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星球研究所 在中国古都序列中 常有“五大”“七大”“九大”的争论 但无论如何排序 南京 必然榜上有名 (请横屏观看,南京城全景,摄影 师@黄茹萌) ▼ 然而,翻开南京的历史 却是满目悲情 有落寞 (唐·韦庄《台城》) ▼
转自:星球研究所
在中国古都序列中
常有“五大”“七大”“九大”的争论
但无论如何排序
南京
必然榜上有名
(请横屏观看,南京城全景,摄影 师@黄茹萌)
▼
然而,翻开南京的历史
却是满目悲情
有落寞
(唐·韦庄《台城》)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有伤感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有悲痛
(南唐·李煜《虞美人》)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有唏嘘
(近代·鲁迅《无题》)
▼
"六代绮罗成旧 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在2500余年的建城史中
南京 历经6次毁城
换过N多次名字
她虽为10朝都会
却只有450多年建都历史
人言常道
金陵王气短命
(南京的一生,摄影师@青缃&李毅恒&黄茹萌,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
但是
被嘲为“短命之都”的南京
却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
以 奉献 自己、以 牺牲 自己
肩负起家国兴亡的重担
晋室南渡关系华夏文明危亡
大明以此为起点夺取了天下
孙中山宣告封建帝制的终结
( 朝天宫是江南现存等级最高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 摄影师@方人二 )
▼
南京!南京!
在华夏文明的征程中
她从未离场
01
缘起
金陵王气的传说
是南京永远的谜
相传,楚威王 观此地有紫气
埋金镇之,以压王气
金陵 之名由此而来
(相传楚威王在钟山一带埋金,楚威 王埋金只是金陵得名传说中的一个;下图为钟山,摄 影师@方飞 )
▼
王气之说
来自这里的山川形胜
奔袭的长江
在这里突然转弯
形成江中多个沙洲
(请横屏观看,南京长江江心洲,摄影师@方飞 )
▼
且南京属于丘陵地区
北、南、中 各 有三支山 体 护卫
南有秦淮河蜿蜒入长江
山环水抱的地理格局
完美契合 理想都城的选址
正所谓:
“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真帝王之宅”
(上文引自北宋 《太平御览》;下图为 古 都南京的山水形胜示意,制图@ 陈志浩/ 星球研究 所 )
▼
在北部
栖霞山、幕府山、狮子山
如同一道天然的城墙
时刻抵御着北方的入侵
(狮子山与包山而建的明城墙,摄影师@ 刘兴 )
▼
在南部
则有牛首山双峰伫立
宛如护城的“ 天然双阙”
(请横屏观看,牛首山因有自然双峰突起,形似牛角而得名,现建有佛顶宫,摄影 师@方飞 )
▼
在中部
有海拔448米的钟山
作为南京的最高峰
恰似卧龙盘绕
(钟山,又名紫金山,摄影师@童绍程 )
▼
钟山及其余脉
还从太平门进入市区
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
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
组成城中起伏的连岗
(覆舟山与鸡笼山,覆舟山又称小九华山,鸡笼山顶建有北极阁,摄影师@李毅恒)
▼
与此同时
南京依靠长江
向东可连接太湖平原
向西可直通江淮、抵达中原
因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们
大多都对这里的“王气”有所忌惮
直至东汉末年
东吴政权起家于江南
南京立马获得孙权的垂青
孙权的定都,成为南京建都史的起源
(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摄影师@长青)
▼
东吴 定都前的首要大事
就是打造 军事堡垒 石头城
彼时石头城 雄踞长江边
其 地位不言而喻
甚至成为南京城的代称
( 石头城,摄影师@杨虎)
▼
以石头城为起点
南京从一个普通的江东小城
一步步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02
堡垒
-第一次繁华-
西晋之时, 五胡乱华
中原硝烟四起
大批北方士民纷纷避乱南下
此时,山环水抱的南京
成为重要的避难之所
自东吴立国至隋统天下
东吴、东晋、刘宋
萧齐、萧梁、南陈
六朝均都建康 (南京古称)
共历324年, 史称 六朝建康
( 孙吴时南京名为建业, 公元313年改称建康,自此沿用至南朝末年不变;下图为六朝历史疆域变迁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
南京
第一次面临如此重大的使命
在南北对峙的 六朝
她以防卫为第一要务
不仅部署国都城池
周围还设有许多安置移民的郡县
可以在战时充当防御堡垒
是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建康”
(六朝大建康城池布局,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为宣示自己的正统
建康 继承了中原的礼制
效仿 邺城和 洛阳 的 格局
不仅有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还沿袭宫城前的T形大街
就连 城门也照搬 洛阳旧名
(六朝建康城示意, 制图@刘志鹏&阿土&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
即便 建康王室无力回归故土
但割据一方的东晋与 南朝
还是为中原士民提供庇护之地
不仅保留华夏文明的火种
还平添了些许文雅与放达
(请横屏观看,玄武湖在六朝时期曾是皇家园林,摄影 师@王昆远)
▼
为巩固统治
第一次远徙江南的皇权
不仅依赖北方望族的参与
也需要江南世家的支持
(乌衣巷曾是六朝名门望族的聚居地,摄影师@方飞 )
▼
同样作为外来者的佛教
抓住这千古难逢的机遇
成为帝王整合文化的工具
也让寻常百姓从其中
看到人生中的精神解脱
(栖霞寺,为南朝齐隐士明僧绍舍宅而建,摄影师@长青)
▼
帝王的提倡,百姓的狂热
使佛教一经传入江南
就迅速在这片沃土中生根
建康则掀起一股兴建佛寺的风潮
城郭内外僧尼云集,梵刹林立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上文引自唐·杜牧《江南春》;下图为开凿于南齐永明年间的千佛崖石窟,摄影师 @朱子杰)
▼
佛教兴起,再加玄学盛行
多元的文化在建康激荡融合
不同的智慧与声音相互激赏
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后世称 之为 “ 六代繁华 ”
建康迎来了文学自由
大量作品随之涌现
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
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还有最早的文学评论《文心雕龙》
(南朝梁时刘勰在钟山定林寺著写《文心雕龙》,该寺现已不存;下图为方山定林寺,和前者合称上下定林寺,摄影师@周昫光)
▼
建康迎来了艺术自由
石刻雕塑造型夸张
充满想象的张力
像狮子般孔武有力的石兽上
竟然长出了翱翔天空的翅膀
(萧景墓神道石兽,摄影师@李睿宁)
▼
绘画题材大大 拓宽
顾恺之、 陆探微等 名家辈出
即便真迹大都没于历史长河
但在出土的六朝砖画之中
还可窥见艺术家超凡的追求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 摄影师@柳叶氘,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此外,建康 更是外交频繁
声名 远及朝鲜、日本、 东南亚
在南梁皇子萧绎的笔下
我们得以在《职贡图》中窥见
各国使臣前来建康朝贡的盛景
(《职贡图》摹本中的部分使节,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制图@ 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
然而,六朝统治者们
偏安享乐的懈怠
给建康带来 国破城灭的悲剧
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更被当做亡国的靡靡之音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上文引自唐·杜牧《泊秦淮》;下图为鸡鸣寺,相传寺中胭脂井是陈后主在建康城破时,和嫔妃们的躲藏之处,摄影师@方飞)
▼
随着建康城一起埋没的
还有六代的风华
沧海桑田,盛衰无常
刺激着文人敏感的神经
金陵遂成吟咏凭吊的圣地
从此,在华夏的文学想象中
南京总离不开 悲情
(“金陵怀古”经典诗词选,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与文学书写不同的是
金陵地位虽一落千丈
但却并没有就此沉寂
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也曾作为南唐国都
书写 华 丽 与纤 巧 的一笔
(栖霞寺舍利塔,南唐石刻艺术的上乘之作,摄影师@姚力)
▼
安史之乱之后,北方纷乱不断
随着帝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蛰伏的她一直在默默转型
从六朝 护佑华夏的堡垒
逐渐成为人文荟萃 的中枢
(请横屏观看,金陵在两宋期间已是商业名都, 通过清代仿宋院本《金陵图》,可以追想当年的都市盛景,图片来源@ 汇图网, 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
而这场蜕变
还要等待一个时机
带领南京 走向新的高峰
03
中枢
-再一次繁华-
洪武元年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南京终于等来了中兴的东风
这是大一统王朝, 首次在江南定都
(南京明都城城墙玄武湖段,摄影师@方飞)
▼
为宣示继承大统
新宫室严格遵循 《周礼》
三大殿的形制, 完整的中轴线
都为后来的北京紫禁城所沿袭
(南京明故宫中轴线示意,摄影师@方人二,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宫城形制虽然谨遵礼制
但南京城却并不方整
为避开 城南稠密的居住与商区
宫殿区选址偏居东侧
使城内形成完整三大分区
(明南京功能分区示意,制 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规划上的精打细算
不代表质量上的打折
恰恰相反, 朱元璋要造的
是固若金汤的大明第一都
规模宏大的 四重城郭
堪称当时世界最壮丽的城市
(请横屏观看,四重城垣的明南京,都城城墙周长超过35km,面积超过40km 2 , 制图@阿土&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城门一反传统旧制
首创瓮城在城内的形制
作为 都城正南门的 聚宝 门
更是有多达 3道瓮城
城楼上修有27座藏兵洞
大大增加了防御能力
(请左右滑动查看,今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摄影师@杨虎&李文博,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城墙上设置进水闸8座,出水闸16座
人工水系、自然水系交错纵横
外借山川之势,内谋理水之策
( 明 南 京城 水系与水关涵闸分布示意,制图@ 阿土/星球研究所 )
▼
作为水陆枢纽的东水关和西水关
分别是秦淮河的入城和出城口
水关旁边的三山门和通济门
更是别出心裁的船型
(明南京城门与船型瓮城示意,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朱元璋在南京创立的规制
明清两代的帝王依旧沿袭
(朱元璋与皇后合葬的明孝陵,摄影师@魏望)
▼
因此,明朝迁都北京后
南京 依旧是半个中国 的 中 心
手工业极其发达
明初就 有10余万工匠
聚居在城南18个坊内
是为著名的“金陵十八坊”
(明南京金陵十八坊,制图@阿土/星球研究 所)
▼
其中以丝织业为最
明后期 南京锦缎 就 远销中亚
至清以后, 织造业更加发达
因此设有江宁织造府
专司锦缎生产,以供宫廷需要
(在江宁织造府旧址上开辟的江宁织造博物馆, 摄影师@方飞)
▼
手工业的繁荣
带动了活跃的集市贸易
南来北往的商货齐聚金陵
明初商市多数坐落在 秦淮一带
后来发展成为热闹的商业中心
(明清南京主要商业街街示意,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徽州、山陕、闽粤、洞庭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
也以南京为获利渊薮
纷纷建立服务本地商贾的会馆
(明清南京会馆分布示意,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种种现象表明
南京的 商品经济愈发旺盛
明中叶后, 商业娱乐达到鼎盛
尤以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最繁华
(明清南京城最热闹的十里秦淮,摄影师@张振华)
▼
正 所谓
“天下财富出于东南
而金陵为其会”
《南都繁会图》中
生动地描绘了当年的热闹
(请横屏观看,明《南都繁会图》的元宵节盛景,摄影师@柳叶氘,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城里市廛繁盛,万商云集
不仅世界各地的商品能找到
(《南都繁华图》中店铺召幌上写道“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摄影师@柳叶氘, 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
仔细端详
还有时髦的南京人
戴上了西洋的眼镜
(《南都繁华图》中戴眼镜的南京人, 摄影师@柳叶氘, 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
除了是繁荣的经济中心
南京更是颇具影响的文化中心
号为“天下文枢”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
人文荟萃,文风鼎盛
( 号称 “中国四大文庙”的 夫子庙,摄影师@方飞 )
▼
毗邻夫子庙的江南贡院
更是江南最大的科举考场
可以容纳 2 万人进行考试
文天祥、 施耐庵 、 吴承恩
唐伯虎、郑板桥、 张謇
无数大师名儒都从这里走出
(雪中的江南贡院明远楼,摄影师@熊峰)
▼
城市经济的活跃
也使世俗的因素悄然生长
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小说戏剧
如 国仇家恨中的爱情《桃花扇》
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儒林外史》
还有欣赏花鸟虫鱼的《闲情偶寄》
以及广录佳肴的合辑《随园食单》
( 《随园食单》得名于 作者袁枚隐居 的 随园 ,现已不存,原址附近现有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摄影 师@方飞 )
▼
而遭到抄家的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十年辛苦著成《红楼梦》
将家族往昔的荣耀与没落
都投射在“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中
(乌龙潭曹雪芹纪念馆,摄影师@方飞)
▼
在国内,活跃的思想
推动了平等对话的西学东渐
一如传教士利玛窦
在南京获得了欢迎与支持
和徐光启一同翻译《几何原本》
(石鼓路天主堂是利玛窦故宅,摄影师@李毅恒)
▼
在海外, 南京 也曾 代表
最美丽的中国形象之一
如大报恩寺琉璃塔
曾以“南京瓷塔”的 名义
出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中
出现在英国伦敦的邱园里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外贴白瓷
通体饰以五彩琉璃构件
塔刹冠有千斤黄金宝顶
檐下悬挂铜铃百只,声闻数里
塔内夜间燃灯百余,昼夜长明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示意,制图@阿土/星球研究所)
▼
只可惜
我们再也无法亲眼目睹她的精美
她 永远 消逝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
清军与太平军的 攻防
太平天国的内讧
对于 南京城来说
无疑就是一场浩劫
就这样
南京城跌跌撞撞
迈入了风雨飘摇的近代
04
求索
-全新的重生-
近代以来
南京的命运
一直和 中国 紧紧相连
《南京条约》的签订
曾让中国 迈入 屈辱 的泥潭
(静海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议约地 ,摄影师@朱金华)
▼
1937年 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更是全体国人无法忘却 的悲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摄影师@张勇)
▼
即便几次深陷泥淖
南京依然步履不停
为民族的未来艰难求索
为谋求自强
南京成为晚清洋务派
寻求现代化的试验场
她引入新兴工业
创立有金 陵机 器 制造局
(中国近代四大兵工厂之一的金陵机 器制造局,今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摄影师@方飞 )
▼
实施新式教育
筹办两江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校址成为今东南大学的一部分,摄影师@黄泉源)
▼
而在 煦园之中
更是发出漫漫 长夜中的惊雷
长达千年的封建走向灭亡
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在南京宣告建立
(1912年孙中山在 煦园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并入总统府,摄影师@方人二)
▼
作为首都的南京
再次担纲谋划未来 的重任
1929年的 《首都计划》
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
做出可圈可点的尝试
这是一部先进的规划
强调现代科学
宏观上吸收欧美规划理念
奠定今日南京的城市格局
( 颐和路历史街区与江苏路基督堂 ,摄影师@ 李毅恒 )
▼
除了科学理性的追求
这又是一部强调民族的规划
号称发扬光大固有文化
微观上倡导采用 中国古典造型
( 南京博物院主体建于民国 ,外观仿辽代大殿,摄影师@方飞 )
▼
这其中的扛鼎之作
莫过于古典与现代
完美融合的中山陵
(中山陵, 摄影师@黄茹萌)
▼
民族的形式之下
实质已是新时代的纪念堂
从空中俯瞰
平面宛如一口警钟
仿佛中山先生遗训在耳: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俯瞰中山陵,摄影师@魏望)
▼
虽然 这场艰难的探索
许多只是纸上谈兵
但还是留下宝贵的遗产
化作南京城专有的风情
(请滑动查看, 夕阳下的音乐 台&深秋里的美龄宫 ,摄影师@王黠溢&李毅恒 )
▼
直到解放,万象更新
古城注入新的生机
呈现出崭 新 的 面貌
即便面临 重重困难
也要迈向新的征程
(1968年通车的南京长江 大桥, 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 ,摄影师 @方人二)
▼
今日的南京
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还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更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明 城墙 是我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垣,摄影 师@李毅恒)
▼
作为古都
也在保护古迹中 走在前列
在尊重历史的态度下
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以钢+玻璃形式表现的现代版大报恩寺塔 ,摄影师@方飞)
▼
还用别具一格的创意
续写往昔恢弘的传奇
(佛顶宫穹顶之下的卧佛旋转莲花台, 摄影师 @邵一展)
▼
即便有着 沉痛 的记忆
厚重的历史
南京却总是以美丽示人
今天的她不失 前卫
(南京四方当代艺术馆区,摄影 师@王黠溢 )
▼
愈发青春活力
(南京青奥中心与南京眼,摄影师@黄茹萌)
▼
独具优雅清丽
(请滑动查看,遍植法国梧桐的道路,摄影师@李毅恒&黄颖 )
▼
从六朝到南唐, 从明朝到民国
一路走到现在的南京
历经了太多 世事盛 衰
沧海桑田,山河变迁
城池一次次 摧毁
却能够屡扑屡起
(南京城池的变迁示意,制图 @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在历史的漫漫 征途中
南京努力过, 并且相当努力
可即便她历经千磨百折
却总能以那强大的坚韧
滤过兴亡的痛苦和血腥
化作瑰丽的浪漫
汇成城市的史诗
依着长江,徐徐展开
(请横屏观看,南京城全景,摄影师@李俊博,制图@刘志鹏/星球研究所 )
▼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 :野庐 图片 :感恩的心
设计 :阿土&刘志鹏 地图 :陈志浩
封面 摄影师 :刘兴&徐畅宇
审校 :巩择楷&亭亭&松楠
审核专家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姚亦锋教授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胡箫白副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贾亭立副教授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