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建筑研究热点与变迁——基于CiteSpace文献量化分析
傻傻的啄木鸟
2023年05月22日 09:12:03
只看楼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周天夫 | Zhou Tianfu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讲师


武   悦 | Wu Yue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wuyuehit@hit.edu.cn


张姗姗 | Zhang Shanshan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90—2021年间我国医疗建筑研究的786篇文献。研究梳理了医疗建筑文献数量变化以及核心研究者,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提取9个研究主题和24个研究热点,并依据关键词时区和突现分析,将我国医疗建筑研究分为4个阶段,分析热点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和未来研究趋势。此次研究成果有望为医疗建筑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医疗建筑              ; 文献计量分析              ; 研究热点              ;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近三十年来,我国经历了一轮医院建筑的建           设高峰,医疗建筑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这些既           有研究成果的认识仍然相对碎片化,缺少对我国           医疗建筑研究发展的系统性梳理和可视化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分析工具——           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梳理我国医疗建筑的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热           点和发展脉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文献特征分析          
1.1 文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           库(CNKI)。根据布拉德福法则(Law of Bradford),一个研究方向的大多数重要文献都会集           中发表在少数关键期刊上。 [1] 因此,研究将北大中           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作为检索来源,           将“医疗建筑”“医疗空间”“医疗环境”“医           院”等主题词以及英文拓展词作为检索词。检索           文献的起止时间设置为1990年至2021年。在初步           提取853篇文献之后,对数据进行二次筛查,剔除           主题偏离、内容重复的文献。另外,此次研究主           要聚焦于医疗建筑的研究层面,因此对关于案例           介绍的文献也进行了筛查与排除,最终获得786篇           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1.2 文献数量          
文献发表数量的逐时统计结果显示(图1):           1990—2001年,我国医疗建筑研究处于萌芽期,           年发文量较少;2002—2008年,研究进入发展时           期,文献发表量以年均19.1%的速度快速增长 ;           2009—2017年是医疗建筑研究的调整期,研究成           果数量有所下降,年发文数量趋于稳定 ;2018           年后,我国医疗建筑研究再次升温,特别是新冠           肺炎疫情发生后,年发文数量达到顶峰。此外,           医疗建筑研究论文的被引次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图2),特别是近五年(2016—2021),相关文           献的被引次数迅速增长,医疗建筑研究成果被建           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文献大量引用。          
         

1 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变化情况

         

2 文献被引用数量逐年变化情况

2 研究热点的聚类分析

2.1 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概括。在一定时域 内,同一关键词在多篇文献中频繁出现,表明该 主题被集中讨论。 [2] 因此,通过分析文献关键词共 现性,可以挖掘我国医疗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中的寻径算法(Pathfinder),提取有效关键词节点710个。根据关键 词出现频次数量(Frequency)和中心性(Centreality),提取24个研究热点(表1)。“护理 单元”“住院部”“改扩建”“医技科室”等关 键词被文献频繁使用,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概率 较高,是我国医疗建筑研究的热点内容。除此之 外,“功能分区”“BIM”“传染病医院”“模 块化”等关键词呈现高频次、低中心性特征,表 明这些研究方向虽然关注度高,但专题性较强, 文献通常将研究重点放在问题本身,较少与其他 研究热点相交叉。相反,“循证设计”“绿色医 院”“医养结合”“门诊部”等关键词呈现低频 次、高中心性的特点,说明这些主题虽然本身研 究热度不高,但与其他热点的关联性较高,起到 “交通枢纽”的作用。


2.2 研究主题
在获得关键词的基础上,研究通过 CiteS -             pac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             共现情况绘制成聚类图谱,挖掘我国医疗建筑的             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聚类的平均轮廓值(Sil -             houette)为0.52,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为0.72,均处于可接受区间,说明聚类内部结构             合理。 [3]
结果显示,1990—2021年我国医疗建筑研究             文献容纳9个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和容纳关键词如             表2所示。现有研究成果以建筑设计为主线,以室             内空间环境为研究主题,以人性化、绿色节能、             技术协同为优化方向,同时兼顾医疗建筑改扩建             和建造技术发展等研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各             主题之间存在较高的叠合关系,这说明研究界限             并不明显,研究主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我国医             疗建筑研究的总体方向。            
         
         


3 研究热点的时序分析

通过对文献高频关键词(频率>3)进行时区 分析(Timezone Analysis),并结合关键词突现 检测结果(Burst Detection),我国医疗建筑在 1990—2021年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知识准备阶段、理论发展阶段、方法更新阶段、 视角转化阶段。

  3.1 知识准备阶段          
1990—1996 年为第一个研究阶段。研究主             题以护理单元、门诊部、医技科室等基本功能空             间为主(图3),突现关键词为“形态设计”和             “护理单元”(表3)。这一阶段的研究普遍以工             程实践为导向,为基础医疗功能空间和洁净手术             室、中心供应室、灭菌制剂室等专业空间设计提             供了知识准备。             [4-5]             这一期间产生的文献数量仅占             1990—2021年文献总数的5.9%,但高频关键词占             总数的45%,表明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后             续医疗建筑的研究方向。此外,这一阶段文献还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 :智益春在             《医院建筑形变论》中提出形变基因和适应度的             概念,被视为医疗建筑弹性化设计的开端。 [6]
3.2 理论发展阶段
1997—2007 年为第二个研究阶段。随着医             疗模式转型、医疗技术更新和我国医疗制度改             革,研究开始重点探讨医疗建筑的未来发展趋             势。 [7-9] 10.3%的研究文献包含“趋势”“发展”             “演化”“探索”等关键词。医院设计理念处于             重构阶段,并形成多个研究专题。人性化和医学             模式是前期的突现关键词(表3),代表当时的研             究前沿。在《跨世纪中国医院的发展趋向》一文             中,罗运湖首次提出了医院室内环境人性化的概             念  [10] ;董黎与洪惠群提出应对“生理—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环境改扩建设计 [11] 。这些             研究成果被后续文献大量引用,形成目前我国医             疗建筑的理论基础。2003 年,“非典”疫情暴             发,传染病医院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由此开拓             了医疗建筑模块化、弹性设计、康复环境的研究             方向。            
         

3 1990—2021年医疗建筑研究关键词聚类变化

                   

         

3.3 方法更新阶段

2008—2014年为第三个研究阶段。此时,我 国医院建设进入高峰,医疗建筑研究也进入蓬勃发 展时期。由于医院规模持续扩张和医疗工艺更加复 杂,如何设计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大型综合医院 空间体系成为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12-13] 此外,随 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绿色医院”成为突现 关键词。相较上一阶段(1997—2007),2008— 2014年绿色建筑研究成果的发表速度提高了3.2 倍,研究对象更加精细化。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 Design)由循证医学发展而来,强调实证 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14] 2008年,这一 概念被引入我国,并在医疗建筑研究中成为突现 关键词(表3)。由于循证设计需要严谨、科学、 可重复的研究过程,医疗建筑研究方法逐渐由归 纳演绎转为以实验研究为主,医院设计的工程问 题逐渐与科学问题分离。

3.4 视角转化阶段

2015年至今为第四个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 文献主要围绕三个研究热点(表3):2015年后,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医院建筑设计、施工、 管理阶段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这与我国建筑信 息化发展导向相契合 [15] ;2017年后,随着国家 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16] ,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 发展,医养结合的文献呈突现趋势,研究热度持 续至今 ;2020 年后,方舱医院和装配式建筑迅 速成为研究热点。2021年后,“抗疫建筑”研究 热度回落,但“平疫结合”和“模块化设计”成 为“后疫情时代”的研究热点。此外,新增高频 关键词与传统医疗空间的共现频率降低,与社会 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等专业关键词共现频率增 加,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

4 小结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1990—2021 年的医疗建筑研究成果进行图谱分析,发现文献发 表数量呈现短期小幅波动、长期稳步增长的趋势, 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研究成果可归纳为医疗建 筑功能配置、人性化设计、装配式医院、医院改扩 建、绿色医院等9个研究主题,各主题之间存在较 高的重叠度和关联性。我国医疗建筑研究共有24 个研究热点,按照热点时区和突现分析,共分为 4个阶段 :知识准备阶段(1990—1996)、理论发 展阶段(1997—2007)、方法更新阶段(2008— 2014)、视角转化阶段(2015—2021)。

四十年间,医疗建筑研究目标逐渐由应对 工程问题转为解决科学问题,研究对象由建筑 本体转为使用者与空间的关联性,研究视角由单 一学科转化为跨学科交叉视角。其背后的驱动 力包含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疫情和新冠肺 炎疫情)、国外理论引入(如循证设计和转化医 学)、社会背景变迁(如老龄化和医改政策)、 技术更新和建筑学科发展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NICOLAISEN J, HJ?RLAND B. Practical potentials  of  Bradford's law: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ceived view[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7, 63(3): 359-377.

[2] CHEN C M.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 (S1): 5303-5310.

[3] CHEN C 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4] 商雄天,唐笑居 .洁净手术部的建筑设计[J].建筑学 报,1992(6):20-24.

[5] 陈羡飞.医院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建筑设计[J].建 筑学报,1995(7):31-33.

[6] 智益春.医院建筑形变论[J].建筑学报,1992(6): 14-19.

[7] 李辉.先进的医学科技所带来医疗建筑的变化与发展 [J].建筑学报,2007(10):77-79.

[8] 罗运湖.医改进程中的医院建筑走向[J].建筑学报, 2007(10):84-87.

[9] 孟建民,邢立华,彭鹰.新型医院模式的建构与实

践 :现代“医院城”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3 (7):28-31.

[10] 罗运湖.跨世纪中国医院的发展趋向[J].世界建筑, 1997(6):11-14.

[11] 董黎,洪惠群.医疗环境与医院改扩建[J].新建筑, 1999(3):34-36.

[12] 高枫.超大型综合医院医疗体系设计研究[J].建筑 学报,2010(10):96-99.

[13] 孙澄,寇婧.基于医患分离理念的综合医院门诊空间 体系架构[J].建筑学报,2010(10):100-103.

[14] HAMILTON D K, Watkins D H. Evidence-based  design for multiple building types [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09.

[15] 贾崇,王志宏,赵雷.我国BIM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 化分析[J].建筑经济,2018,39(11):111-115.

[16] 秦岭,周燕珉.“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医疗 空间的配置研究[J].建筑学报,2021(增刊1): 74-79.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主题专栏相关阅读                      
                     
[1] 王婉琳,许懋彦.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设计方法探析[J].当代建筑,2022(11):8-14.                    
[2] 周天夫,武悦,张姗姗.中国医疗建筑研究热点与变迁:基于CiteSpace文献量化分析[J].当代建筑,2022(11):15-17.                    
[3] 曹森,张建涛.基于案例分析的小学教学楼结构性空间构成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8-22.                    
[4] 谷梦,陆诗亮,钱豪杰,闫文昌.后冬奥背景下冰上运动馆可持续运维优化策略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23-26.                    
[5] 肖竞,杨亚林,钱笑,马春叶,曹珂.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标公众认知画像与人本化设计应用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27-30.                    
[6] 费腾,王堃.IPA法下商业综合体公共休息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哈尔滨、沈阳两地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31-35.                    
[7] 于英,薛楷文,姜坤汝,卢悦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前海自贸区绿色中国馆设计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36-38.                    
[8] 赵百秋,阿拉腾敖德.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前海自贸区绿色中国馆设计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39-42.                    
[9] 阎波,孟芙晓,贾鑫铭.基于女性安全感的中心城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评价:以重庆市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43-46.                    
[10] 孔子萌,李岳岩.基于“柔性界面”的城中村更新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47-50.                    
[11] 辛方正,马源鸿,付本臣.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应急需求匹配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51-56.                    
[12] 李世芬,邢淑敏.生产生活视角下城郊型传统村落聚居形态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57-60.                    
[13] 马爽,钱才云,周扬.混合现实环境下苏南地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评价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61-66.                    
[14] 刘阳,杨华刚,张可寒,王绍森.街道的溢出与织补:以厦门中山路麦仔埕巷更新改造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67-71.                    
[15] 叶洋,贾超智.基于街景图像的老城区生活街道步行空间特征对失序感知影响研究:以哈尔滨市安字片区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72-75.                    
[16] 李伟,李立敏.基于斗牛仪式的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朝利村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76-80.                    
[17] 郭馨,曲菲,徐启博,张俞栋.轨交邻接生活服务街道的步行活动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81-87.                    
[18] 郝鑫航,张立恒,宋鑫.天津老城区空间“阈限性”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88-91.                    
[19] 裴立东,徐永利,李旻昊,张昊雁.新地域?旧传统——苏州古城悬桥巷五宅更新保护项目的探索[J].当代建筑,2022(11):92-95.                    
[20] 刘荣伶.以微系情: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理论探究[J].当代建筑,2022(11):96-99.                    
[21] 贾晓浒,张波,周家绪,何俊达.基于MassMotion软件的幼儿园楼梯疏散效率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00-103.                    
[22] 蔡智,唐燕.城市空间形态的热环境效应及其研究进展[J].当代建筑,2022(11):104-108.                    
[23] 舒欣.碳中和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09-112.                    
[24] 覃万祥,贺龙,秦超朋.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小学教室采光优化方法探讨:以呼和浩特地区光气候为例[J].当代建筑,2022(11):113-116.                      
[25] 王淼,王南.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国内外建成环境健康效应对比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17-120.                    
[26] 马建军,毛琳箐,张鑫.岜沙苗寨铜鼓坪声场仿真模拟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21-124.                    
[27] 陈静,陈慧祯.建筑工业初始化:英国早期波纹铁建筑的设计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25-128.                    
[28] 宫力权,董健菲,孟琪.中朝使行文化线路明末山东段遗产价值解读[J].当代建筑,2022(11):129-132.                    
[29] 白丽燕,卢亚娟.历史同源范例下类蒙古包空间形态类比转译设计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33-136.                    
[30] 朱莹,刘宁,李心怡.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创作开端及其渊源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37-140.                    
[31] 王梦雪,韩锐.基于凸空间法的长春市近现代工业遗产空间形态研究[J].当代建筑,2022(11):141-144.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