长达四百多年的殖民文化,现今被粉刷上鲜活色彩的恋爱巷最初也是为表达葡萄牙人对宗教的虔诚。


 

△岗顶剧院,中国最早的西式剧院


06: 规划的手 操控了小岛的调色盘


鼠疫在19世纪的澳门爆发,快速城市化中规划的脱节导致了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为消除不卫生条件和城市美化,政府开启了坊区整治计划,疯堂区成为澳门第一个用规划眼光去建造的街区,翻修后的平房外墙被装饰了红色与黄色,被疫症笼罩的街区借规划的手成为了有明亮色彩的童话世界。


 

△曾避之不及的小众文艺打卡地:疯堂斜巷


身处中西文化交汇的澳门,其色彩规划是“丹青交汇,多元混搭”,同时为发展城市文旅,规划时也会刻意保留色彩以吸引人拍照打卡,像龙环葡韵便是由五栋住宅变身的博物馆。


07: 经济 发展让小岛的夜色成为金色


夜幕下的澳门并未被黑色笼罩,反而被闪烁不停的霓虹灯照亮,赌城中的许多建筑也相应有着炫目的外表。金黄色在澳门象征着财富,彰显着对博彩好运的追求,葡萄牙风格和中式的风水学共同塑造了金色酒店和娱乐场,门户把手和厅堂标牌也多呈现炫目的金黄。


 

△纯金色的娱乐场格外引人注目


08:小岛上与色彩相匹配的 浪漫


出于不同业主的意愿差异,私人住宅中的铁栅栏、墙壁或窗户周边常常会被涂饰成各种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包括粉红、粉绿、米黄、蓝绿色等,体现了澳门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浪漫的情怀。


 

△官也街两侧色彩差异明显的建筑


同时城市中也会有一些自发的艺术家行为,形成了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马赛克台阶和手绘墙面等。


 

△小红书中出片率极高的十月初五马路



?

色彩的尽头,

是纸醉金迷和 市井烟火


 

△澳门——双面城市  伍文燕


澳门的正面是纸醉金迷的赌场、奢华的商场,  摩天大楼  是这座城最理想的地标符号。



 

△威尼斯人内部


浮华之下,翻转后的澳门仍是一个藏着文化底蕴的小渔村,传统的粤式风情和葡式混血在此交融,文化遗址和纵横交错的小巷中色彩不断相撞。


 

△被柔和色彩包围的老街

 

△充满故事感的夜景


澳门建筑的色彩也在时间流转中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视觉语言,每种颜色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意义,色彩的符号化生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审美、技术和精神追求。


 

△澳门城市剪影  Booblgum


澳门的政府外墙多呈现粉红色,如澳督府和陆军俱乐部,粉色系的葡式建筑可溯源至13至14世纪葡萄牙首都的皇宫色彩,因而粉红色常作为官方和正统的代表色。教堂或土生葡人社群则基本由粉、黄和白三种颜色组成,然而色彩即使同为宗教象征,也有着阶级差异,天主教堂多为黄色系,贵族则集中在粉红色系,岗顶剧院则是不同的薄荷绿色系。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

 

△政府总部事务局

 

△仁慈堂大楼


漆红、墨绿、黄色则是中式岭南的基础色,澳门的中式庙宇和本土旧居多以黄色为底色,由于岭南地区雨量大,土壤冲刷下产生了多铁的氧化物等,又呈现出红色或黄色。


 

△女娲庙


金色在传统观念中一直象征着财富,诸多金黄色的建筑体现着城市的博彩魅力。


 

△金色与彩色交相辉映


色彩差异也区分并满足着城市不同的使用功能,商业街多采用高饱和度色彩来吸引游客,西式宗教建筑则用偏暗的颜色来体现古典神圣和华美大气之感,充满烟火气的中式庙宇更多用于聚众集会、以及联络感情或商情。用于教育娱乐的戏院、剧场、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彼此会用醒目的颜色加以区分,政府类建筑更倾向成为地标以彰显地位并方便市民寻求帮助。


 

△街边突然出现的鲜明红色  欧洲研究学会

 

△街边深浅不一但和谐的绿色


小小的澳门,其颜色五彩斑斓,却多而不混,杂而不乱。


 

△充满烟火气的住宅

 

△色彩斑斓的高楼



?

城市色彩管理


人们谈起色彩,好像总是感性认知偏多,城市色彩的好坏其实也很难通过一套客观的标准来评判,如果说澳门建筑的色彩生成是自然生长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交融有关。那我国其他大部分城市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01城市色彩形成阶段


①城市景观的萌芽时期 ,城市色彩的形成与积累,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映射。首先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对城市的营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天空、土地、、山川、森林等又是整个城市的背景色彩,两者结合构成城市相对稳定的色彩基调。


②城市景观的发展时期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因素对城市色彩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人们在选择色彩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或拉大色彩地色相、明度、纯度地极差来表达某种特定文化倾向或宗教信仰,统治阶级也开始运用色彩来凸显阶级地位。


③城市景观的混乱时期 ,随着快速城镇化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受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现代主义大行其道、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尚文化的流行、个性化的发展、商业开发的资本流动等影响,我国曾在不同阶段掀起色彩热潮,但流行时间却较为短暂,你方唱罢我登场,变成了一锅大杂烩。拼凑的一切像拙劣的彩妆,为城市带来了从匆忙、艳俗又带着病容的脸色。除了一些传统村落可能尚且还能证明我国建筑曾是全球色彩设计的杰作。


02城市色彩管控的困境


消费时代来临,大小城市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色彩已逐渐成为绕不过去的问题,但目前大多数城市的色彩管控仍处于“走弯路”阶段,除了前面提到的大规模建设风潮外,各自为政的“长官意志”和“开发商意志”也能带来色彩灾难。


①“一刀切”统一招牌,影响消费心理,削弱商店生意

商店招牌大概是街道色彩呈现最直接的载体,不知道何时开始刮起一阵“统一招牌”的风潮,好像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所有的店铺招牌都是统一底色、统一尺度、统一字体、统一字号。


相关文章:  《西安的统一店招 VS 日本的光怪陆离,哪个才是城市的烟火气?》  


 
 
 
 
 
 
 

△统一店招  陈列共和 


虽然褪色的喷绘布、刻板的大字、千篇一律的简陋排版,这样的店面招牌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还有一些店招设置随意,遮挡路标、影响通行、容易坠落等等,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确实需要整改。但这样充满随意的“一刀切”手法,除了让城市街道充满诡异气氛,让店铺因为缺少识别度而痛失生意外,也是一场城市色彩灾难。


②色彩污染问题突出,从身心上对人们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广告招牌,还有基本上每过几年就会重新粉刷的建筑立面,全然不顾地域性与城市特点,大面积的红色或橘色,作用于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和血压,进而在心理、生理上对人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城市色彩对人们生理、心理的刺激和伤害往往是下意识的,导致城市色彩污染成为普遍存在而又往往被忽略的问题。


③城市间色彩雷同,丧失地方的文化识别性

色彩特色丧失主要表现在地方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色彩逐步消失,大量现代建筑采用的大面积相似中性色彩占据城市色彩的主导地位,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全国各地城市通用的居住区建筑色彩外观,以及标准化、模式化的公共建筑和园林绿化建设模式,与城市的文化及环境缺乏联系,使城市的色彩可识别性丧失。同时城市的大规模开发也是建立在对地域自然环境的湮灭,地域性文化的建立更是困难升级。


03城市是否需要色彩管理,怎样实现 协调与碰撞


说起城市魅力,色彩大约是最直接、最难以忘怀的美。色彩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不管我们是否做专门的规划设计,城市外部空间的界面都会被赋予色彩,人们在感知城市的同时,也在体验着城市精神。城市设计师理应学会把如此迷人且强大的手段运用到我们的城市中,让城市充满意味与诗意。


由感性认知到量化管控的城市色彩规划,在欧洲,其研究、实践一般是从1800年的意大利都灵算起,城市色彩规划起源早,历时长、范围广,对意大利及欧洲有较深远的影响。法国巴黎的让·菲力普·郎科罗在20世纪79年代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理论,使城市色彩的实践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他的实践是横向跨界的,以色彩为线索进行设计,涉及建筑、工业产品、纺织等多个领域。在实践的同时,他以实证的方式,对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色彩研究,以证明地域色彩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民族、历史、习俗等人文地理是密切相关的,即色彩地理学理论。但适合都灵经验和色彩地理学的西方城市,一般都是发展文脉清晰,或者是规模不大,缓慢形成的城镇。其他城市难以复制。


而亚洲城市的色彩研究则主要是发轫于日本,郎科罗在1970~1972年完成的《东京色彩调查报告》是起点。郎科罗的日本学生学成回国后,对日本快速发展而视觉混乱的城市做了一系列的色彩规划设计和整治工作。从 20 世纪80年代到2004 年,日本立川、川崎、大阪、京都等城市相继完成了色彩规划,提出了定量的严格标准,政府出台了《景观法》,以行政法律的手段规范控制城市色彩。韩国的做法与日本类似,政府行政控制城市色彩的力度较大,比如新首都进行了色彩规划,出台了高层公寓 208个标准色的指南等。


美国也出现了色彩顾问的职业,但设计对象主要针对私人别墅,且更多地关注室内设计。


国外对色彩教育地重视和普及是一贯的,使得城市色彩的研究和实践有很好的大众环境。但国外的城市色彩课题是由实践而来,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城建已经很少,实践项目不多,其影响和规模也相对有限,项目多数局限在城市色彩遗产的历史保护和城市部分地区的翻新改造上,很少出现城市宏观层面的色彩规划。


国内城市色彩的实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由于我国传统建筑一直以土木工程为主,保护建筑的油彩涂饰必不可少,因此,建筑色彩多出自人工设色,城市色彩面貌是人为干预的结果。“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东汉末年的邺城就已经“图以丹青,色以轻素”了。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色彩便是世人能见到的完整作品。这些辉煌壮丽的城市色彩虽为人作,但并不是有意识的城市色彩规划实践活动,而是表述皇权统治的副产品,是城市精神的视觉表达。欧洲中世纪的城镇也具有完整的色彩面貌,是当地建筑材料、建造方法的副产品。如果以人为干预、控制程度来划分,也可以说我国古代在城市色彩方面进行了不少实践。


现当代国内有意识的城市色彩实践和研究的时间都比较短,最早也一般从2000年左右算起,以实践为先导,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空降“般的高速生长而出现的问题。且实践人员主要是以艺术院校的色彩学者为主导,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会色彩咨询机构等也完成了相当数量的项目。但是,相比较于其他成熟学科,”  城市色彩  “的课题可以借鉴的国外研究成果很有限,我们也有必要摸索出适合本土的色彩规划方法。



城市色彩的选择和调整,是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要寻觅有自然根基的风格,要给居住者带来舒适感和在地感,还要让到访者感受到新鲜感和魅力。可以说,大到天空、光线、植被,小到街头设施、广告招牌、行人服饰等,都是城色之美中的要素,犹其是占据城市色彩整体观感的最大构成因素可能还是住宅和写字楼。


 

△暗灰色 华尔街 

 

△米白色  巴黎大道 

 

△彩色 布拉诺岛 

 

△摩洛哥“蓝色迷城”  舍夫沙万 

 

△日本街道色彩规划-浅色店招+深色建筑 


具体到色彩管控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的核心主要是关于三个方面:和谐度+包容度+参与度,其分别对应城市色彩的整体性、丰富性和人文性,色彩整体性效果是在视觉上整体协调统一,避免混乱;色彩丰富性则是给人丰富的色彩感受,拒绝单一和极端的主旋律,避免单调乏味、色彩有节奏、有层次;而色彩人文性则是要在前两个的基础上给予城市居民最大的选择自由度,如“菜单”可选式的规划方式,还可充分发挥心理学机制下城市色彩功效。


?

结语


城市色彩本身就具有城市公共属性,在阳光下,这些色彩自己“解放”出来,弥漫在城市中,浸泡着、包裹着人。好的城市色彩从地域色彩的母本中生长起来。昼夜轮回、四季转换使得自然光的明暗不同、光影不同、阴晴雨雪气候不同、植被鲜灰不同,这些因素都改变了城市色彩的面貌,所以城市色彩也最丰富与微妙,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文章:  《成都天府黄,从千年金沙,走向未来之城》


 

△喀什老城

 

△喀什新城 

但是,我们真的要在”沙漠“旁边再堆起沙子吗?

但是抛掉土黄色,我们又要从哪里索求答案?

又要回应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地理:你的城市是什么色彩?

[2]王京红 《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3年08月03日 13:44:33
2楼

当我们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城市,黄土错落有致地层层叠加,不同的手先后在自然的画板上绘画,鲜明的色彩使得城中的界限格外清晰,一个个单体则在拼贴后组成了一副绚烂的画。



如同北京城中历史上金黄的琉璃瓦在现代民居灰青的屋顶上闪烁,带有时间性质的色彩从未离开城市发展的任何一步。但城市沉积绘画中的缤纷色彩并非是人为刻意要求的,而是在时间演变中呈现了多元性,沉积的目的则是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