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拼装房子? 其实就是装配式建筑,建筑的部分或大部分构件,如外墙板、柱、梁、楼板、空调板、阳台板等,均在工厂里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将这些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合、拼装成为新的房子。 如此“拼”出来的房子,因其高效和绿色,在欧美国家早已流行开来。 即使有着政策的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扩张的步伐仍显得有些迟缓。市场人士归咎于建筑成本太高了,开发商多半不愿意去承受。甚至有人把装配式建筑比作建筑中的“奢侈品”。真的是这样吗?不妨为装配式建筑算算账。
何为拼装房子?
其实就是装配式建筑,建筑的部分或大部分构件,如外墙板、柱、梁、楼板、空调板、阳台板等,均在工厂里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将这些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合、拼装成为新的房子。
如此“拼”出来的房子,因其高效和绿色,在欧美国家早已流行开来。
即使有着政策的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扩张的步伐仍显得有些迟缓。市场人士归咎于建筑成本太高了,开发商多半不愿意去承受。甚至有人把装配式建筑比作建筑中的“奢侈品”。真的是这样吗?不妨为装配式建筑算算账。
增量成本从何而来
要说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或推广的因素,一语道破就是高成本。
其实,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非近几年才启动,1999年国务院就出台了 《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上海作为全国较早推进装配式住宅试点的城市之一,第一个项目建设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只不过,装配式建筑高成本对应小市场,市场积极性不高,发展的脚步也就迟缓了。
理论上,在没有任何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建造一幢房子所需的材料是相对固定的,仅以材料成本来比较,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来建造房子,成本也应是比较接近的。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却比传统方式建造房子要高得多。据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测算,目前,上海的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350元至550元不等,而且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体积或价值占全部构件体积或价值之比)越高,成本也会更高。
那么,装配式建筑的高成本究竟从何而来?在该位负责人看来,成本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工艺成本。装配式建筑技术难度更高,初期的研发投入,以及预制构件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投入,都比较大,转嫁到构件成本上也就更高,除非装配式建筑的体量足够大,使得构件产量达到较大规模,才能摊薄成本;二是物流成本。只有从工厂到施工地点的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物流成本才相对合适,若工厂离得太远就不划算了。此外,从整条产业链来看,装配式建筑从规划、设计、生产、运输到施工,各个环节的衔接尚不是很顺畅,也平添了不少成本。
“近几年,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上海有关部门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不少政策来引导和扶持。”据介绍,目前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建筑面积奖励,对自愿建设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给予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鼓励政策(不超过地面以上计容建筑面积的3%)。不仅如此,还有更加直接的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对于符合要求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15%以上,每平方米补贴60元人民币,预制装配率达到25%以上,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对于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若达到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或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标准要求的,还会被优先纳入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范围,等等。
只不过,目前这些奖励和补贴,仍远不能覆盖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
被忽略的各种“节约”
对于装配式建筑,很多人只看到了成本的增量,却很容易忽视它带来的效率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用“造汽车”来形容装配式住宅,是因为它和汽车产业一样,属于先进制造业。工厂里统一制造,可以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根据对目前上海试点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测算,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过程可实现节能约50%、节水约60%、节材约20%、节地约20%以及减少建筑垃圾约80%。而且,从施工的效益来看,也能提高4-5倍。
如果说,装配式建筑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以及减少垃圾和碳排放等,更多的是一种环保效益、社会效益。那么对开发商和建设方而言,大幅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时间成本,则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和效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装配式建筑初期投入成本虽然更高,但这也不代表它是难以复制的“奢侈品”。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进军看来,建筑投入不只看建造的初期成本,建成后的维护成本也必须考虑在内。装配式住宅项目在建造阶段的投入可能会多一点,但其后期的维护成本却能大大降低,综合成本其实也不是那么高。
降成本还待培育市场
为装配式建筑算上一笔经济账,虽然可以更多地用效率和效益去衡量。但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来看,也必须把建造成本降下来。
如何降低成本?答案是,要有足够大的建筑体量,实则就是规模效益。市房管局相关人士也坦言,目前装配式建筑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竞争也不充分。今后,装配式住宅将作为住宅产业化中的一个重点,要持续地通过政策引导,来开发和培育市场,提高装配式住宅的规模,成本就会自然而然降下来。
产业升级催生大市场
推广装配式建筑,从“建造”房子转向“制造”房子,仅仅一字之差,实则已是建筑业的转型和升级。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的升级,必然会催生一个大市场。
业内人士称,与装配式建筑市场相关,当然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全新的设计模式、生产和施工模式、过程管理模式,甚至连整个房地产的经营开发,从投融资到项目运作,再到交付后的使用、装修以及物业管理,等等,都会变得很不一样。这其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新兴市场。
举个例子,适应新的建筑方式,产业工人要升级,再培训是一个大市场。
事实上,近几年来,传统建筑业的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工人的工资虽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仍然没有缓解用工荒的现象。其实在测算和比较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方式下的建造成本时,若考虑到传统建筑业依托大量用工需求,未来成本还持续提高的因素,装配式建筑所节约的用工量,或许也能为其降低成本。
又如,适应未来的装配式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维修服务也会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因其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就预先装置芯片,“拼装”成房子之后,任何部件出现任何问题,都能通过芯片远程监控,可以实时为房子进行“体检”,提前防范,确保安全舒适。届时,物业维修这一块业务会前移,而不是像现在,房子出现问题,影响到正常生活了,人们才会去通知物业来检修。维修只是其一,未来物业管理在智能化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除此之外,新的技术、新的工艺,还会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对建筑材料也有不断的改进需求,伴随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建筑行业必然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迎来一场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