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建筑只有一种颜色,建筑师将如何抉择?
发呆业务爱好者
2024年06月09日 23:52:49
只看楼主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新型材料的研发与装饰工艺的日臻完善,使得当代建筑的呈现方式被不断刷新与再定义。多重立面系统的层叠、多种材质的碰撞......建造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使建筑从粗糙的模具变得逐渐丰腴。  

 

 
新型材料的研发与装饰工艺的日臻完善,使得当代建筑的呈现方式被不断刷新与再定义。多重立面系统的层叠、多种材质的碰撞......建造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使建筑从粗糙的模具变得逐渐丰腴。

 
然而 繁杂的修饰究竟是脱胎换骨的重生还是只是为了掩盖建筑原状的一块遮羞布

 
 
ANDALUCIA’S MUSEUM/坎波·巴埃萨

 

相对与此, 纯色建筑则是当代社会特立独行的存在 。色彩与外观的平白直叙好似未加渲染的半成品白模,但它又以绝对的纯洁性自上个世纪以来便受到建筑师们几近狂热般的追捧。


所以,在缤纷的当代社会,


纯色建筑究竟是现代文明的退化,还是建筑师们抵制繁杂矫饰的反抗宣言?


 


 
01  
假如建筑只有一种颜色  

 
建筑的纯色并非仅表现为色彩的单一,更多指代的是材质的纯粹性,而折射其中的其实是建筑师们的个人癖好。

 
 
三合宅/王澍

 

就像坎波·巴埃萨对洁白序列的礼赞,安藤忠雄对清水混凝土偏执般的崇尚,王澍对传统砖石的固守,建筑师们对于某种色彩或材质的偏好都在无形中使他们成为当代纯色建筑的践行者之一。


兵库县立儿童馆:功能屈从于色彩


 
 
兵库县立儿童馆/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尝试是直白的,但无疑也是成功的。当宗教建筑、公共建筑、教育建筑都被赋予了同种色彩与纹理之后,空间氛围的营造成为了区分功能的唯一标准。


此些成功的建筑案例证明, 向来不是材质屈从于功能,只有精彩的空间设定才是体现建筑价值的最高准则


 
 
兵库县立儿童馆/安藤忠雄


兵库县立儿童馆建于1999年,为供儿童游乐与学习的场所。建筑厚重的形体与清水混凝土暗淡的纹路似乎与儿童的习性是不符的。但看似严肃的混凝土体块其实能够形成有趣的光影对比,最终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工环境。


 
 
玻璃反射周围环境从而变得多彩


并非所有材质都能实现纯色, 最原始的材质往往能获得最出众的色彩效果


纯色与现代工业的金属、玻璃等材质并不相符,纯色注定是粗糙的,是吸纳光照的,若是某种材质具备了反射光照的特性,那么它就无法避免地变得浑浊。


 
巴拉甘自宅/路易斯·巴拉甘


纯色并非单调,纯色建筑也并非执意打造高不可攀的神圣家园


巴拉甘使用色彩的手法大胆、绚烂,却不失纯粹性;西班牙建筑师Ricardo Bofill的建筑有着极其规律的色彩秩序却不失世俗童趣。


红墙公寓:纯色的绚烂


 
 
红墙公寓/Ricardo Bofill

 

Ricardo Bofill于1973年在西班牙地中海度假区设计建造的红墙公寓以高饱和的单一色彩打造了梦幻的世外桃源。


 
 
红墙公寓/Ricardo Bofill


纯色营造的绚烂感除去色彩本身的特性之外,与当地环境和气候的搭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地中海辽阔的天空与海面使得高纯度的建筑轮廓非但不显突兀,反而在相互的映衬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

 

纯色建筑的困难与意义在于, 当所有的修饰与补充都不复存在时,只有将空间做到极致才能使建筑拥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不同于大多数建筑师熟悉的在粗糙的模具上一层层做加法的过程,纯色建筑的形成则是 去除掉所有不必要的拼贴、粉饰,最终只剩下一种色彩


在纯色建筑中,看似单一的空间语言成了唯一的主导者,视觉无法聚焦于任何可以吸引注意力的装饰点,于是 人们将全身心投入到建筑本身,即空间体验当中


 


02

白色派建筑:最简单,同时最神圣


 
 
莫勒住宅/阿道夫·路斯

 

在众多材质与色彩当中,白色是建筑师最青睐的一种 。自20世纪初期路斯开创反装饰主义运动以来至一众建筑师对柯布西耶白色时期的借鉴,直至现代仍有众多建筑师在进行纯白建筑的试验。


在盛行建筑装饰风格的欧洲,路斯与柯布西耶的白色建筑尝试无疑是大胆且前卫的。也正是从此开始, 白色成为了一种独立于其他色彩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魏森霍夫建筑展:白色的启蒙


 
 
魏森霍夫建筑展全景


色彩的表现并非魏森霍夫建筑展初衷,然而众多建筑大师不约而同采用的中性色调却无形中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魏森霍夫住宅/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密斯、汉斯等人设计的住宅作品将简洁化、模式化、功能化提升至现代的标准,也正是从这之后,象征着现代潮流的白色建筑不断涌现。


 
 
白色夏日住宅/理查德·迈耶


以理查德迈耶为代表的“纽约五人组”则 在符号语言的基础上将白色升华为自成一派的审美趣味


迈耶曾夸赞白色“白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颜色,因为在它里面你可以看到彩虹的所有颜色。白色之白在于它永远只是白色。它几乎总是由光转换,并且一直在改变天空、云层、太阳和月亮”。


史密斯住宅:色彩成为情怀


 
 
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


在迈耶的建筑作品中, 白色已不再一种色彩,而是独属于个人的建筑情怀


史密斯住宅虽然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风格,但并非流水线化的建筑商品。


 
 
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


建筑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以适应海岸环境,入口处的封闭与景观面的通透形成对比。变化的光线可激活其透明的玻璃和清爽的白色表面以促进住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持续对话。


 
 
House N/藤本壮介


至当代, 白色已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建筑特性


在此之中, 日本建筑师对于白色建筑更有一种集体性的追求 。自金泽美术馆至森山邸,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藤本壮介、石上纯也等建筑师无不在世界各地进行带有个人风格的白色建筑试验。


白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和一切颜色相衬,可容纳一切光线与阴影,也可界定一切轮廓 。白色是轻盈的,但白色营造的建筑却具有独特的厚重感。


或许在每个建筑师的心中,都有一座纯白建筑的底稿,在这里, 功能向形式让步,实用向体验妥协,建筑无用却不失神圣




03

纯色是否为城市的异类


 
 
阿那亚礼堂/直向建筑


综观世界近百年的纯色建筑试验,大多隐入自然,与同样具有纯洁性的山林或者大海相衬,少数应用于都市中的实例往往是符号象征化的存在,而这已是政府妥协的成果。可见在现代城市中,色彩的单一性并非最佳选择。


原因在于 城市要求建筑具有被观赏的价值 ,或是新奇的造型,或是缤纷的材质,建筑需要在视觉上使人获得振奋心灵的力量,如此才能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想匹配。


 
 
白色住宅/Manuel Aries Mateus 

 

然而 纯色建筑却是体验性大于观赏性的实体,它们在设计之处往往就不承担被人观赏的使命


纯色建筑的立面朴实至趋于单调,受到材质特性的限制,它们无法拥有夸张吸睛的外型,往往低矮、厚重、与大地贴合,这在高楼林立的都市群中无疑是违和的。


 
 
MOJáCAR/坎波·巴埃萨


对于纯色建筑而言,内部的空间氛围才是设计者着重营造的亮点,周围的环境则是被观赏的一面,设计者在建造之初想营造的便是 主导性的视觉体验 。在此, 环境需要适应建筑而非建筑屈从于环境


受到污染的中银胶囊大厦


纯色建筑在都市中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便是污染。


相比于其他材质,纯色建筑较为粗糙的表面无疑更容易沾染烟尘,而这对色彩纯净性的影响则是致命的,很难将沾满污垢的白墙与神圣一词联系在一起。


因此 在现实大于幻想的城市社会,纯色建筑随时都可能被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拉下神坛


 
 
赫伯特·F·约翰逊艺术博物馆/贝聿铭


为了维持精心设计的轮廓线,纯色建筑内部往往要求具有绝对的空旷感,任何多余的杂物都可能会导致 整体空间的失衡


因此,对于大多数纯色建筑的期望只能停留在建成之初的实景效果图阶段甚至是纸上空想,高昂的维护成本与苛刻的空间利用使其 无法在城市中获得符合经济利益的适用性




04

结语


色彩对于建筑而言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代表一位建筑师,一种流派,一个民族的建筑宣言


在上个世纪初期,纯色作为时代前卫潮流的象征独树一帜,而今日,纯色则以保守、原始的姿态在绚烂的社会中踽踽独行。


自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不允许建筑只有一种颜色,但若一定要建造一幢纯色建筑,那么 或许这是每个建筑师离心中的建筑朝圣最近的地方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