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如何为动物盖房子?
我跟你拼啦
2022年12月26日 11:32:56
只看楼主

《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生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动物园,尝试为动物们设计他们的“理想国”。 但其中有实习生对于动物园和其中动物们的“设身处地”的发声,却引起网友们的讨论。弹幕中,有人表示“出发点是好的,很善良也很感性”,但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很难理解”。 尽管人们对于动物的共情程度有所不同,但用设计拉近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的关系,却早已成为建筑界的共识。

《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生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动物园,尝试为动物们设计他们的“理想国”。


但其中有实习生对于动物园和其中动物们的“设身处地”的发声,却引起网友们的讨论。弹幕中,有人表示“出发点是好的,很善良也很感性”,但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很难理解”。



尽管人们对于动物的共情程度有所不同,但用设计拉近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的关系,却早已成为建筑界的共识。


建筑师们或通过造景营造融于自然的氛围,或在看似主客体分明的城市中寻求平衡,都是为建筑为动物发声的一大步。



01  

看?被看?: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BIG


坐落在沉浸式设计典型案例的哥本哈根动物园,这座建筑外观设计的感觉应该是“人类是熊猫家园的游客”,而不像熊猫是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的客人。使人能在与熊猫的相互凝视中,找到自然与人的平衡关系。


熊猫馆由房屋和其周围环境组成,包括中央广场、北欧地区、猴子馆和大象馆。毛二和星二的圆形房屋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像太极图案一样。这样的设计为大熊猫的生活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最自由、最自然的环境。



熊猫和客人几乎都没有注意到这种分离:围护结构被抬高,形成地下的洗漱间和其他设施,这些设施被隐藏并整合到景观中去。



通过在太极图案的两端抬高地面,形成起伏的观景台,可以直接看到熊猫的栖息地。



室内设计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拥有与视线齐平的、郁郁葱葱的景观,创造一种与两侧的野生动物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



熊猫馆的植被景观模仿了熊猫的自然栖息地,各处散布着许多竹子。因为熊猫必须能够找到阴凉和阳光,以及水和树叶。通过创建两个森林——茂密的雾林和浅绿色的竹林,毛二和星二有机会灵活地根据季节、温度和喜好来探索这两种景观。







沉浸式设计的鼻祖JonC.Co提出,沉浸式展示可以促进动物的自然行为,而不仅是为了营造展区的自然风貌。沉浸式设计通过营造“到动物的家里做客”的体验,激发人类的同理心,促进人们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场域内,空间的流动性模糊了看与被看的关系,熊猫享受着他们独属于他们最贴近自然的环境,而游客则像是闯入大熊猫的生活,凝视大熊猫,也被大熊猫凝视。




02

融于自然:泰国大象博物馆 ,Bangkok Project Studio


大象对于泰国来说有 着特 殊的意义与象征。 他们既是皇家庆典的一部分,又是历史上陪伴国王征战四 的搭档。 因此,这种情感连接,对于素林府的当地少数民族们来说,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因此,当地政府就试图通过一个名为“大象世界”的项目,将族人和大象带回到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大象博物馆,也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建筑师不光要为大象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其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去表达族人与大象间血浓于水的感情联结,以及对动物虐待行为的谴责。



建筑师在光秃的大地景观上,利用不同高度的弧形墙面,塑造了大象与游客间的特殊交流关系。而倾斜墙面的设置,还逐步将游客引入到了建筑内部。



建筑师设计了四个带有不同尺寸庭院的展览画廊。有的庭院包含了小型的水池,而有的庭院则以红土铺地,来模拟外部的自然环境。



建筑师希望通过不同尺度的户外道路、遮挡空间以及开放庭院,来重塑人与大象间的关系。特别是大象洗澡池的设置,建筑师试图给大象提供一个可以快乐泥浴的空间。



建筑师一共使用了480万片传统手工制作的黏土砖,从而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阶段性收入。同时,建筑师也借助这个项目,表达了对当地本土材料的尊重与喜爱。



建筑师相信,随着这座大象博物院的建成,其将缓解并结束当地族人与大象过去这五十多年的流亡历史。甚至,在博物馆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将以其与大象间的关系而自豪,从而重塑当地的民族自信。


平面图



03

城市与万物共生:与动物的偶遇,深双展


视野回到我们最为熟悉的城市。


12月底,以“城市生息”为主题的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深圳罗湖金啤坊开幕。 深双17年,这个以“城市游牧”为策展方针的展览始终制造着建筑与场所的惊喜。


在本届深双展中,动物之间,动物与人的“交往”成为被关注的创作主题。


《猫邻居》@多重建筑


《狭路相逢躲猫猫》@圆与派建筑&艺术工作室


《当一只像猫的狗与一只像狗的猫相遇》@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宠物躺椅》@上海高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猫邻居》《狭路相逢躲猫猫》《当一只像猫的狗与一只像狗的猫相遇》这类作品像在书写城市的街头小品,内外高低的空间,脑补着动物故事的情节。


城市寄生窝》青山周平@B.L.U.E


  多面体猫穴》@时境建筑  


《胶合板小居所》@现实计画


《城市寄生窝》《多面体猫穴》与《胶合板小居所》,则在尝试兼顾两者的需求,它们既可以是流浪动物的“家”,也可以是城市中人所使用的公共“家具”。


《家之小者》@WAU建筑事务所


《喜鹊之家》@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


《刺猬法则》@星球建筑事务所


除却占据大额比重的“猫窝”“犬舍”之外,《家之小者》《喜鹊之家》《刺猬法则》是为鸟类与刺猬设计的空间。对于这一类动物而言,是否存在“流浪”一说仍有待探讨,这些庇护所更像一次人与动物的想象博弈。


《城市幽灵》@坊城设计


利用钢筋作为支架搭接的“鸟窝”就像一个孤岛悬空在高楼之中,铁笼堆砌的的《城市幽灵》令人联想到的是禁锢而非家之所在——这个用回收的捕猫笼构建的微缩城市,表达的是流浪动物当前面临的真正困境。




04

结语


关于动物,我们有思考,有争议。但建筑的出发点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这里的人,同样可以是动物。建筑师需要有敏感,对身边发生着的、变化着的,对人,同样也对其他生命。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