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力包络图,梁的底筋通长,所以按弯矩最大值配筋;看此图,如果是恒活控制,跨中最大;地震控制,两端最大;故此梁是地震控制。配筋来看:5-3-3、2-4-6(地震控制),4-5-4(恒活控制) 2. 框架梁是各种工况取包络(将地震力和恒活弯矩图画一起,取最外侧的弯矩轮廓),不一定是哪一种工况起控制作用。
1.内力包络图,梁的底筋通长,所以按弯矩最大值配筋;看此图,如果是恒活控制,跨中最大;地震控制,两端最大;故此梁是地震控制。配筋来看:5-3-3、2-4-6(地震控制),4-5-4(恒活控制)
6/7度区基本是恒+活控制,8度区跨度大的恒+活控制,跨度小的地震控制。
①例如,在恒+活控制下,4-20-4(两端4,跨中20),这时跨中钢筋稍微增大个1.1倍,取个21、22安全点
②在地震控制下,8-4-8(两端8,跨中4),这时两端就取8就行,没必要扩大,地震是比较难遇到的,抗震主要还是概念设计更重要,配筋作用不大。一般遇到8-4-8这种的都是地震起控制作用。
③框架梁为抗震构件,非框架梁如次梁为非抗震构件,一端与梁垂直搭接,一端在框架柱搭接,是框架梁;不与框架柱搭接的就是次梁。对于次梁就是恒活控制,这时就多考虑加钢筋,因为梁端部一旦出现裂缝、塑性铰,弯矩就会释放,使得次梁跨中弯矩增大(故配筋人为增加1.1倍),故多配钢筋保证安全;还有的北方做法,直接建模计算时把次梁两端做铰接,这种方法就是直接假设跨中弯矩最大来配筋,保护了次梁,但这也忽略了次梁实际传递给框架梁的扭矩,框架梁扭矩算小了存在安全隐患,但人为地在框架梁设置抗扭钢筋。
3.梁的构件信息:
4.容重的确定:入乡随俗
墙体容重应由专业负责人制定统一技术措施,供设计人直接使用。大家在做结构设计的时候,在确定材料容重时,不仅要结合荷载规范,还要结合当地条件选择材料容重。一般业主设计任务书给定材料类型,否则选用墙体材料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情况或直接现场调研墙体材料,由甲方确认,不能想当然选用材料,更不能想当然地确定材料的容重,尤其是填充墙的容重。容重的确定决定了荷载统计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后期内力计算等是否正确。
①常用的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隔墙容重一般按7~8KN/m3计算,一般8即可,规范中加气混凝土砌块是5.5,墙中还有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和圈梁,整合一起就取8。南方一般8/北方10。
②面层容重:对于普通楼面面层一般是水泥砂浆,容重20 KN/m3.(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直接都20)
③对于降板很大的位置(卫生间)要注意填充材料,一般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可以小一些,可以取个14~15 KN/m3。
这是恒荷载:降板后板与板有高差,所以就需要填充材料(填充面层做法:防水卷材、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砂浆等等),一般高差>250mm时,才会采用砌块取填充,高差≤250mm时,就直接都按水泥砂浆粗算这一堆填充材料的总容重,例如高差120mm,0.12×20=2.4 KN/m2
这是活荷载(均布标准值):有分隔的蹲厕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取8 KN/m2;其他的普通厕所按荷载规范取2.5 KN/m2
5.计算线荷载(作用于梁)
①确定容重,一般隔墙容重取10KN/m3(南方很多时候是8);双面抹灰厚度为40mm,容重取20KN/m3。部分设计院计算墙体线荷载时直接取容重13KN/m3,不再计算抹灰。
②对于门窗的位置,如果窗户较大,按照【荷规附录A】第12项仔细计算取值,就是墙取墙的,门窗取门窗的;如果门窗较小,可以不单独计算,直接按照墙体计算,有安全储备。或者门窗都按墙取,最后再乘一个折减系数。
③如果层高较高(≥5m),或特殊地区,隔墙荷载特殊对待,由于圈梁构造柱加密,容重变大,要取11或者1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④例如首层顶隔墙线荷载(可以不扣除板厚,注意,看的是第二层的建筑墙体,隔墙上下部没有梁),层高假设4.5米:(10KN/m3×0.2m+20KN/m3×0.04m)×4.5m=12.6~~13KN/m
首层顶填充墙线荷载(梁高保守计为600,注意,看的是第二层的建筑墙体,填充墙上下部是梁):层高假设4.5米:(10KN/m3×0.2m+20KN/m3×0.04m)×3.9m=10.92~~11KN/m
⑤玻璃幕墙荷载较为常见,一般取值为1~1.5KN/m2【荷规P86】。有的玻璃幕墙有装饰柱(钢筋混凝土),此时要算上。将图中的三个装饰柱体积×容重/幕墙长=装饰柱等效线荷载。
此时仍要注意立面图,看看梁上有没有一些其他的质量。女儿墙、干挂石材等的质量,一般干挂石材用多段线描出石材的长度×1.5kN/m2(重度),作为梁的线荷载。
6.计算面荷载(作用于板)
①对于楼面附加(除板自重以外都叫附加,包含面层和隔墙)恒荷载计算:找建筑专业(不要在图中度量)确定面层厚度,面层容重取值20KN/m3(水泥砂浆),附加恒荷载=面层厚度×20KN/m3,假设面层厚度为120mm,则为0.12×20=2.4KN/m2。假设面层厚为35/50mm,0.035×20=0.7,按1计算、0.05×20=1,按1.5计算;因为基数太小,且板下也有抹灰,所以进行一定的放大(×1.5倍),至于120mm的面层,一般面层里有地暖,按20 KN/m3取已经偏大了,所以就不考虑板下抹灰等的增大了。
②对于板块内有隔墙的情况,应该如下计算:隔墙重量/面积+面层荷载。例如:面层为130mm,本板块内有200mm厚隔墙2.5米(假定线荷载9.5KN/m),板块面积20m2,
计算本板块附加恒荷载:(2.5×9.5)/20+0.13×20=3.78~~3.8KN/m2.
隔墙重量=隔墙线荷载(见“2计算线荷载”)×墙长。
7.对于屋面附加恒荷载: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很少用)区别;单面找坡(很少用)与双面找坡。
对于双面找坡时,经验一般取3.5~4 KN/m2(不上人)、4~4.5 KN/m2(上人)具体由建筑做法仔细计算确定。
活荷载:看【荷规5.1.1】;有时候需要甲方提供(医院等非常规项目)。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恒荷载分项系数及荷载效应组合表格
荷载组合的应用范围
知识点:荷载组合及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