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灌注桩后注浆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指成桩后,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桩身内安设的注浆导管,对桩侧、桩端注入水泥浆,通过置换、挤密、固结作用,使孔内沉渣、泥皮以及一定范围内土体与水泥浆结合形成脉状网络结石体,对桩基起到加固、加筋作用,提高桩基承载力;结石体在桩端能形成扩大头,增加了桩端受力面积,且注浆压力对桩基产生反向摩阻力,从而达到减少桩基沉降量的目的。
灌注桩后注浆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指成桩后,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桩身内安设的注浆导管,对桩侧、桩端注入水泥浆,通过置换、挤密、固结作用,使孔内沉渣、泥皮以及一定范围内土体与水泥浆结合形成脉状网络结石体,对桩基起到加固、加筋作用,提高桩基承载力;结石体在桩端能形成扩大头,增加了桩端受力面积,且注浆压力对桩基产生反向摩阻力,从而达到减少桩基沉降量的目的。
注浆管安装
注浆管根据注浆部位不同,采取如下方式安装。
1.桩端后注浆
将声测管设置为注浆管,用Ф50 钢管等边三角形布置3根,绑扎在钢筋笼内侧直入桩底,顶面高出地面50cm。选取2 根注浆管,端部用三通连接1 根内径Ф25 的高压钢丝柔性塑料喷管,喷管绕桩身环形布置,管壁间隔10cm 打孔,并缠防水塑料带密封。两根中一根为注浆管,一根为备用管,在孔口做好标记以便注浆施工。
2.桩侧后注浆
最下一道距桩底12~18m,最上一道距桩顶8~15m,每道竖向间距12m ;桩长45m 以上设置3 道,45m 以下设置2 道。每道使用一根DN25 注浆钢管,钢管按1.5m 间距采用16号铅丝十字绑扎固定方法布置在钢筋笼外侧;端部用三通连接1 根内径25 的高压钢丝柔性塑料喷管。喷管沿钢筋笼外侧环形布置,管壁间距10cm 打孔,并缠塑料带密封。注浆使用的导管由工厂统一加工,采用套管焊接,出浆口位置安设单向截流阀,喷管上的孔眼对向桩基外侧,保证开塞时的顺利。管道连接后用灌水方式检验其密封性。
注浆作业
1.作业要求
(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7d后开始,不宜迟于成桩30d后;
(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距离不宜小于8~10m;
(3)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4)对于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5)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注浆总量超过1.8t,且注浆压力达到1.2~4MPa或注浆总量超过75%和注浆压力超过4MPa;
(6)注浆总量超过75%,注浆压力小于1.5MPa,应调小水灰比,连续压浆至1.5MPa且注浆总量不低于设计量要求。若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30~60min,重新注浆并达到前述终止条件方可停止注浆。
2.桩基灌注
为给注浆作业创造良好条件,桩基孔深偏差必须小于15cm,垂直度小于1% 孔深,充盈系数在1.1~1.2 之间,孔底沉渣小于10cm。在钻孔时要及时了解地质情况,侧注浆尽量选择在摩阻力损失较大的砂性等土层上,以达到最好的注浆效果。并应掌握桩孔是否有塌孔、漏水等不正常现象,以便在后注浆施工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二次清孔后沉渣大于10cm 小于20cm 的桩,在随后的桩底注浆时适当增加注浆量。
3.导管开塞
在混凝土浇筑后12~24h 内必须对管道进行开塞作业。开塞作业以4~6MPa 压力从一根注浆管泵送清水,当压力突然下降则表明套管已破裂,此时减小进水压力,以免杂质被高压回流带入压浆孔内。
4.配制水泥浆
注浆前根据地质条件、泵送效果等现场情况配制注浆浆液。浆液水灰比过大会造成流失,降低注浆的效果;水灰比过小会造成注浆困难,乃至变为压密注浆。通过实验,浆液水灰比为0.55~0.6,泌水率不超过3%。当注浆位置处于流动地下水位以下时,则适当减少水灰比并掺入速凝剂,结石率过低则加入减水剂。
5.注浆作业
成桩后3d 进行注浆作业,不得迟于14d。注浆过早不仅会使桩身遭到破坏,还会因为桩侧摩阻力不足而使浆液冒出地面;注浆过晚则会由于泥皮硬化而影响浆液上翻,从而被压入周边土体中造成散溢流失,甚至引起串孔。对于群桩,注浆顺序为先外侧再内部,以便使水泥浆不四处扩散,且同一承台的桩宜在同一天完成注浆。复合注浆顺序为先桩侧注浆,后桩底注浆,桩侧则先上后下,桩侧和桩底注浆时间间隔为3~6h。注浆前先用清水打通管道。注浆时先注流动性好,渗透力强的稀浆,使宽窄裂缝都得到填充,达到加固周边土体的目的;注浆压力要确保最终压力值小于桩身上抬的摩阻力,且要确保桩身混凝土不被破坏,并使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注浆压力控制在桩侧2MPa~2.5MPa ;桩底2MPa~4MPa,持荷时间不小于5min,在直径大、桩长短、注浆点埋深浅、泥皮厚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要点及质量控制的分析
营口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知识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