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岗知行村,“新农人”的门户:从村落整体到田园市集
+关注
只看楼主
在乡村,建筑的一枝独秀是对土地的不尊重。奉行这一观点的袈蓝建筑在进行田岗村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及景观设计时,更倾向于创造和谐荣融的整体场域精神,而非被观看的形式主义的、刻奇的「他者」。
群山环绕、流水潺潺的田岗村,摆在袈蓝建筑眼前的确定性仅有「非基本农田的点位」,面对不确定的功能和建筑关系,「布置哪些建筑与业态,与乡村形成闭环关系」成为设计者所面临的首要议题。
自外界进入「田岗·知行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田园市集,它与一尊艺术装置共同约束出「乡村入口」的形态,并以现代的、极具冲击性的外观昭示着村落正在进行的颠覆性变革。作为常设或节庆时「赶集」的空间,田园市集接纳着本村、北部山村以及过往的人群,可达性成为其选址的根源所在。
与田园市集对河而望的是一座「田园大讲堂」,它更贴近村落,承担村内外信息交互的功能,亦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声地。再至村内,艺术中心、牌楼和乡村会客厅形成三角关系,围合出大片具有景观性的农田和「大地艺术」的试验场,任天然风景与人为艺术在此自然生成、相得益彰。
路的另一侧,「一座农桥」成为离开「田岗·知行村」的出口,它将原始场地中危险的涵洞桥转型成为可运营、可互动、可游玩的「价值之桥」,亦以天外来客般的五光十色与乡村的质朴形成对比,遥想着「城市的光怪陆离」。自桥而出,田园市集成为离村的必经之地,游览动线由此完成闭环。
袈蓝建筑用一条「最美乡村路」串联起田岗艺术中心、乡村会客厅、田园市集和田园大讲堂在内的各功能空间,并见缝插针地置入艺术家驻留的选点,用艺术与景观构筑出人与场域的丰富的关系,让一切「形式」归拢于「温暖、亲密、传承」等情感体验。
基于田园市集的选址和功能,建筑师希望它能够具有「包容性」,即,具备容纳和溢出的便捷性、创造内与外的相对关系。
具体而言,市集由朝向村落的圆弧一笔而成,临河处形成「外市集」,与檐下的「内市集」互为补充,丰富了使用形态。与外部道路背行的弧形亦作为一种「安全信号」,提醒人们与车道保持一定距离。
田园市集整体由环柱削切而来,以一道屋脊连接两个曲面,一端与地面相接,另一端则留出亲近外部的空隙,其倾斜的形态能够避免积雪、减轻屋面荷载。钢架和拉索支撑起羽翼般遮风避雨的灰空间,均匀分布的柱体随着屋面的高低形成空间秩序的细微变化,颇具韵律,实现美学与功能的合二为一。
这座亭阁状建筑体与周边的自然草木相互渗透,所用的材料亦源于自然:顶部,木屋瓦作为乡建的常用材质,奠定建筑「质朴」的基调;中部,麦秸杆压成的板材不经粉饰,与钢结构系统共同暴露,竹制的吊灯悬于其下,回应田园的温润;底部,木制的市集摆台可依循功能灵活布置,或散或合、或高或低,融于场地和场景。
建筑的尽头,一方原生态的石质盥洗池满足着市集参与者的用水需求,它以粗糙的质感将乡野气息呈现于观者眼前。作为「被迫的聚集地」,盥洗池以多人取水的情景促发人与人的轻松交流,唤起公社时代「集中水龙头」的记忆。
田园市集的功能定位发源于田岗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其运营亦交还当地居民。在自发形成的社群交易活动中,外来客与本地人实现沟通、建立情感与信任,催生出新的、具备自传播性的关系与情绪,将「田岗·知行村」与外部世界连为一体。袈蓝建筑期望未来的田岗·知行村能够借由源源不断的访客和逐渐成形的商业运营模式,激发出乡村的内生力。
室内设计团队:夏福强、曹真真、钱国兴、刘婷婷、李倩茜、 冯炎、郭萌佳、李辉
施工单位:中外建华诚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陈支努团队
结构工程师:北京中和建城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卢理杰团队
免费打赏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