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枋是构成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在比较大型的殿、堂、厅、馆建筑中,除宫殿建筑之外,绝大多数在室内都不设天花,所以这些梁枋都能直接见到,因此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多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与装饰。
梁枋是构成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在比较大型的殿、堂、厅、馆建筑中,除宫殿建筑之外,绝大多数在室内都不设天花,所以这些梁枋都能直接见到,因此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多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与装饰。
整体加工
架在两根柱头上的木梁要承受上面构件的重量,从力学上讲,中央向上拱起,整体略带弯曲的梁比平直的梁承受力要强,所以我们在乡村的一些寺庙、祠堂中可以见到用自然弯曲木材做成的梁。可能是由此得到的启发,在自然弯曲的木材很难找到的情况下,工匠在制造梁枋的过程中将平直的木材也加工成弯曲状。其方法是把直梁两头的上面向下砍成曲面,直梁中段的底面砍作成向上起?的曲面,这样一来,一根平直的梁枋就变成两肩下垂,中央拱起的曲梁了,因为它整体上形如弯月所以称为“月梁”。月梁在力学上合理,视觉上也更美观,所以成了梁枋加工的普遍做法,在宋代朝廷颁行的《营造法式》中专门有“造月梁之制”,对梁的两头向下卷刹,梁之中段向上起?都有明确规定的做法。除了梁枋的立面呈月梁形外,在梁枋的两个侧面也加工成略呈曲面的琴面,以减小木梁方整笨拙之感。月梁有长有短,其弯曲程度也有大有小。在一些房屋的檐廊上,梁的跨度不大,但梁的断面不小,这样的月梁弯曲度显得很大。在安徽黟县一些住宅的堂屋门洞上也有此类跨度不大的梁,这些短梁加工成为月梁后形如元宝,故称“元宝梁”。
也有把平直的梁枋加工成中段高,两头下斜成平坡形的,如在浙江缙云县河阳村文翰公祠的下堂就有这样的梁枋,这种中央拱起的梁在视觉上看起来比较稳妥,但在力学上并无优点,同时需要大直径的木材制作,十分浪费材料,因而很少见到。
梁面雕刻装饰
由平梁做成月梁只是在整体造型上的加工,进一步的装饰需要依靠雕刻。雕刻最简单的是在梁身两头用刀刻纹組成的装饰。它们的形式是在顺着月梁两肩卷起的弧线延续到梁的垂直面上,雕出一道弧形刻纹,这道刻纹多由两条向下的阴刻纹组成,中间有一道突起的棱线,它们由梁头下端向上翻卷,越来越窄而变成锋利的尖端,因为它的形象很像虾须,所以当地以“虾须”称之。中国神龙的形象传说是由多种动物之形组合而成,龙爪似鹰,龙鳞似鲤,龙须似虾,所以虾须之刻纹又称“龙须”。龙须经过工匠之手,越来越富有变化,弧线由圆到椭圆到不规则的曲线;尖端变成了扬起在空中的马鞭绳;一道简洁的弧形刻纹,经过精巧的处理,表现出柔中有刚,富有力度,在这小小的梁枋身上,我们又见到了汉代漆器上花纹和敦煌石窟唐代壁画中飞仙衣带所表现出的那种神韵。但是工匠的创造并不仅限于此,他们进一步把这弧线有时刻成植物的枝叶,也有将尖端刻成仙鹤的头,长长的鹤嘴叼衔着一枝花叶,仿佛是一只站立在岸边的仙鹤探头戏水,其构思之巧妙令人叫绝。于是梁头的刻画越来越复杂了,弧线四周出现了云气、卷草,刻纹变为浮雕,有时还敷以色彩,形象更加丰富。
为了增加梁枋的装饰效果,这种雕刻不仅限于梁枋之两头而向中心发展。常见到的是在梁枋的中央加一块装饰,外形有三角、椭圆等形,四周有边框,中心常雕出一幅由人物环境组成的戏曲场景。由于梁枋在上,人们抬头能够看得见梁枋的底部,所以在讲究的洞堂、住宅里,有的在底部也加雕饰,大多用回纹与植物花叶组成条状装饰刻画在梁底的中段及两端。
在规模比较大的住宅和祠堂的门厅或厅堂的中央开间,横跨在柱子上的梁因为间距大而尺寸也比较大,由于中央开间都是房屋的主要入口,所以这根大梁称为“骑门梁”,骑门梁骑在大门上,位置显要,自然成了装饰的重点。浙江建德新叶村崇仁堂是村里一座主要词堂,堂内祀厅的骑门梁身上两端是线刻的仙鹤头,口叼花叶面向梁中央的中心雕饰,长圆形的中心画面中雕着人物故事,左右两侧有花叶簇拥。梁背上的空隙处用小型雕花板和变形龙身填充,梁底两端又有雕花梁托相承,他们共同组成了华丽的门头。新叶村五圣庙大门上也有骑门梁,曲拱形的月梁上,曲拱形的月梁上,左右两头和中央都有卷草纹作装饰,素白色浅浮雕花在红色梁身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装饰得最华丽的要算是新叶村文昌阁大门上的骑门梁。梁中央为一幅人物雕刻,左右两侧各有一条行龙相拥,梁两头为仙鹤衔花草,鹤身下还雕着一只长尾鹊乌,在它们之间满布云朵纹,可以说整条梁身上满铺雕饰,加上梁下的梁托,梁上方的雕花、牛腿,组成一幅木雕的门头。不仅在这些寺庙、洞堂的大门上,即使在江南一些市、镇的商铺门上也设有这类骑门梁。单开间的店铺门上架一条横梁,梁身弯曲如弓,两头有梁托支承,梁身表面满布雕饰,梁下挂着店名牌匾,把小小店门打扮得十分醒目。
在江西景德镇一座祠堂中还看到一处雕花的小月梁,梁身弯曲如拱,跨在两根大梁上支承着上面的卷棚天花,月梁完全雕刻成两只狮子,狮头在下,狮身倒立,中间夹着绣球,组成双狮耍绣球的造型,狮身、绣球满敷金色,既华丽又生动,可以说把梁枋装饰到了极致。在别处建筑上也见到类似梁枋,例如在辽宁沈阳故宫崇政殿檐廊上的挑头梁,把整条梁当作一条龙,伸出檐廊之外的梁头雕作龙头,梁身即龙身,藏在殿内的梁尾刻成龙尾,还露出两条龙腿、龙爪,相邻两根柱头上的梁头即龙头相互对峙,中央有一颗火焰宝珠贴在梁上,形成双龙戏珠的景象。龙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所以除了宫殿建筑,在有的寺庙殿堂上也见到把檐廊上的短梁雕作龙形的,也有只把梁头雕饰作龙头,梁身只作花叶雕饰的。
梁面彩绘装饰
梁枋除了用刻外也有用彩绘作装饰的。木梁枋和木柱子一样,为了减少空气中潮气对木材的侵蚀,多在梁枋上涂刷油漆,由单色的油漆发展到用彩色油漆在梁枋上作画,形成为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彩画”装饰。安徽歙县呈坎多罗氏宗祠的宝纶阁建于明代,走进殿仰望阁顶,在排列的梁上都有彩绘装饰,它们的形式是一块方形彩布,成对角形包在梁身的中央,由下往上,使梁身的底面与两侧都有彩饰。彩饰由小型团花排列成锦,四周有一道较宽的边饰。这种彩饰从形式到花纹都好似一块染有锦花的彩色包袱包裹在梁身上,所以称为“包袱彩画”。明、清两代的彩画中有一种“苏式”彩画,其中心部分的“包袱”即起源于此。在南方不少寺庙、祠堂里的梁枋上都有这种包袱彩绘,不过除了中心的包袱外,梁的两头也有彩绘,最后发展到梁身整体都满施彩画。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许多殿堂的梁上都采用这类苏式彩画装饰,园内万寿山的脚下有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由273间廊屋连接而成,在每一间廊屋的左右两侧梁枋的内外两面都有彩画装饰,它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大包袱,不过这里的包袱不是正方形而是圆形包袱垂铺在梁上,在包袱心上绘制着山水风景,植物花草,一幅一个样,从内容到形式都互不雷同,从而使长廊成为一条彩色的画廊。
当然在梁枋上不都是这类包袱式的彩饰,从各地大量的实例来看,梁枋上的彩饰大多分布在中心和两头,中心部分称枋心,枋心的两头有折线的、如意纹的、回纹的,形式多样。枋心中彩画的内容随建筑性质而不同,园林建筑的梁枋上多绘制山水风光、植物花叶。云南古城丽江为东巴文化传承地区,在丽江的一些寺庙殿堂的梁枋枋心内有用东巴文字作装饰的。也有在梁枋上满布彩绘进行装饰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南传佛寺大殿梁枋上就是这样的装饰,一条梁枋的底面和左右两侧面全部绘以花饰,在红色底子上用金色绘出由植物花叶组成的图案,这些梁枋与金色红花装饰的立柱组成十分热闹的佛寺空间。
北京紫禁城里的建筑,从主要的殿堂到建筑群体的官门,它们多在殿内柱子上设有天花将屋顶的梁架遮挡住以期围合成殿堂内一个规整的空间,但是在这些建筑的屋檐下和殿内天花板的下面仍有部分可以看得见的梁枋,在这些梁枋上都有彩绘装饰。关于梁枋上的彩画,宋代《营造法式》中已经把它列为专门的工种,按彩画的不同图案归纳为五个品种,并规定了施工操作的程序和做法,可见宋代的重要建筑上已经比较普遍采用了彩画,但遗憾的是宋代建筑留存至今的不多,尤其是彩画比较容易损坏,即使有少量宋代建筑留存下来,房屋梁枋上面的彩画多已无存或者已经残破不全了。紫禁城留存了大量明清两代的建筑,但是经过历次修缮,现在能够看得见的彩画,尤其是在房屋外檐结构上的彩画绝大部分都是清代绘制的。我们现在要介绍的是梁枋上的彩画,按清代朝廷工部颁行的《工程作法》中有关“画作”的规定,根据它们的图案、用色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
这是彩画中的最高等级,使用在主要的宫殿上。这种彩画的布局是将梁枋全长分为三段,中央部分为枋心,约占全长的三分之一,左右两端为箍头,箍头与枋心之间为藻头。和玺彩画的主要特征就是在这三部分里都用龙纹作装饰,根据三部分不同的形状相应地绘制不同形状的龙。在枋心绘行龙,即行进中的龙,左右两条行龙龙首相对,中间有一枚火焰宝珠,构成一幅双龙戏珠的画面。枋心相邻的左右藻头中绘龙头在上的升龙或者龙头朝下的降龙,两端箍头里绘制正面端坐的坐龙。所有这些龙和各部分之间的线路贴以金铂,在蓝色或绿色的底子上闪闪发光,产生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所以这种和玺彩画也称为金龙和玺。
在紫禁城主要宫殿太和殿、乾清宫的外檐梁枋上都用的是这种彩画。紫禁城内廷的交泰殿是皇后接受朝拜的殿堂,所以在它外檐的梁枋上出现了龙、风纹并用的和玺彩画,其形式是枋心用龙纹,藻头、箍头内用凤纹。如果有上下两层梁枋,则上面的大梁枋心用龙,两侧藻头、箍头用凤;下面的枋心用凤,左右藻头、箍头内用龙;两层梁枋之间的垫板上则龙、凤并用,这样的彩画称龙凤和玺。还有一种是在枋心中用龙,而在两头的箍头中不用龙而画植物花草,称龙草和玺,多用在较次要的殿堂梁枋上。在封建社会,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所以朝廷按礼制规定除皇帝所用的宫殿建筑之外,其他建筑上不许用龙和凤作装饰,即使在同样用龙作装饰的和玺彩画上,也还有金龙、龙凤、龙草和玺的区别,这种封建礼制的等级性在小小的梁枋装饰上也表现得很明显。
旋子彩画
这是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的一种彩画,多用在紫禁城次要殿堂的梁枋上,它的布局与和玺彩画一样左右分为三部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藻头部分不画彩龙纹而代之以旋子花纹。标准的旋子花纹为圆形,内外由多层组成,中心圆为花心,也称旋眼,花心周围环以一层或二层花瓣,花瓣之外环绕一圈旋涡状的花纹称旋子,因而得旋子彩画之名。这种圆形的旋子纹也可以对半分为两个半圆相背连在一起,在藻头部分比较长,需要多个旋子纹时,几种旋子纹便相连显得有变化。
旋子彩画用处比较广泛,从次要的殿堂、宫门到建筑群体两边的屋房都用这种彩画,所以它又分为若干种类。其区别之一在于梁枋中央枋心部分的内容,在上下二层梁枋上:枋心中一画龙纹,一画凤纹的称龙凤枋心旋子彩画;一画龙纹,一画锦纹的称龙锦枋心;上下枋心全画锦纹与花卉的称花锦枋心;枋心只画一道墨道的称一字枋心,什么也不画的称空枋心。区别之二是彩画中用金色的多少。旋子彩画中喜在旋子纹的中心旋眼部分和各种花纹之间和轮廓纹路上用金色装饰,所以用金处越多的等级越高,直至全部用金。正因为旋子彩画有这么多的不同种类使它能够分别用在不同的建筑上,因而满足了按封建礼制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要求。
苏式彩画
这是从南方的包袱彩画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彩画,它的特征是梁枋的中段用圆形的包袱覆盖,如同前面介绍的包袱彩画一样。但不同的是包袱内画的内容,早期包袱彩画的包袱内多为简单的团花、锦纹,沈阳故宫崇政殿彩画包袱中画的是龙纹,清代苏式彩画包袱心内容则为山水、人物、禽兽、植物花叶,不拘一格,但不画龙凤这类具有帝王象征性的内容。除枋心部分的包袱外,对藻头的形式内容也有规范的式样,常用葫芦、桃、树叶、扇面、椭圆等形作盒子,盒内也绘有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等,总之这种彩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随意和生动活泼,它适用于园林和住宅建筑的梁枋上。紫禁城建筑上还有一种彩画,其形式与和玺、旋子彩画一样,梁枋上分为枋心和箍头、藻头部分,但在枋心里画的是植物花叶,箍头、藻头的形式与标准苏式彩画一样,形式与内容都比较活泼,所以尽管它没有用包袱,但也归入苏式彩画一类,在紫禁城东西六宫的居住宫室上常可见到。
在沈阳故宮西路有一座专用作存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建于清乾隆时期,书阁前檐梁枋上用的也是苏式彩画,但这里中心包袱既非圆形,又不是方形,包袱的边沿用的是直角折形,包袱中绘有“白马驮书”的图画,包袱两侧在箍头和藻头位置画满了书籍,整幅彩画以蓝、白二种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之感,所以从色彩到内容都符合藏书楼阁性质。文溯阁既为朝廷藏书之所,又是乾隆皇帝来故宫的读书之地,所以在彩画中心包袱两侧画了两条行龙,红色底子上各有一条青龙和一颗白色宝珠,算是表现出了这座楼阁的御用性质。
来源:土锤网
知识点:梁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