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以村为聚,以城为防。尤其是在边关地区,城池不仅有着居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的防护关卡。 01·历史由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以村为聚,以城为防。尤其是在边关地区,城池不仅有着居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的防护关卡。
01·历史由来
边靖楼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取边塞安靖、靖边安民之意。古时,其楼上置鼓,遇有紧急情况会击鼓为号,指挥作战,当地百姓俗称其为“鼓楼”。
(边靖楼)
在万里长城关隘塞楼中,边靖楼比山海关靖边楼高15米,比嘉峪关城楼高17米,?是中国最大的木质鼓楼,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声闻四达牌匾)
边靖楼上高悬三块巨匾,南面的“声闻四达”和北面的“威镇三关”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修缮时旧物,两块匾均长八米,宽三米,并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匾。南面另有一匾,上书“雁门第一楼”,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州陈鼎雯所立。?
02·边靖楼现状
边靖楼建筑主体属砖木结构,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建成近百年后,于明成化七年(1471)毁于火灾,成化十二年(1476)增台重建,“台高四丈,楼高八丈,面宽七楹,深达五间,三层四檐歇山顶,崇弘壮丽”,即现今边靖楼的规模体量。
(边靖楼远景)
进入清朝,边靖楼又历经多次修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边靖楼年久失修,基座风化,楼体下沉,梁柁劈裂,柱子糟朽,残损严重。
(边靖楼旧照)
1998年10月,山西省文物局组织修缮,历时三年多时间,至2002年5月竣工,古楼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03·建筑结构
台基底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近50米,南北宽40米,高13米多。开南北向券洞,车马行人由此往来。台基东北隅设偏门一厦,上悬一匾“共登青云”?,门外依基墙砌有坡式马道,人们拾级可上,马道末端与基台顶衔接处另有一门,穿过即到台基顶。
(坡式马道)
二层回廊施勾栏而无平座,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一围,楼层之间相似而不雷同,富于变化。
檐下结构,底层回廊无斗拱,回廊柱头以檩垫枋三件和单步梁外端的单浮云相交承挑檐檩,其余各层檐下皆有层层叠架的斗拱承托檐桁。
(外部斗拱)
斗拱的分布,除柱头科和角科外,前后檐明间平身科两攒,次、梢间和两山各间皆一攒。二层檐下施五踩双翘头,角科加施斜翘头一缝。三层平座五踩双翘头,三层廊下施五踩重昂,三层上檐五踩双下昂,角科加施角昂和由昂。角科正侧两面于当心翘头外向增翘头一列。斗拱制作规整,结构精巧,构造严密适度。??
04·永定柱造
边靖楼在结构上有一点值得特别提及,即楼身通柱外还有外敷一柱,与通柱共同砌筑在砖墙内——永定柱造。
(永定柱造)
从柱网图和断面图可以看出,外敷一柱直抵二层,?其柱头科之翘里转后尾插入通柱并伸出,与通柱紧密相连。这样通柱与外敷一柱合在一起,各承担两层屋檐,各自均不会有较多卯眼而影响木柱的强度。
(永定柱造)
正是通过这样的精巧设计,如此体量的宏伟楼阁受力清晰、分担合理,虽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和地震冲击,至今安然无恙。??
知识点:代县边靖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