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及其发展
zsd_3489468014
2023年02月08日 10:26:23
只看楼主

#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1)人口的集中。包括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和城镇规模的扩大。 2)空间形态的改变。

#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1)人口的集中。包括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和城镇规模的扩大。

2)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

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由个体、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的转变。

(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

1)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2)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3)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

       需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应该至少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两个基本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

#2

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

基本动力机制

(1)农业剩余贡献。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农业剩余贡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2)工业化推进。工业化的集聚要求促成了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组合,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启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3)比较利益驱动。城镇化发生的规模与速度受到城乡间的比较利益差异(即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的引导和制约。城市的拉力主要来自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城市相对于农村的各方面物质、精神优越地位所产生的诱惑力等,乡村的推力来源于农业人口的增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寻求城市“理想乐土”的精神推力等。

(4)制度变迁促进。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如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5)市场机制导向。市场推动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配置,城市相比于乡村对要素具有巨大的增殖效应,在市场力的作用下,城镇化的进程得到了推进。

(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生态环境优良的郊区吸引高品质居住、休闲旅游和先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将制约城镇化的进程。

(7)城乡规划调控。合理运用城乡规划调控手段,可以实现空间等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引导区域城镇合理布局,不仅推动城镇化发展,而且能提升城市与区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图片

#3

我国城镇化的历程与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图片

 2.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所谓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再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

1) 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国家计划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建设,资源开发引起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相关政策的强制推动提高城镇化水平。典型城市如攀枝花、大庆、鞍山、东营、克拉玛依等。

2) 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通过乡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而推进城市发展的模式。

3) 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通过家庭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业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并以此带动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4) 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以外向型经济园区为主体的空间成为集聚人口与产业、推动城镇化的有力载体。

3.我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

1)  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2)  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3)  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4)  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为一些国际城市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

4.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1) 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2) 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理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3) 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4) 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5.推进健康城镇化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

       现代城市发展的总趋势不是单纯追求人口规模意义的城镇化,而是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更注重城市整体质量的提高,追求高质量的城镇化,即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城镇环境、更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更高的居民素质和城乡统筹发展。


知识点:城镇化及其发展

海绵城市 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3年02月14日 11:55:15
2楼

 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

       需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应该至少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两个基本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