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民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建筑之思
刘潇然
刘潇然 Lv.2
2021年05月17日 08:55:13
只看楼主

我提出“本原设计” 思想, 倡导建筑创作要回归理性, 回归本原, 实现“建筑真正服务于人”。 ——孟建民 文/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兼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被先后授予“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第十三届光华龙腾奖 · 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等。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 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 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等各类工程项目200余项。提出了“本原设计” 的创作理论, 倡导“全方位人文关怀” 理念和“三全方法论”, 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与路径。





我提出“本原设计” 思想, 倡导建筑创作要回归理性, 回归本原, 实现“建筑真正服务于人”。

——孟建民




文/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兼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被先后授予“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第十三届光华龙腾奖 · 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等。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 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 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等各类工程项目200余项。提出了“本原设计” 的创作理论, 倡导“全方位人文关怀” 理念和“三全方法论”, 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与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医疗设施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持续、 高速的发展,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 管理机制、 医疗设施的建设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所以, 在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 我们应当理性地从专业的角度思考我国医疗建筑的未来发展。在本期专辑中, 来自医院建设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同仁们一同探讨疫情给医疗设施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以期为我国医疗建筑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我提出“本原设计” 思想, 倡导建筑创作要回归理性, 回归本原, 实现“建筑真正服务于人”。医院的常态化运营、 高效的医疗服务、 开放和友好的医疗环境等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关注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 我们提倡不仅要实现常态下的环境健康与安全, 更要满足突发情况和特殊时期的健康与安全要求, 这对建筑功能布局、 流线设计、 通风采光、 机电设备系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因此, 医院建设的弹性设计是我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广义上的弹性设计涵盖多个层次, 既包括整个城市医疗卫生系统的弹性规划, 也包括医疗建筑的弹性设计等等。医疗卫生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城市职能作用, 是维持城市健康系统的关键。医疗卫生系统的弹性规划强调的是从城市规划角度综合考虑各层级的功能卫生机构(其中包括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基层卫生院等等) 的弹性布局。医疗建筑的弹性设计则需要秉承全周期、 全要素的弹性观, 结合前瞻性规划、 可变性设计、 适应性运维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前瞻性规划强调在总体规划初期就要考虑可能应对的各种风险灾害, 进行风险分级、 预案制定和分区隔断;可变性设计是指在灾害应急与未来改造时提供易于扩容与功能转化的空间 ;适应性运维是指医院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可应对外部冲击, 进行学习、 演进, 并逐步提高韧性极限。


此外, 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的发展, 也深刻影响未来的医院建设, 充分利用大数据针对多变性和复杂性的分析优势, 也会使得医院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我国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多学科、 多专业的紧密合作。建筑师作为其中一员, 应“站在未来, 思考现在”, 通过持续精进的专业研究和实践累积, 与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共同助力我国医疗建筑的未来发展。





本文发表于《当代建筑》 2021 | No.05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