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砖塔内部类型演变及使用规律
yibubu
yibubu Lv.2
2022年11月04日 14:13:49
只看楼主

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 留存众多且形式多样,现在已有很多古塔的分类方法。本研究关注有内部空间且能登临的砖塔,以塔的结构类型为主要划分依据,结合垂直交通方式,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存砖塔内部类型重新分类,梳理砖塔内部类型的演化过程,并探索技术成熟之后,砖塔内部类型的使用规律。 一 概述

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 留存众多且形式多样,现在已有很多古塔的分类方法。本研究关注有内部空间且能登临的砖塔,以塔的结构类型为主要划分依据,结合垂直交通方式,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存砖塔内部类型重新分类,梳理砖塔内部类型的演化过程,并探索技术成熟之后,砖塔内部类型的使用规律。

概述




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至今仍有大量存留,包含丰富的类型?现有古塔的分类多是从塔的外形、材料、内部结构、年代、宗教意义等来划分,有些还会混杂以上几种要素分类。


最常见的古塔分类法是根据塔的外形,将其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唰嘛塔和金刚宝座式塔等?另一种常见的古塔分类法是根据塔的建造材料,划分为砖塔、木塔、砖木混合塔、石塔、土塔、金属塔等?如果按材料分类,留存至今的中国古塔主要为砖塔和砖木混合塔,这些塔也可以统称为砖塔?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佛塔,不论层数多少,体量多大,一般都不具备登临的条件,惟佛塔首层设置佛像供人礼拜,上层塔身没有实际功用?赋予了登临功能的砖塔,需要有垂直交通,并在内部形成使用空间,其内部类型要比实心塔或仅有一层心室空间的塔复杂得多。从外形分类来看,这些有内部使用空间的塔主要是楼阁式和密檐式,而且以楼阁式塔为主。


本文即对这些能登临的砖塔内部类型的研究?



现有砖塔内部类型分类





刘敦桢先生对唐宋砖塔内部的演化有很精练的总结:“且考唐、宋间此类砖塔之演变,在中原诸省者,约可分三期?即唐代之塔,内辟方室,岧峣直上,有若空井,其中构木桁架多层,施楼板及梯,以便升降?降及五代,塔心之室,犹如旧规,但废木梯,另于外壁中设砖道,盘旋而上?入宋以后,砖梯以外,其内室之楼板,天花,亦易木为砖,较之唐塔之结构方式,已迥然异观?


现有的砖塔内部分类主要是以塔内楼梯类型或者塔内攀登方式为划分依据。


由张驭寰先生任主任编审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一书中,把砖塔分为空筒结构砖塔、砖阶梯塔和实心砖塔等几种,并总结砖阶梯的五种方式:壁内折上式、穿心式、穿壁式、回旋式和扶壁攀登式?该书认为以上几类梯级,实际是在砖砌体内留出一个通道,通道的顶部仍用拱券或叠涩结构跨覆?另外还有扶壁攀登式?


罗哲文先生把中空塔(即能登上的塔)的内部分为七种:木楼层塔身、砖壁木楼层塔身、木中心柱塔身、砖木混砌塔身、砖石塔心柱塔身、高台塔身(金刚宝座塔)和其他(喇嘛塔)?罗先生的分类方法以塔的材质、结构为依据,并不仅局限于砖塔?


张驭寰先生在后来的著作中,把塔的内部结构分为空筒式、壁内折上式、壁边折上式、穿壁式与穿心绕平座式、错角式、回廊式、穿心式?实心式、扶壁攀登式、螺旋式和混合式。但这种分类方式会使有些塔同时属于两种或多种类型,比如大雁塔就既属于空筒式,又属于壁边折上式。


可以看出,现有对于中国古塔内部类型的各种分类,有相通之处,但差异也较大,至今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砖塔内部类型重新分类





由于现有砖塔内部类型的分类仍不是很清晰,本文以塔的结构类型为主要划分依据,结合垂直交通方式,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现存砖塔内部类型重新分类,并梳理砖塔内部类型的演化过程?


本文把砖塔的结构类型分为五类:单腔空筒类、错角空筒类、多腔空筒类、实心类和套筒回廊类?


(a)单腔空筒类:是指砖塔由一层外壁构成,内部为一个贯通的空间,中间只有木制楼板分隔(图1-a)?


(b)错角空筒类:这种类型也是空筒式,但相对于早期的类型,这种错角式是一种进步?这类塔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楼阁式八面塔,内部心室为方形,心室方向隔层转45°,各层相闪开门洞(图1-b)?


(c)多控空筒类:由单腔空筒类演化而来,一层外壁围合成的内部不再是一个贯通的空间,中间有砖顶和楼层分隔(图1-C)?


(d)实心类:塔身为实心,垂直交通的梯道就是在塔身中掏出的通道,塔身中一般没有塔心室(图1-d)?


(e)套筒回廊类:这种类型的塔在一层外壁中还有一个塔心柱,两层砖壁中形成一道回廊(图1-e)?空筒壁内折上式是在塔壁内开辟梯道,一些砖塔的梯道和每层廊道连通,可以连续盘旋而上,被一些学者归为双层套筒结构?与空筒壁内折上式相比,套筒回廊类是在同一层有一道贯通的回廊,因此有内、外两层相对独立的壁体,而前者实际只有一层外壁?


图片

图1砖塔结构类型分类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本文把砖塔的垂直交通方式分为六式:壁边折上式、壁内折上式、螺旋式、穿心式、穿壁式和扶壁攀登式?


(a)壁边折上式:梯级在塔壁内侧,一般一侧贴塔壁,另一侧凌空,使用空间(心室或回廊)和交通空间(梯级)处于一个空间(图2-a)?


(b)壁内折上式:梯级夹在塔壁内部,平行塔壁或者心室设置?与壁边折上式比,壁内折上式的梯级与心室间还隔着一层塔壁,而且壁边折上式木楼梯较多,壁内折上式多为砖石阶梯(图2-b)。


(c)螺旋式:梯级盘绕中心柱螺旋而上,与壁内折上式比,梯级围绕的是一个实心心柱,没有心室(图2-c)?


(d)穿心式:梯级穿过塔心,斜直向上,这种类型的塔由于穿心的楼梯影响心室层高,所以一般不设位于塔心正中的心室(图2-d)?有部分实例中梯道在塔心位置旋转一定角度,再继续向上,亦归入穿心式?


(e)穿壁式:梯级垂直穿过塔壁,到达上一层,需要绕平座调转方向,继续穿壁向上,因此多被称为穿壁绕平座式(图2-e)?


(f)扶壁攀登式:没有梯级,在狭小的空间中依靠塔壁内设置的蹬孔,需要手脚并用垂直攀爬而上(图2-f)。


图片

图2砖塔垂直交通方式分类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每个砖塔的内部类型由上述结构类型的“类”和垂直交通方式的“式”组成(图3)


图片

图3砖塔内部类型分类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单腔空筒类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单腔空筒类砖塔现存最早的实例,虽然上部空间应该不对普通人开放,也没有楼板,但已具备用于登临的木楼梯,内部设陡峭的木梯主要是为了施工和维修。


壁边折上式


现存唐塔实例多为是单腔空筒类,这类塔的使用空间和交通空间都在一个空筒内,楼梯沿着塔壁内侧布置,垂直交通都是壁边折上式?


陕西西安小雁塔除第一、二层为木楼梯,其余各层从塔壁叠涩出挑形成的砖楼梯(图4),绕塔壁而上?这在唐塔中比较少见,说明建造塔壁的同时砌筑砖梯的做法在唐代已经存在?


图片

图4小雁塔砖楼梯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浙江临安功臣塔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是现存最早的砖芯木檐楼阁式塔实例,内部仍然采用单腔空筒类,木制楼板、楼梯已损毁?而后南方平面尺寸较小的砖芯木檐楼阁式塔大多还是这种简单的单腔空筒类壁边折上式?


四川彭州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的正觉寺塔和北宋景祐年间(1034—1037年)的云居院塔都是四面十三级的密檐塔,内部中空,由木楼板分成四到五层,沿壁设置木楼梯?


南诏、大理时期的建塔技术继承于四川,现存该时期的砖塔主要是单腔空筒类,内部为木楼板、楼梯,如千寻塔(图5)?


图片

图5千寻塔剖面图


受限于砖块尺寸,砖塔塔壁内侧很难用砖出挑成梯级,故现存壁边折上式砖塔中的楼梯基本都是上下两头架于楼板或梁上的木梯,但是木材较易损坏和烧毁?特别是在单腔空筒类砖塔中,一旦底层失火,内部木构很容易因为烟囱效应完全烧毁。


壁内折上式


河南滑县明福寺塔建于北宋,塔内原有木楼梯可至五层,雷击后烧毁,木楼梯应该是大修时后加的?原构空筒式,每层有木楼板,梯道设于外壁内,但是并不能连贯攀登,每层需要出券门,绕平座进入另一个券门继续攀登?这是唐代空筒壁边折上式向宋代壁内折上式嬗递的实例?


穿壁式


浙江松阳延庆寺塔开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塔壁内设置的梯级不够登上每一层的高度,因此每层都有木梯与塔壁内的砖梯配合,这也可以看成是早期空筒木楼梯向砖梯演进的一种过渡现象?这种类型的典型实例还有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广东南雄三影塔(图6)?但是这样设计使得每个心室中间都架有木梯,使用空间受到很大影响?


图片

图6三影塔剖面图


穿壁式一般楼梯都比较陡峭,比如安徽宣城仙人塔直接从首层塔门内设梯道登上二层,需要在1米厚的塔壁内登上4米的高度?由于有些塔的塔壁厚度内穿壁攀登高度不够一层层高,还产生了设置暗层的处理手法,外观一层内部对应两层,暗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梯道的转换平台,这样就能通过两段梯道登上与外观对应的一层?如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的广东广州六榕寺花塔、建于宋代的广东连州慧光塔、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的江西安远无为塔等?这种类型砖塔在浙江、江西、广东地区留存较多?


另外有些楼阁式砖塔,首层有副阶,首层较高,在副阶内设木质楼梯(亦有部分为砖砌楼梯),需要在塔身外爬一定高度,再从一层塔壁中部穿壁入塔,如建于南宋端平(1234—1236年)初的浙江湖州飞英塔(图7)?


图片

图7飞英塔副阶内木楼梯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扶壁攀登式


云南昆明西寺塔建成于南沼后期,为空筒类密檐式砖塔?内部沿四壁安装木板,木板搭置在两壁之间,每55厘米高一块,按四个壁面逐渐上升安装?这还不能算是扶壁攀登式,但攀扶而上为登塔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山西陵川三圣瑞现塔建成于金大定九年(1169年),内部中空,只是第一、二层间有转折,用于垂直攀登的休息平台,三层以上垂直贯通,相对壁面设置脚蹬(图8)?


图片

图8三圣瑞现塔第一至二层攀登方式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3]重绘)


这种攀登方式多不会单独存在于一座塔中,而会在塔的上部数层采用’具体实例归为后面的“混合型”?



错角空筒类



这类砖塔内部大多仍使用木楼板、楼梯,垂直交通方式以壁边折上式为主?


壁边折上式


上海龙华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八面七级,首层心室八边形,以上方形,逐层旋转45°?


江浙地区现存这种类型的砖塔比较多,如: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的罗汉院双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护珠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的聚沙塔(图9)?这种类型在明清江浙地区仍广为使用,如建于明代中期的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


图片

图9聚沙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修缮报告重绘)


壁内折上式


上海圆应塔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现砖塔身为宋代原构,木檐为明代重修?该塔除了第五、六层心室、门洞方向相同,其余各层都是错45°设计?首层可以从塔壁外侧穿壁式登塔,但由于塔壁厚度内攀登的高度不够登上二层,砖梯转向左侧,改为顺时针壁内折上式,是错角空筒类砖塔中不多的壁内折上式实例(图10)?


图片

图10圆应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5]重绘)



多腔空筒类



有一类塔只有一、二层间有砖构分隔,以上各层中空,塔身内部被分为两个腔,可以说是二腔空筒类,是单腔空筒类向多腔空筒类转变的中间类型?


陕西周至仙游寺法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四面七级,下有一层基座?基座中空,有砖砌穹顶,不与上层相通,上面七层为典型的唐代单腔空筒类(图11)?该塔因为搬迁,经过拆毁后重砌,原状是否已改变并不清楚?虽然塔身仍然中空贯通,但是该塔可以算是现存最早的二腔空筒类实例?

图片

图11仙游寺法王塔剖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7]重绘)


和法王塔类似,这种类型的塔很多并不能从首层登塔,而要从外部架梯上到二层门洞进入,二层以上为一个贯通的空筒?河南宋塔中这类比较多,如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的千尺塔(图12)?


图片

图12千尺塔剖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8]重绘)


山西太古无边寺白塔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一层南面辟门,心室砖砌穹隆顶,有木梯上一、二楼间的暗层,属于壁边折上式,以上空筒式,二层由于层高较高也有一个暗层,内部一共九层?这座二腔空筒类塔已可以从一层心室内登塔,从登塔方式来看,这是一个进步?


上海松江李塔砖塔身建于宋,首层为壁内折上式,二层以上贯通,层间有木板和木梯级?这种类型后期仍然存在,比如平遥麓台塔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一层心室左侧有砖砌台阶绕塔心室到半层,以上为空筒,各层还有木楼板、楼梯?


壁内折上式


河南开封繁(音bó)塔开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各层有砖砌穹顶,首层南面进入心塔,北面设方形塔室,东西各设梯级,可盘旋而上到达二层高度,继续穿壁式可上到三层心室?梯级的设计并不能连贯登塔,进入第二层需要在壁内折上式梯道平台穿壁式往下数步台阶,出塔门,再通过宽约70厘米平座绕到南面券洞进入二层心室(图13)?


图片

图13繁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河南郑州福胜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下三层壁内折上式,但不能连贯登塔,而需要绕平座才能进入上一层的梯道?作为现存最早壁内折上式实例,繁塔也并不能通过连贯梯道从一层到二层心室,而是要出塔身绕平座进入?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因为早期砖塔刚出现壁内折上式,做法并不成熟?


河南商水寿圣寺塔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也是壁内折上式,和上述二塔不同,已经可以在首层从同一个甬道进入心室空间和登塔梯级,并且连贯登塔?


四川宋塔很多外观密檐式,内部壁内折上式,如: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的灵宝塔(图14-a)、建于北宋晚期的旧州坝白塔(图14-b)、开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的圣德寺塔(图14-c)。


图片

图14典型四川宋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I9]重绘)


壁内折上式在宋塔中得到长足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形式?


扶壁攀登式


河南西平宝严寺塔建于北宋晚期,下两层壁内折上式,以上空筒类,每层在心室边的两个竖井内设外伸砖台,供扶壁攀登(图15)?


图片

图15宝严寺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0]数据自绘)


这种类型在河南金代砖塔中留存较多,如: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的天宁寺三圣塔、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的白马寺齐云塔、建于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的宝轮寺塔?



实心类



螺旋式


这种类型的最早实例是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广东广州怀圣寺光塔,塔南北各辟一门,内有逆时针双螺旋式梯级盘旋而上?但它严格来说并不是砖塔,而是座伊斯兰建筑?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开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首层东、南、西、北各辟龛室,北面龛室内有梯级可以顺时针螺旋而上(图16)?

图片

图16佑国寺塔第一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穿心式


有些塔仅首层为穿心式:河南尉氏兴国寺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首层东西向穿心式;河南永城崇法寺塔始建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首层北南向穿心式;河南中牟寿圣寺双塔建于北宋,都是首层穿心式,以上顺时针螺旋式(图17)?

图片

图17寿圣寺东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1]数据自绘)


广东仁化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的澌溪寺塔(图18)和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的华林寺塔,都是穿心绕平座式?

图片

图18澌溪寺塔剖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13]重绘)


湖北麻城柏子塔第一至五层穿心式,塔身内置廊道与梯道结合登塔,梯道每层转120°,五层以上顺时针螺旋而上(图19)?与下文的套筒回廊类塔相比,柏子塔的廊道不是塔身与心柱间的连贯回廊,而是两段梯级间的水平休息段?


图片

图19柏子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2]重绘)


这种类型的塔由于多没有心室,实用性不强,很多塔中只有部分层使用这种登塔方式,这些塔可以归为下文的“混合型”?



套筒回廊类



早期的砖塔主要是实心或者空筒类,套筒回廊类产生后空筒类仍然同时大量存在,说明塔心柱的存在对于砖塔在结构、构造或宗教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必需的?砖塔的心柱不同于木塔,木塔的心柱是串联塔刹的刹杆直通到底?《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从结构角度解释砖塔心柱的产生:“我国古代砖塔砖构楼层的结构方式,除了拱券结构以外,常采用叠涩结构,其原因大约是施工便利?叠涩结构主要利用砖的抗剪强度,每皮叠出尺寸与砖厚尺寸的比例,须限制在刚性角的范围之内,须有很多出跳皮数,才能达到某一出跳长度,一般来说,是不利于跨越较大跨度的?为了减缩叠涩结构楼层的跨度,于是出现塔心柱或塔心室,使楼层分隔为小面积的内廊和塔心室,每一部分跨度都不大?”


有一些塔首层或者局部层有回廊,其余层仍然是空筒式,也可以归为下文的“混合型”?


壁边折上式


这类塔在回廊内设置木楼梯,水平和垂直交通都在回廊中组织?


江苏苏州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是这种类型现存最早的实例(图20)?此后,江浙地区大型宋代砖塔很多使用这种类型,如:开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的瑞光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的报恩寺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的六和塔?

图片

图20云岩寺塔第一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3]重绘)


浙江杭州雷峰塔开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1924年倒塌?从现存首层遗址来看,雷峰塔也是典型的套筒回廊类,心室中空,南门进回廊左转有砖砌踏步,登塔的梯级应该也是设于回廊内,顺时针盘旋而上?


当塔身平面尺寸够大时,心柱就有足够的面积容纳心室?而像瑞光塔这种,由于平面尺寸较小,心柱中没有心室(图21)?

图片

图21瑞光塔剖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4]重绘)


壁内折上式


河北涿州双塔中的云居寺塔建于辽代,心室内还有一根实心砖心柱,类似木塔的塔刹木落地,砖身平面从外到内由外壁、回廊、内壁、心室、塔心柱贼?登塔的梯级设于内壁中,顺着内壁壁内折上?


螺旋式


浙江杭州六和塔首层八角形心柱内有方形楼梯螺旋而上二层,以上各层梯级置于回廊内,壁边折上?


河北涿州双塔中的智度寺塔建于辽,心柱只在半层位置设有心室,以上实心,仅为采光和通风开狭窄的通道,楼梯在塔心柱内逆时针呈方形盘旋而上(图22)?

图片

图22智度寺塔第四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6]重绘)


内蒙古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建于辽代,内部比较特殊,楼梯介于螺旋式与穿心式之间,而且从二层开始每层有两部梯道可以上楼(图23)?


图片

图23万部华严经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穿心式


山东长清辟支塔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第一至五层梯级设在心柱中,各层转换90°,梯道在平面上呈“十”字形交叉(图24)?

图片

图24辟支塔第四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7]重绘)


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诏建,首层从心柱穿心而上,逐层转换方向,可以一直到顶层,整座塔仅一、二层间的夹层设心室(图25)?


图片

图25开元寺料敌塔剖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3]重绘)


穿壁式


智度寺塔首层心柱内穿壁式,可以上半层,到达心室,心室穿壁,可达二层(图26)?

图片

图26智度寺塔第一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6]重绘)



混合型



这类塔的内部类型不止一种,上文提及的砖塔实例中已经有一些属于混合型?


现存混合型砖塔很多下部较实,上部数层,特别是顶层为简单的单腔空筒类,如:宝严寺塔下两层为壁内折上式,以上空筒,扶壁攀登而上;福胜寺塔下三层壁内折上式,以上空筒,第六层穿壁可上七层平座;寿圣寺塔下部为壁内折上式,七层开始东西壁对称设砖窝,扶壁攀登而上;兴国寺塔首层为东西方向穿心式,以上为壁内折上式;河北衡水宝云塔建于宋代,下五层穿心绕平座式,以上空筒式,各层有木隔板,需要另外借助梯子攀登?


辟支塔一至四层为套筒回廊穿心式,五层以上变为实心穿心式?


崇法寺塔下第一层穿心式,第二层回廊穿心式,三至六层壁内折上式,七、八层螺旋式,九层实心?安徽蒙城万佛塔与崇法寺塔内部结构十分相似,第一、二层回廊穿心式,三至七层壁内折上式,八至十二层螺旋式,顶层实心(图27)。两塔外观类似,高度都为34米左右,细部也有很多相似处?崇法寺塔建于1094年,万佛塔1102年建到第四层,可以说两座塔是同一时期建造的,而且两塔地理位置接近?


图片

图27万佛塔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文献[29]重绘)



小结





从现存实例来看,唐塔几乎都是单腔空筒类壁边折上式。到了五代,各种砖塔内部类型开始出现,且到了北宋初,基本现存主要的类型都已经产生(图28):砖芯木檐单腔空筒类壁边折上式的功臣塔建于后梁贞明元年(915年),套筒回廊类壁边折上式的云岩寺塔建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错角空筒类壁边折上式的龙华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多腔空筒类壁内折上式的繁塔建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实心类穿心式的兴国寺塔建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单腔空筒类穿壁式的延庆寺塔建于咸平二年(999年),实心类螺旋式的佑国寺塔建于皇祐元年(1049年)?


图片

图28各种砖塔内部类型现存最早实例时间关系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梁思成先生认为:“(繁丽时期)八角形的平面已成为常规,而方形的倒成了例外?原来在塔的内部被用来分隔和联通各层的木质楼板和楼梯已被砖石所取代,最初匠师们的胆子还小,他们把塔造得如同一座实心砖墩,里面只有狭窄的通道作为走廊和楼梯?但在艺高胆大之后,他们的这种砖砌建筑便日趋轻巧,各层的走廊越来越宽,最后竟成为一栋有一个砖砌塔心和与之半脱离的一圈外壳的建筑物,两者之间仅以发券或叠涩砌成的楼面相连?”虽然套筒回廊类比较复杂,但是从现存古塔实例来看,这种类型出现很早?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是现存最早的亭阁式石塔,虽然是单层,但从平面来看已经是套筒回廊类?北朝的木塔,如洛阳永宁寺塔,中心为巨大的土壞塔心,沿塔心布柱网,也可以看作是套筒回廊类?套筒回廊类的云岩寺塔,也在五代末期出现,早于很多其他类型的砖塔?


有些砖塔内部使用多种类型,虽然各个塔都有不同的组合,但是仍然遵循一定的规律,一个明显的规律就是下层较厚实、上层较空透,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有几个原因:下层建造厚实可以使整体结构更稳定;上层空筒还能降低整个塔的重心;上层空筒减轻自重的同时还能减少工程量、节省工料;上层空筒可以创造开阔的空间;往上塔身平面尺寸缩小不适合复杂的类型?


一些从外观到内部类型都很相似的砖塔实例会集中出现在某些区域。如河南几座金塔(三圣塔、齐云塔、宝轮寺塔)及山西三圣瑞现塔,建造年代相近,外观相似,都为密檐式,四面十三级,底部有放大的基座,内部结构形式也很相似?


随着各种类型的产生,砖塔内部类型的选用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如:北方砖塔中多腔空筒类壁内折上式成为最常见的形式;南方砖塔中单腔空筒类仍然使用较多,垂直交通方式以壁边折上式和穿壁式为主?北方空筒类砖塔一般首层壁厚要占到对径的1/3甚至更多,把梯道设于壁体内,合理利用了砖塔的厚壁,有利于形成更完整的心室空间?南方空筒类砖塔较多采用砖芯木檐式,内部虽仍似唐塔的壁边折上式,但壁厚已经减薄到对径的1/4以下,同样的建筑面积能创造出更多使用面积?从时间线来看,这些都是中国砖塔的进步之处?


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作者:薛垲

文章来源:建筑史,2021年01期

原题目:《中国古代砖塔内部类型研究》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出入,请以原刊原文为准

特别鸣谢:薛垲老师


知识点:古建砖塔内部类型演变及使用规律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