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彻底搞清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率
阿狸粑粑与企鹅
2022年09月20日 10:10:23
只看楼主

一、前言 近两天看到部分设计师讨论混凝土构件配筋率计算的问题, 主要纠结点在于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取h(截面高度)还是h0(截面有效高度)。 有的同仁甚至发文章长篇大论,涉及各种理论推导。其实大可不必,本文进行通俗易懂的总结。 (关注结果的看第三部分即可) 二、配筋率分析 我们主要谈纵筋的配筋率。一般分三类: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构件的实际配筋率。涉及的构件分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

一、前言

近两天看到部分设计师讨论混凝土构件配筋率计算的问题, 主要纠结点在于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取h(截面高度)还是h0(截面有效高度)。 有的同仁甚至发文章长篇大论,涉及各种理论推导。其实大可不必,本文进行通俗易懂的总结。 (关注结果的看第三部分即可)

二、配筋率分析

我们主要谈纵筋的配筋率。一般分三类: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构件的实际配筋率。涉及的构件分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

声明:以下h和h0分别指截面高度、截面有效高度。

首先说轴心受力构件。这里涉及轴拉和轴压。没有弯矩的问题,纵筋要么受拉,要么受压。熟悉混凝土原理的人都知道,轴拉构件是混凝土先开裂,为了保证设计截面的极限承载力大于截面的开裂荷载,避免脆性破坏,规定了最小配筋率。而轴压构件受力破坏过程可以知道是纵筋先屈服,然后混凝土压碎(想想为何?),纵筋的作用是防止构件出现脆性破坏,同样规定了最小配筋率。这里不涉及h0这个概念, 所以这里的配筋率计算均采用h即可。顺便说一下轴压构件的最大配筋限制主要基于施工和经济的角度考虑的,不涉及原理推导。

接着说受弯构件。这里纵筋由于弯矩作用受拉和受压。熟悉混凝土原理的人都知道,h0是从这里提出的。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混凝土构件开裂弯矩提出的,最大配筋率是防止超筋破坏提出的(普及:国外无超筋之说)。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最大配筋和最小配筋应该采用h0计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小配筋必须按h计算,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是当年规范编委想提高最小配筋率,碍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无法提高数值,所以有意识的将计算最小配筋的h0改成h。

最后偏心受力构件,显然是上面两者的结合。涉及到受弯的计算均有h0的参与。

三、小结

1、所有构件的最小配筋、实际配筋率计算都采用h;

2、 受弯、偏心受力构件的最大配筋计算采用h0;

3、实际工程项目的话,一般都采用h即可(原因很简单:方便)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