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 二次网楼前节能器
yj蓝天
yj蓝天 Lv.16
2023年04月03日 06:13:09
来自于固废处理
只看楼主

二次网节能一直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难点。集中供热系统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的自动化程度高,调节精度高,节能效果明显,二次网的自动化程度低,调节精度差,难以实现深度节能。一次网采用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方式,这就要求一次网必须具备精准的水力调节能力,管网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自动调节功能。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次网调节技术更加先进,并且开发出进一步降低泵耗的分布式变频技术。二次网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设计之初考虑利用大流量的特性,采用手动初调节的策略实现热量平衡。然而,二次网管理水平差,手动调节难度大,经常出现过量供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出现了两类二次网节能技术,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不定期实施快速准确的手动初调节。

二次网节能一直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难点。集中供热系统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的自动化程度高,调节精度高,节能效果明显,二次网的自动化程度低,调节精度差,难以实现深度节能。

一次网采用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方式,这就要求一次网必须具备精准的水力调节能力,管网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自动调节功能。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次网调节技术更加先进,并且开发出进一步降低泵耗的分布式变频技术。

二次网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设计之初考虑利用大流量的特性,采用手动初调节的策略实现热量平衡。然而,二次网管理水平差,手动调节难度大,经常出现过量供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出现了两类二次网节能技术,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不定期实施快速准确的手动初调节。

自动调节技术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需要将原本采用手动调节的二次网加装各类电控仪表,总投资比较高,难以在数量众多的二次网中广泛应用;二是通过电动阀门调节各支路的水力平衡,解决了过量供热问题,但没有解决大流量下的高泵耗问题,电动阀门的调节过程消耗了大量水泵电耗。

手动初调节技术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该技术的调节速度快,准确度相对高,价格低,适合大范围铺开,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二次网调节。该技术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调节精度低于自动方式,不能做到精准节能,节能幅度相对小;二是调节后的持久性较差,几个采暖季后可能水力失调现象重现,还需要再调节。

二次网楼前节能器是自动调节技术的一种。该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变频技术,大幅度降低了总泵耗,还将新增的电动设备高度集成,大幅度降低了改造难度,控制精度与阀门型自动调节技术相同。

二次网楼前节能器包括热水泵、内循环泵、温度测点、流量计等设备,都集成在一个小型设备箱里,对外仅有四个管道接口,可以与楼前供热管道和楼内供热管道快速连接。集成设备箱自带控制系统,能够收集内部设备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中;中央控制系统分析数据后,再将控制指令传回集成设备箱控制系统,指导设备调节。

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可调,可调节单个二次网,也可以集成在供热控制中心中,对一次网和二次网进行联动调节。目前的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完全可以支持城市级的数据传输和分析。

二次网楼前节能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与传统二次网自控改造项目相比,实施简单。传统的自动控制改造,需要分别在管道上安装电动阀门、温度计、流量计等多种测点,改造过程繁琐;二次网楼前节能器把各种设备集成在一起,对外只有四个水路接口和一个电源接口,改造快速。设备整体防水,可露天放置,安装在楼前空地即可。

第二,采用了分布式变频技术,降低输送泵耗。二次网楼前节能器根据热负荷需求,利用热水泵变频吸取适量热水,实现楼宇之间的按需供热。系统没有电动阀门,不会因阀门调节消耗水泵电耗,有效降低二次网泵耗。

第三,二次主干网采用小流量大温差的方式运行,降低泵耗。常规二次网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水力失调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进入用户室内的热水温度。由于楼前节能器采用变频泵控制各个分支的水力平衡,主干网无需大流量运行,可以采用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方式,提高供水温度,拉大供回水温差,流量大幅度减小,阻力随之降低,总体泵耗减小。

第四,二次主干网的供水温度提高后,为了保证入户水温降低至安全范围,同时杜绝楼内垂直失调,楼前节能器通过内循环泵混水,将楼内供水温度降低、流量加大,实现大流量小温差运行。这样一来,入户供水温度与常规二次网一致,没有安全隐患;楼内流量也与常规二次网一致,楼上楼下没有水力失调的问题。

综合而言,二次网楼前节能器既实现了二次网自动调节技术的精准调控,杜绝过量供热,又减少了二次网输配泵耗,实现了深度节能,还降低了改造难度,为技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是一种高效的二次网节能技术。但是,该技术的投资比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建议优先采用该技术改造调节困难、失调严重的大型二次网,实现深度节能,提高项目的经济性。

 


c08ef1fe18ca7c67a6a5.doc
17.0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