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水利和国防工程。作为胶凝材料与骨料及增强材料制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也可配制砌筑砂浆、装饰、抹面、防水砂浆用于建筑物砌筑、抹面、装饰等。?水泥品种繁多,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等系列,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水泥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水利和国防工程。作为胶凝材料与骨料及增强材料制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也可配制砌筑砂浆、装饰、抹面、防水砂浆用于建筑物砌筑、抹面、装饰等。?水泥品种繁多,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等系列,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硅酸盐系列水泥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共同磨细制成。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又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三大类。
第一节 硅酸盐类水泥
?硅酸盐类水泥是硅酸盐类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即国外统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类水泥分两种型号:不掺混合材料的称Ⅰ型硅酸盐水泥,在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重量5%石灰石或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及熟料矿物组成 ?(一)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过程是“两磨一烧”,即(1)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料并磨细成符合成分要求的生料:(2)将生料煅烧使之部分熔融形成熟料;(3)将熟料与适量的石膏共同磨细成为硅酸盐类水泥。
?(二)硅酸盐类水泥的矿物组成 ?在煅烧过程中,配成生料的各种原料首先要分解,然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各种新的矿物。硅酸盐类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有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以上矿物中硅酸钙约占70%以上。水泥熟料是以上四种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每种矿物单独水化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果改变熟料中矿物成分的比例,水泥的性质也将随着改变。
?二、 硅酸盐类水泥的凝结硬化 ?水泥用适量的水调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凝结。然后逐渐产生强度不断提高,最后变成坚硬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硬化。水泥的凝结和硬化是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这些变化决定了水泥石的某些性质,对水泥石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1. 水泥的水化 水泥加水后,水泥颗粒被水包围,熟料矿物颗粒表面立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并放出一定的能量。 ?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熟料磨细时,应掺有适量的(3%左右)石膏,这些石膏与部分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难溶的水化硫铝酸钙的针状晶体并伴有明显的体积膨胀。?综上所述,硅酸盐水泥与水作用后,生产的主要水化产物有水化硅酸钙,水化铁酸钙凝胶体,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晶体。在完全水化的水泥石中,水化硅酸盐约为50%,氢氧化钙约为25%。
?2.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当水泥加水拌合后,在水泥颗粒表面即发生化学反应,生产的胶体水化产物聚集在颗粒表面,使化学反应减慢,并使水泥浆体具有可塑性。由于生产的胶体状水化产物不断增多并在某些点接触,构成疏松的网状结构,使水泥浆体失去流动性及可塑性,这就是水泥的凝结。
?此后由于生成的水化硅酸钙,,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晶体等水化产物不断增多,它们相互接触连生,到一定程度 ,建立起较为紧密的网状结晶结构,并在网状结构内部不断充实水化产物,使水泥具有初步的强度,此后水化产物不断增加,强度不断提高,最后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水泥石,这就是水泥的硬化。硬化后由水泥石水化产物,未水化完的水泥熟料颗粒,水及大小不等的孔隙所组成。
?国家标准GB175-92规定,硅酸盐水泥有不溶物、氧化镁、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和碱含量等九项技术要求。?1. 不溶物 Ⅰ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Ⅱ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1.50%。?2. 烧失量 Ⅰ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Ⅱ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5%。
?3. 细度 水泥的细度表示水泥磨细的程度,通常用比表面积法或筛粉法来确定。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水泥的细度对水泥的性能影响很大,水泥颗粒越细,与水接触面积越大,水化反应月快,这对强度的发展,尤其是早期强度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不宜过细,水泥磨得过细一方面在存储期间容易细潮而降低强度,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粉磨的能耗。
?4.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由加水搅拌到水泥开始失去苏醒的时间称为初凝,由加水拌合到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 。水泥的初凝不宜太早,以便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混凝土或砂浆的搅拌,运输,浇注和砌筑等操作,水泥的终凝不宜过迟,以便使混凝土能尽快地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利于下道工序的进行。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分钟,终凝不得迟于390分钟。
?影响水泥凝结的因素很多 ,如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的细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拌合水量等。使用时可加入调凝剂来调整水泥的凝结速度。?5. 安定性 安定性是指标准稠度的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均匀变化的性质。如果在工程中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将使水泥制品差事膨胀性裂缝,甚至使构件破坏,引起严重的事故。
?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有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过多,也可能是掺入石膏量过多而造成的。熟料中所含有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都是过烧的,水化缓慢,往往在水泥硬化后才开始水化,这些氧化物在水化时体积剧烈膨胀使水泥石开裂。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石膏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产水化硫铝酸钙,使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
?安定性是水泥在施工中保证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但沸煮法只能检验由于游离氧化钙所引起的安定性不良,所以,氧化镁及石膏的数量在水泥生产时加以控制。国标中规定,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如果水泥经过压蒸喊定性实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允许放宽到6.0%。水泥中的石膏含量常用三氧化硫含量控制,国标规定,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6. 强度 水你的强度是表明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7-85规定,水泥和标准砂按1:2.5混合,加入规定数量的水,按规定的方法制成试件,在标准温度(18~22度)的水中养护,测定其规定的龄期的强度。国家标准GB175-92中规定,水泥标号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
?7. 碱含量 在水泥中含是引起混凝土产生碱-骨料反应的条件 ,为了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国标中规定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按氧化钠+0.658氧化钾计算)不得大于0.60%。国标还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 、安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度和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废品水泥在工程中严禁使用。
?(四) 水泥石的腐蚀及防止方法 ?已经硬化的水泥制品在一般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但在某些腐蚀性液体和气体(统称侵蚀介质)的作用下,有时也会逐渐遭到破坏,引起强度降低甚至造成建筑物结构破坏,这样的现象叫做侵蚀对水泥石的腐蚀。产生水泥石腐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淡水腐蚀 水泥石中氢氧化钙等易溶于水的成分,在淡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水质越纯,溶解度越大。特别是在流动水的冲刷或压力水的渗透作用下会加速其溶解,致使水泥石的孔隙增大强度降低,逐渐被破坏。?2. 酸性腐蚀 在工业废水、地下水、沼泽水中常含有不同种类的酸,这些酸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的化合物有的易溶于水,有的体积膨胀,使水泥石受到腐蚀以至破坏。
?3. 硫酸盐腐蚀 在海水、地下水或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钠、钾、铵等硫酸盐,它们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起置换作用,在水泥石的孔隙中形成石膏,石膏进一步与水泥石中水化铝酸钙起作用,生成针状结晶的水化硫驴酸钙,体积增大2~2.5倍,从而对水泥石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水化硫铝酸钙的针状结晶与细菌中的杆菌外形相似,所以被称为“水泥杆菌”。此外,镁盐、碳酸水及强碱等对水泥石均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根据产生腐蚀的原因可采取下列防止措施:?(1) 根据工厂所处的环境,选用适当的水泥;?(2) 提高水泥制品本身的密实度,减少侵蚀介质的渗透;?(3) 当侵蚀作用很强时,在水泥结构物表面加做防护层,如涂刷沥青、粘贴瓷砖等。
?五、 硫酸盐水泥的特征及应用 ?硫酸盐水泥具有一些良好的特征,因此应用广泛。?六、 水泥的运输及保管 ?水泥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水化作用凝结成块状,从而失去胶结能力。因此水泥在运输和保管中应特别注意防水,防潮。
工地存储水泥应有专用仓库,库房要干燥。存放袋装水泥时,地面垫板要离地30cm,四周离墙 30cm,堆放高度一般以10袋为宜,水泥的储存应按照到货先后依次堆放,尽量作到先到先用,防止存放过久。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要分别存放,不得混杂,并要防止其他杂务混入。一般水泥的储存气为三个月,三个月后的强度降低约10~20%,时间越长,强度降低越多,使用存放三个月以上的水泥,必须重新检验其强度,否则不得使用。对于受潮水泥可以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