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关注
只看楼主
1、中柱顶部纵筋锚固可向里或向外弯折 12d,也可用锚头锚板,直锚长度够时可不做弯锚;边柱外侧纵向钢筋可弯 入梁内做梁上部纵向钢筋,或将梁上部纵筋伸入柱内,按照图集节点要求进行锚固;
2、上柱与下柱相连时,若上下柱钢筋根数不同,根数较多的钢筋分别从楼面或梁底起算锚固长度 1.2Lae;
3、上柱与下柱相连时,若上下柱钢筋直径不同,直径较大的钢筋伸入直径较小一侧柱中,接头位置宜在直径较小柱 中;
4、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
1、墙体水平筋必须伸入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然后弯折;墙体水平筋伸入端柱的直锚长度≥Lae 时,可不必 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
2、剪力墙竖向钢筋伸入板顶后,水平弯折 12d,当直锚长度≥Lae 时,可不弯锚;
3、一、二级抗震等级非底部加强部位或三、四及抗震等级或非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搭接长度 为 1.2Lae。
1、中间支座 KL 梁直锚段从柱边起算,且≥Lae;
2、边支座 KL 上部钢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0.4Lae,向下弯锚 15d,WKL 不同之处是向下弯锚至梁底;
3、梁上部通常筋连接位置宜在跨中 ln/3 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在支座 ln/3 范围内,同一连接区段接 头率不宜大于 50%。
1、纵筋在端支座应伸至支座(梁或剪力墙)外侧纵筋内侧后弯折 15d,当直段长度≥La 时可不弯折;
3、抗裂构造钢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为 150,抗温度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为 Ll。
3、出板面插筋应及时校正,绑扎或点焊限位箍固定牢固
1、 应仔细看图读图,尤其是柱子变截面、变直径楼层
4、 箍筋、拉钩尺寸不准确,使钢筋内收,保护层加厚
2、 钢筋超出板面,将已绑好的钢筋强行砸低,造成松扣、 脱落
2、 附加箍设置未结合原箍筋配置设置 3、 附加箍设置在次梁上
1、主次梁相交的地方,由于次梁传来的集中力较大,为克服剪力不利 影响,在主梁上连续设置 3 道附加箍筋,原箍筋正常设置
2、若相交处为等高梁,则在两条梁上同时设置附加箍筋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踩踏变形,未设专人及时修复
1、 板筋绑扎时上部受力筋在上面,下部受力筋在下面
1、 了解所搭接钢筋的受力属性,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 150,纵向受拉钢筋、 受扭钢筋搭接长度为:Lle 或 Ll,根据接头率来判别搭接修正系数
2、 熟悉同一连接区段的长度,绑扎搭接为 1.3Ll,机械连接为 35d 且≥500
2、上下钢筋在夹具内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保持上下钢筋垂直和稳定
4、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选择合适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5、焊接完毕后,不要立即拆下夹具,应适当停留 2min 再卸
3、柱子竖向插筋后,应及时将直螺纹接头戴上保护帽,防止锈蚀
轴线位移: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 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1、模板轴线测放后,要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在混 凝土楼板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 复核,保证模板及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4、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按方案要 求执行。
标高偏差: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 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 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
1、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 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 30m 后,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 2 个,以便复核。
2、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 找平。
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 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 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 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结构变形: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梁、柱、墙出 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竖向支撑不牢固。
3、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局部模板 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4、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 挤偏或变形。
2、梁柱模板采用卡具,其间距要按要求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 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mm。
3、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 上口宽度。
4、对跨度大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 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3‰
5、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 凝土,防止模板变形。
拼缝不严: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 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 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3、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1、翻样要认真,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模板和拼装。
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严格控 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及时校 正好。
模板清理不干净: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 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模板,封模 前未进行处理。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钢筋绑扎完毕,用压力水冲洗模板,但不要冲入柱模内。
4、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口,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 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表面裂缝: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讲属于干 缩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 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 的泥浆面。
1、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 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 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1、配制砼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 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 抗裂强度
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砼浇筑后,应及 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4、砼养护可采用覆盖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 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
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 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 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
4、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 碰掉。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 水养护。
2、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 1.2MPa 以上强度,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3、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 护好,以免碰损。
4、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 损程度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 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 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 筋外露现象
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 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 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 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封堵严密;
5、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 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 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 空隙。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 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 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 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 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因而出现蜂窝。
4、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5、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筑后停留,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 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部或全部 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 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 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 到位,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 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使模板内充满;
2、预留孔洞,侧面加开浇灌口,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 及时清除干净掉入混凝土内的黏土块,工具等杂物;
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 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 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 模板。
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 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4、浇筑过程中应安排护筋人员,护筋人员应服从管理人员安排, 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
烂根:柱墙底部模板封堵不严密,根部出 现漏浆、烂根、夹砂现象。
2、预留清扫口,浇筑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封闭严密。
3、混凝土浇筑前先浇 50mm 厚同比砂浆结合层。
楼板裂缝:混凝土拆模后发现板底有不规则 裂缝,转角处呈三角形斜裂缝。
1、混凝土尚未初凝或强度较低时,就大量放置材料,过早 上人,或材料堆放过于集中。
3、现浇板中预埋管较密集或管径较大,而未设构造加强钢 筋。
4、对于大跨度板的配筋设计考虑不合理,转角处未设放射 筋。
1、材料分散堆放,混凝土终凝前严禁上人操作或吊运钢筋。
3、线管密集地带敷设钢筋加强网,洞口处附加钢筋加强筋。
5、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后,才能上人进行下一道工序。
1、 未画皮数线,砌筑随意,灰缝宽窄不均,不成 直线;
2、 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 砖吸收,使上层砖与砂浆失去粘结;
1、按“三一砌筑法”施工,(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要求铺满口 灰,然后进行刮缝;
2、砌筑前应在混凝土结构墙体按砌体排版图画出皮数线;
4、加强原材料控制,墙体在同一施工层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同一批 次的砖,以避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竖缝宽度均匀不一致。
2、忽视组砌方法,特别是两种砌块交界处组砌不 正确。
1、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控制好砌体排版,在保证灰缝的前提下,确 定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砌筑时采用“一顺一丁”砌法,同时做到上下错缝,避免通缝出现;
1、 交底准确,注意过程中检查,至少停止 7 天才能后砌;
2、 严格控制后塞口顶砖角度,两端应设置三角型预制混凝土块,墙长大于 3.5 米的顶砖应分别朝两个方向顶砌。
植筋位置不准确,植筋深度不够、不牢固, 植筋长度不够
1、 在砌体施工前,必须固化三图,植筋前弹出植筋定位线;
2、 严格按照植筋工艺进行植筋,植筋后应通过拉拔试验检查。
3、 植筋长度不小于 700 ㎜和 1/5 墙长(6、7 度抗震);
2、 结筋长度不小于 700 ㎜和 1/5 墙长(6、7 度抗震);
3、 构造柱、过梁、压顶等构件钢筋按当地构造做法要求设置。
5、关模前对模板上混凝土残留杂质未清理,拆除模板时混 凝土强度不够等。
2、按要求制作过梁,保证每边 25 ㎝的搁置长度;
3、对搁置长度不够的地方采用现浇过梁,对于小于 10CM 门垛设 置拉结筋,与上部过梁一同浇筑。
工人操作时遗漏预留压顶位置,或直接从地面向上 测量导致位置不准确。
根据排版图、室内一米线及窗洞拦板高度确定压顶 高度。
2、 未严格执行检验批报验,砌筑施工前对构造柱、 导墙等未验收。
1、导墙、构造柱、过梁严格按照设计涂、金科构造 做法、固化图实施;
1、 各分项工程未叠图,导致后期修改较多,砸烂 墙体;
2、 工人施工时未按要求设置外墙空调导管、线盒、 栏杆、门窗预制固定点等,后期安装时野蛮施工。
1、 砌体施工前,与安装等其他工程详细叠图,规 避后期整改;
2、 绘制排版图、墙体弹线时,标注出空调导管、 线盒、门窗栏杆固定点的位置与模数匹配。
免费打赏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