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基坑降排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基坑降排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常用的降水方法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管井井点降水等等。各种降水方法对比详见下表:
工程施工中常用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管井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疏干井排水。
(1)熟悉施工图纸,工程勘测资料、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系数;根据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与剖面图,编制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论证后方可施工。
(1)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 1‰~2‰。
(2)各降水井井位应沿基坑周边以一定间距形成闭合状。
(3)基坑降水期间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配备发电机组,并应进行相应的供电切换演练。施工过程中电力电缆的拆接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
(1)熟悉施工图纸,工程勘测资料、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系数;根据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与剖面图,编制降排水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论证后方可施工。
(1)管井的成孔施工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对不易塌孔、缩孔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钻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 0.3m~0.5m;
(2)采用泥浆护壁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当泥浆比重不大于 1.05 时,方可投入滤料;遇塌孔时不得置入井管,滤料填充体积不应小于计算量的 95%;
(3)填充滤料后,应及时洗井,洗井应充分直至过滤器及滤料滤水畅通, 并应抽水检验降水井的滤水效果。
(4)下管前,检查管内外是否有杂物、粘土,以防影响透水性。下管时, 井管要正中垂直、连接牢靠,严禁井管强行插入沉淀的孔底。
(5)每打完一口井要用量井器测井深,以保证井深偏差≤20cm。
(6)滤水管的强度应符合要求,缠绕滤网应严实,以防出水含砂量超标。滤料粒径不得过大,填料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7)洗井后的泥沙量控制在 10%以内。2、降水系统运行要点
(1)降水系统应进行试运行,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井管;试运行抽水控制时间为 1d,并应检查出水质量和出水量。
(2)正式抽水宜在试抽水 3d 后进行;降水井宜在基坑开挖 20d 前开始运行。
(3)降水过程中随时检查观测井内水位,调整抽水速度及抽水量。
(4)降水井随基坑开挖深度需要切除试时,对继续运行的降水井应去除井管四周地面下 1m 的滤料层,并采用粘土封井后再运行。
(1)熟悉施工图纸,工程勘测资料、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系数;根据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降水设施结构图、降水水位预测曲线平面与剖面图,编制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论证后方可施工。
(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成孔工艺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孔的地层也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 0.5m~1.0m。
(2)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滤料填充应密实均匀, 滤料宜采用粒径为 0.4mm~0.6mm 的纯净中粗砂。
(3)成井后应及时洗孔,并应抽水检验井的滤水效果;抽水系统不应漏水、漏气。
(4)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应使用粘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 1m。
(1)降水系统应进行试运行,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井管;试运行抽水控制时间为 1d,并应检查出水质量和出水量。坑内降水井宜在基坑开挖 15d 前开始运行。
(2)降水过程中随时检查观测井内水位,调整抽水速度及抽水量。
(3)降水时真空度应保持在 55kPa 以上,且抽水不应间断。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见下表:
止水帷幕虽然断绝了基坑内外水力联系,但基坑土体中一般存在静储水,为便于土方开挖及后续施工,需设置疏干井提前组织降水。
1、熟悉施工图纸,工程勘测资料、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土层渗透系数;根据基坑形式、开挖支护设计、降水深度、降水范围、降水时间、工程环境影响等进行井点降水设计。
(3)降水土层为砂土、粘性土,降水深度大于 5m。2)疏干井降水设计
避免降水作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般采用坑内降水,根据所需降水的深度及抽水影响半径 R 等确定管井井点间距,管井间距 D 取 10~15m ,井点深入透水层,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 3—4 米,以保证基坑内全范围地下水位降低。
一般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井,先挖井口,然后安装护筒,钻机就位后开始钻孔, 钻孔前在井一侧设排泥沟,钻孔直径比滤水管外径大 200mm 以上,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冲除沉渣,可采用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沉渣清出井外, 并保持滤网畅通,管井与土壁之间用 3~15mm 粒径砾石填充作为过滤层,地面下 0.5m 范围内用粘土填充夯实。
据 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降水井深度为: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井点平面布置图,编制降排水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论证后方可施工。
UPVC315 井管(或直径 300mm 的铸铁管)、3~15mm 粒径砾石、粘土、排水管。
1、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2、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 0.5m。
3、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应一次完成,从井底填到井口下 1.Om 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4、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5、成孔直径必须大于滤管外径 20cm 以上,确保滤管外围的过滤层厚度。
7、降水完成后,用 C15 混凝土回填管井口至基地标高,保证地基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