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团队在污水中新冠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十三四十四
2022年05月07日 09:00:24
只看楼主

/ /  科研速递 // /  Article 本刊编委、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团队在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前期污水新冠病毒检测研究工作基础上,负责了《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中离心超滤浓缩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规范了污水病毒离心超滤法浓缩的操作流程。


/ /  科研速递

//

Article

本刊编委、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黄霞教授团队在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前期污水新冠病毒检测研究工作基础上,负责了《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中离心超滤浓缩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规范了污水病毒离心超滤法浓缩的操作流程。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已经造成了5亿人感染,600多万人死亡。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排泄物进入排水系统,新型冠状病毒在排水系统中的赋存状态及其基于污水病毒核酸片段检测的疫情预警预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黄霞教授团队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初始就开始开展污水新冠病毒赋存、检测相关研究工作,并在武汉、北京疫情爆发期间开展了排水系统现场的污水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和工程院刊 Engineering 期刊上。


污水系统新冠病毒核酸片段检测示意图


围绕污水环境中的新冠病毒分布与检测,研究团队在疫情初期就建立了污水新冠病毒浓缩处理及核酸检测方法,并发现了污水中病毒核酸片段检出载量与临床报道的感染人数呈现较好的关联关系,表明污水中病毒片段检测是一种有效的疫情发展预警预测的监控方法。团队进一步研究了污水中新冠病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衰减规律,结果显示,病毒在污水中的衰减具有较强温度依赖性,其结构完整性差且衰减较快。


小规模疫情前后污水系统新冠病毒核酸片段检出情况

(左图:市政污水处理厂,右图:污水管网,day 0指小规模疫情结束时间)


基于已有研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 研究团队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参与了《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编制工作。该标准中明确了PEG沉淀、铝盐絮凝和离心超滤三种新冠病毒浓缩方法以及核酸提取检测方法的具体操作规程。黄霞教授团队主要负责离心超滤浓缩方法的编写,明确了该方法中超滤杯孔径、离心力的选择,规范了污水病毒离心超滤法浓缩的操作流程。该标准于2022年3月24日发布实施,为我国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专项等资助,黄霞教授为该项工作负责人,刘艳臣、周小红等老师为相关工作主要参与人员,杨少林(2019级博士生)、董骞(博士后)等为检测方法建立、现场污水新冠检测的主要完成人。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2001467




(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官网)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