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工业建筑改造:用设计致敬工业时代
闻闻翁翁
2022年04月28日 09:23:28
只看楼主

城市不断前行, 高楼迭起、车水马龙间,有一些建筑却默默无闻地坚守昔日历史荣光。它们,就是隐没在霓虹灯火间的工业建筑。 如今,工业改造掀起一波热潮。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视角聚焦在老式工业建筑,并运其所能通过设计为它们赋予新生。今天,来看一看那些“涅槃重生”的工业改造项目吧!    

城市不断前行, 高楼迭起、车水马龙间,有一些建筑却默默无闻地坚守昔日历史荣光。它们,就是隐没在霓虹灯火间的工业建筑。



如今,工业改造掀起一波热潮。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视角聚焦在老式工业建筑,并运其所能通过设计为它们赋予新生。今天,来看一看那些“涅槃重生”的工业改造项目吧!



 

 
01  

首钢3号高炉博物馆 

废弃高炉变身博物馆

CCTN Design


这座博物馆荣获archdaily2021年度建筑大奖第一名,工业历史、钢铁气息都被封存其中,合力铸就起城市身后的精神底牌。


作为上世纪的工业基地,如今的北京首钢虽然沉寂已久,但其中的历史荣光依旧鲜活涌动。本次CCTV重点改造的首钢3号高炉就位于首钢园区西北部。


3号高炉本身占地6647㎡,周边辅助零件建筑占地7739㎡。在改造工作中,设计师将重点放在了保存地域历史上,通过移除不必要的工业建筑,拉近高炉与周围自然的关系。

整个首钢场地极为复杂,每座建筑都拥有复杂的钢筋结构,想要细致改造建筑并非易事。设计团队也另辟蹊径,通过“找轴线”,令建筑群呈现对称美感。


秀池位于三座高压炉西侧,作为高炉冷却水的蓄水池和冷却池存在。池底目前植入了近900个停车位,既恢复了水域空间,又解决了建筑密度极高的工业区停车困难的问题。


秀池上方漂浮的“圆盘”实则是个地下展览空间,内部设置3个艺术装置——沿着边缘处的弧形楼梯缓缓而下,荣誉墙上的名字也历历在目。


随着上层世界的视线逐渐狭窄至消失,“生命之火”映入眼帘。这是一处充满火光的世界,这团火代表着首钢人的荣誉与精神。


最终一个巨大的环形世界呈现眼前,原本水面上的“圆洞”如今则成为一面圆形天窗。


当“生命之火”映向高炉,第三组空间装置——“荣誉之柱与熔铁光带”也随之而来:3号高炉顶部复杂而坚实的钢质梁结构清晰映入眼帘。肃穆的工业气息与当下极致静谧的氛围交融合一,激发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敬意。


高炉与蓄冷池之间分别设有 a、 b、 c 三个附属展馆,其功能主要包括学术演讲厅、临时展览厅、纪念品销售和南北配套餐饮服务。


而D大厅前厅则被A、B、C三个场馆包围,内部打造了一座巨大的折叠楼梯,楼梯旁铺设铁石和谷物渣,更加逼真的还原历史环境。


高约9.7米的空间为人们展现出一座巨大的工业艺术品,微尘、锈迹等时光的痕迹在其表面清晰可见。


在设计师的努力下,整个首钢园区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丛林,它变成一部“外冷内热”的博物馆,记叙下那段热血十足的岁月。



 
02  

SMOORE流塘工业园

工业园震撼“变装”

厘米设计


项目改造主要包括两栋楼,其中2号楼面积6260平方米,3号楼面积7398平方米。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里曾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工厂。然而,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工业痕迹逐渐被社区、公园等现代设施取代,而这里则依旧一成不变。



厘米制造通过改变两座楼房的外立面以及底部结构,为这个工业园赋予新生。



先来看建筑立面,原本的老式窗户如今已经被替换成凹凸不平的异型窗户,而表面的马赛克式肌理则被保留,放眼望去,建筑仿佛蠢蠢欲动,时尚感正从其中徐徐散发。



除了窗户所在立面,其余立面也被蒙上了砖红色的金属网,与当今流行的工业风街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建筑底部被掏空,成为走廊以及室内外的过度大厅。



原本楼房北面的墙被拆除,一个宽阔的户外广场映入眼中。边缘的单层破旧建筑被加固改造成电力室和垃圾站。




 
03  

对川茶场改造

废弃茶场变展馆

 O-office Architects


对川茶场是东北珠江三角洲地带最多产的茶场之一,随着茶叶产业多元化,茶场的部分区域逐渐废弃。


茶场内有一座人工水库,设计师们改造的主角就在其中心的小岛中。岛上有三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多层厂房,这也是小岛上最大的建筑群。


厂房原型虽然破旧,但透过时光依旧能感知到曾经独具韵味的设计感,尤其是顶部的钢窗,曾是当地无数人的回忆。


为了追寻昔日时光,建筑师们在室外建立观景台,并最大化展露室内材质结构,为人们打造顺畅的观光动线。


曾经的工厂或许只局限于内部空间的实际功能,但现在的工厂博物馆更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内外部细节亮点的合一。



 
04  
沙井村大堂 
电厂翻身成“门面”
ARCity Office

沙井村大堂的前身是一座电厂,由于年久失修、废弃,电厂极易产生安全问题,所以电厂及周围辅助建筑一度面临拆除。在ARCity Office的努力下,这处破旧的废墟建筑成功变身成沙井村的门面大堂。



建筑师首先通过加固建筑结构大幅降低电厂废墟的自然风险。钢铁和玻璃穿插入脆弱的镂空处,亦或是摇摇欲坠的墙体中,稳稳“撑起”这座在岁月中飘零的厂房。两种现代材料与旧时代基础建筑深度邂逅,也代表着两个时代的互通。



广东传统祠堂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极大灵感,建筑师们在祠堂层次拆解、变式,最终设置月亮门大厅、废墟公园、漫游画廊等区域。



月亮门大厅入口处其实有着中式花园的影子,这一点从圆形门就能知晓一二。进门就意味着与周围的工业梁体和钢铁结构产生思想羁绊。



漫游长廊连接室内外,游客在这里就能俯瞰建筑的全貌,并在某些区域发现隐秘的结构细节。



发电厂的东、西墙和屋顶被部分拆除,建筑师也顺势增加了前院和后院,前院1被称为光影花园,后院是废墟花园,两种花园分别以光影与厂房遗留的废墟为主角,都非常值得游客深入其中探索美。



拆除的废墟体块被塞进厚钢筋编织的石笼重,成为坚固的装饰墙。这些墙体遍布建筑周围,割裂般的肌理提醒人们昔日电厂的设计之魂从未远去,而是由主退为客,与逝去时光共同作为当下的陪衬。



这座大堂如今成为周围村庄的文化创意园,但是在新的功能用途之下,“铭记回忆”依旧是空间中所不能忽略的力量。




 
05  
民生码头筒仓改造 
与艺术接轨的筒仓展馆
大舍建筑

8万吨筒仓是民生码头的独特建筑群,壮观的外形与充满弧度的线条相辅相成。


这座建筑仅存在22年,“年轻”的它如今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为了重新赋能这些筒仓,大舍建筑将其改造成为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


展馆的主要功能即是参观、赏游,因此建筑师在筒仓外部打造一座扶梯,将游客引至顶层。


筒仓内部结构得到最大化保留,以便人们最真切的了解到昔日建筑的故事。


扶梯底部平面由艺术家展望操刀设计,反射不锈钢板化成一汪水,倒映着民生码头的景观,巨大的楼梯与“水面”形成的漂浮感产生鲜明对比。


建筑还将打造一座人行桥,直接通向筒仓顶层空间。



 
06  
上海水舍微更新
小锅炉房的“艺术春天” 
三益建筑

水舍酒店位于上海南外滩,前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武装总部。建筑由原来的三层加建为四层,并被改造成为酒店,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不可忽略的杰作。


今年水舍酒店将停车场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三益建筑也因地制宜,将更新工作聚焦到紧邻酒店的锅炉房。


锅炉房位于酒店与未来绿地之间,自然而然地成为建筑和城市绿地的“牵线者”。


建筑师在立面上选用折叠铝板、水泥,新老材料将过往与现在双双定格于建筑,两个时间轴在建筑表面有机流动、交融,共同见证前方绿意的诞生。


玻璃窗作为文旅展示窗,内部的橙色幕布虽为平面,却通过曲直结合的线条营造出一片“立体世界”,吸引游客进行视线穿透,进而提升建筑关注度。


文旅展示窗外侧窗沿可作为休息椅,上方延伸出的屋檐则做了雨棚处理和灯光布景。建筑师利用外部结构,令这座小建筑“伸出双臂”,接纳疲惫的人们。


此外,建筑团队还邀请著名艺术家倪卫华在锅炉房旁边的围挡创作新一期的《追痕》。户外系列作品《追痕》一直是倪老师的代表作,该作品始终聚焦并探讨社会景观和时代痛点,成为“艺术介入社会”优秀案例。



 
07  
江南刺绣服装厂 
厂房上的柔软云朵

Minax Architects


常熟是中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地,江南刺绣服装厂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持续为城市赋能。但过度使用造成建筑的陈旧、毁坏,于是江南制衣厂邀请Minax Architects改造该厂区。


厂区共有4座建筑,为了最大化保留厂房原始特质,设计团队仅拆除一座楼,其余楼体则进行加固维护处理。


厂区内植入一座“云廊”,蜿蜒的走廊形似一条柔软纤长的丝带,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其艺术“舞动”,走廊的多个开口分别衔接周围建筑,以达到绝对稳固的状态,成为老旧建筑的别样点缀。


这座巨大的艺术装置富有科技感,在视觉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联系起现在、过去与未来。



 
08  
天津拖拉机厂改造
拖拉机厂逆袭创意街区

筑土国际


天津拖拉机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建筑群,如今这里成为一片文化创意街区。


拖拉机厂的建筑大多采用砖红色立面,这恰好可以成为文化街区的特色。因此设计师保留了这种独特的时代色彩,并通过两个空间轴线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四个主要建筑群。


每个建筑群都囊括工作、生活、娱乐等功能,共同构筑一片综合多功能区域。



 
09  

长拖1958·铸光仓

创意园拯救破烂车间

UV独特视野


铸光仓是一座文化创意中心,由长春拖拉机厂# 3-“号铸造车间”改造而成。


设计师通过打造腔体、安装插件、添加装饰平面等手法,将空间解构成多个主题空间,打造出一座集景观、艺术、商业于一体的“城市交际处”。


一层打造出一座“魔法熔炉”,专门炼就孩子们的快乐趣味,内部橙黄灯光完美还原了火苗的氛围。


室内设计很大程度上依靠灯光,变幻的光线成为室内氛围感的主要操控者。


室内还贴心设置了玻璃天窗,从而服务于宽阔的自然街区。树木织起阵阵树荫,并向游览者展开绿意怀抱,这时候没什么比奔赴自然更要紧的事了。


建筑二层依托于一座连廊,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艺术家玛丽 · 鲁鲁设计的“光影之旅”雕塑,无数形象碎片相映成趣,尽情演绎色彩与光线的交际舞曲。



 
10  

Heito 1909

一座公园讲述糖厂历史

ECG 国际景观顾问公司


Heito 1909的前身是一座糖厂,如今它已经成为一座开放式的城市公园。这在习惯于拆除旧建筑的台湾实属难得,该作品曾获得2021德国设计奖金奖。



糖厂原本拥有两个地下工厂,五个大小不一的污水池,地表之上的建筑物都于1994年被拆除,而地下空间则有幸避免。


这个项目由ECG 国际景观顾问公司完成,设计师保留这些遗迹,并将它们进行整合。


挖掘时发现的地下空间如今被做成一个下沉式庭院,庭院内打造出一座描述糖厂原貌的沙盘模型。


一个耐候钢拱形门衔接起新旧空间,另一侧则采用圆形隧道衔接其他区域。


地表之上的设计应用到曾经的废水池,原来废水池盆地的圆形混凝土地基被重新用来建造成竹亭、游乐场、观景平台等区域。


在这十座建筑中, 设计师们进行了大胆的破与立, 改造后的作品 既有对工业时代的真诚致敬, 也有对建筑前景的大胆改写。 它们所蕴含的新与旧 都同样能够打动人心, 所以哪个作品, 够激发出你的灵感与回忆呢?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