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两端及顶部与主体框架相连部位,在抹灰后出现的细微裂缝,长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建筑领域称之为“质量通病”。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填充墙体砌筑时,墙体端部砌体竖向灰缝中砌筑砂浆填嵌不密实、不饱满; (2)下部填充墙砌筑完成后,顶部斜砌砖施工开始时间偏早,下部墙体沉降还没趋于稳定; (3)顶部斜砌砖施工时,砂浆未填满、斜砌砖未挤紧梁底; (4)墙顶未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填实; (5)墙面抹灰工作开始时间相对偏早,墙体变形还没趋于稳定;
填充墙两端及顶部与主体框架相连部位,在抹灰后出现的细微裂缝,长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建筑领域称之为“质量通病”。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填充墙体砌筑时,墙体端部砌体竖向灰缝中砌筑砂浆填嵌不密实、不饱满;
(2)下部填充墙砌筑完成后,顶部斜砌砖施工开始时间偏早,下部墙体沉降还没趋于稳定;
(3)顶部斜砌砖施工时,砂浆未填满、斜砌砖未挤紧梁底;
(4)墙顶未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填实;
(5)墙面抹灰工作开始时间相对偏早,墙体变形还没趋于稳定;
(6)不同材料基体的吸水率和收缩性不一样;
(7)所钉抗裂钢丝网只是固定抹灰层,防止抹灰层脱落,没有起到应有的抗裂作用。
二、钉网抹灰一般施工流程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建筑施工手册》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中均有提到,填充墙抹灰时,为防止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出现裂缝,应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加钉抗裂钢丝网,抗裂网片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但是都没有对抗裂网片的铺钉位置,做详细的说明。在施工时,结合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集,可推断钢丝网在墙面抹灰前,就应该铺钉到位。因为在对墙体进行抹灰的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需要加设钢丝网,而图集做法只显示抹灰砂浆的比例、抹灰的遍数及每层抹灰砂浆的厚度。同时在《建筑施工手册》中,曾明确把铺设金属网列为抹灰前的基层处理。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墙体砌筑完成后,钉网、抹灰的整个施工过程如下。
首先,对混凝土墙、柱、梁及填充墙砌体表面进行毛化处理,然后,在墙体两端及顶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加钉抗裂钢丝网,宽度不小于200 mm,缝隙两侧覆盖宽度均不小于100 mm,最后,对墙面进行分层抹灰。
三、钉网抹灰改进施工工艺
通过对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墙面抹灰的方法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墙面抹灰施工过程中,抗裂钢丝网的铺定位置欠妥。若在抹灰过程中,适当调整一下钢丝网的铺钉位置,就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配置的钢筋一样,尽可能将其配在受拉位置,便能更充分地发挥钢丝网的抗拉作用,所钉钢丝网的防裂效果会更好。调整后的施工做法如下。
(1)墙体砌筑完成后,首先对需抹灰的混凝土墙、柱、梁及砌体表面进行清理、修补,然后进行毛化处理,即用掺建筑胶素水泥浆甩毛或将混凝土表面凿毛50%以上,以使抹灰层与光滑平整的混凝土墙面、柱面、梁面及砌体表面间能形成可靠连接。
(2)在混凝土墙面、柱面、梁面接缝部位两侧各150 mm范围内,抹第一层灰,厚度约10 mm,可称之为“拉毛灰”,抹灰应保证平整、顺直、密实、不空鼓,使填充墙在砌筑时出现的瞎缝能再次被抹灰砂浆填充、弥补;同时对于因墙体沉降、变形等出现在墙顶的水平缝隙,能再次被抹灰砂浆填充;不但缩小了已出现裂缝的宽度,而且又降低了裂缝的深度,减少该部位再次出现裂缝的概率。
(3)在缝隙处加钉抗裂网片,宽度尺寸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图纸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及有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规定的要求。平面位置缝隙处网片易于铺钉平整,阴角部位90°网片应尽可能铺钉到位。在抹灰时,要保证抹灰砂浆通过钢丝网眼均匀被填塞,并与第一层抹灰形成可靠连接,以使所钉抗裂钢丝网基本处于抹灰层的中部,这样所钉钢丝网的抗拉作用不仅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而且钢丝网两侧又能被抹灰砂浆所包围,形成了良好的保护层,使钢丝网的耐久性得以提高。
(4)进行第二层及面层抹灰。
四、采用改进工序后墙面防裂能力分析
以室内墙面抹灰为例(外墙面同内墙面),对调整后的内墙面防裂能力进行分析。
当室内墙面抹灰完成后,抹灰层表面与室内空气长时间接触,受大气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影响,抹灰砂浆在凝结硬化时,表面产生收缩,出现细微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深度会进一步加深,宽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当裂缝深度达到中间钢丝网的位置时,钢丝网便能把抹灰层收缩产生的拉力均匀地分布开,不仅阻止了抹灰层裂缝的进一步延伸,而且也阻止了裂缝宽度的增加,从而起到了抗裂的作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裂钢丝网。若钢丝网钉于砌体表面,只有当裂缝穿透整个抹灰层时,抗裂钢丝网才能起到抗拉作用。而此时裂缝的深度已经贯穿整个抹灰层,所钉抗裂钢丝网没有达到预期的防裂效果,也就成为了“名不符实”抗裂钢丝网了。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砼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
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知识点:填充墙裂缝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