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骑楼建筑兴盛于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拆城筑路时期,1949年以后续建了部分路段,直到1980年代末期,骑楼逐渐成为了广州最具有地域特色、分布最为广泛的历史建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许多骑楼被纳人旧城更新范围甚至被拆除,传统骑楼街风貌被渐渐侵蚀。2004年广州编制完成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该规划从整体层面上对骑楼分类保护与开发规划、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要求,促进了广州骑楼街的保护、但规划对广州骑楼街的保护以宏观控制为主,存在部分骑楼路段定位不明确、缺少具体的控制指引等问题,在城市开发的激化下,这部分骑楼街逐渐面临被更新拆除的威胁,其中广州市同福路就是一个骑楼保护与城市开发矛盾凸显的例子。
广州骑楼建筑兴盛于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拆城筑路时期,1949年以后续建了部分路段,直到1980年代末期,骑楼逐渐成为了广州最具有地域特色、分布最为广泛的历史建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许多骑楼被纳人旧城更新范围甚至被拆除,传统骑楼街风貌被渐渐侵蚀。2004年广州编制完成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该规划从整体层面上对骑楼分类保护与开发规划、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要求,促进了广州骑楼街的保护、但规划对广州骑楼街的保护以宏观控制为主,存在部分骑楼路段定位不明确、缺少具体的控制指引等问题,在城市开发的激化下,这部分骑楼街逐渐面临被更新拆除的威胁,其中广州市同福路就是一个骑楼保护与城市开发矛盾凸显的例子。
在综合考虑开发项目所处地段交通系统、空间形式与风貌元素等因素,在保留骑楼的前提下,重点从街区尺度控制与建筑立面更新两方面提出保护措施:①按现状道路红线进行控制,保留规划范围内沿街骑楼,维持同福路现状骑楼街控制尺度(H/D=0.8-1.2)的空间特质;②对其建筑结构进行加固,避免在施工中遭到破坏,同时要求开发商在项目完工后对保留骑楼在立面、细部装饰等方面进行修饰,以恢复其骑楼街风貌特征。
新建建筑应退现状骑楼建设,沿街面应采用传统骑楼建筑形式,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应保持传统骑楼形式,保持街道骑楼界面的连续性。新建骑楼建筑尺度控制在内廊净高4m,骑楼柱距4.5m,内走廊宽度3.5m,建筑高度8-12m;建筑色彩以灰色调为主,淡黄色及乳白色为辅;建筑材料以粉饰、水刷石为主;开窗形式、女儿墙等细部装饰与保留骑楼形式相协调
由于对历史街区保护观念的理解有所不足,在城市再开发的实践中缺乏正确的历史保护理念;大规模的地块开发和集团化的商业运营冲击了历史街区特有的宜人尺度和街区氛围,导致了丰富多样的街区特色逐渐消失,影响了城市历史风貌的延续与街区活力。
在骑楼保护与更新分类的基础上,对骑楼街整体风貌分段控制,制订详尽的保护、开发、利用规划,使之成为城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断接的骑楼连接起来,使之连成整体,按照现存的骑楼风格,还原其历史面目,使之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骑楼风貌街。
依据划分的“核心保护段”、“重点改造段”、“风貌协调段”及“建设开发段”四种类型对其进行控制,将同福路骑楼街分为骑楼风貌协调段和建设开发段进行分段控制。
在骑楼街风貌控制的基础上,提升整体路段环境,对所处地段的绿化、雕塑小品、开敞空间、景观照明等提出要求,创造舒适、方便的活动空间。既要考虑当地居民的使用需求,同时要兼顾游览人群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街道环境优化主要从控制街道空间特质、美化街道环境和强化功能完善3个方面着手提升街区品质。
控制街道空间特质
以现状保留骑楼所处路段空间尺度为基础,维持街道高宽比H/D=0.8-1.2的空间特质。街道的宽度及断面形式必须按现状进行保护;道路的线型严加保护
美化街道空间环境
结合现状街道古树及街头空地,开拓小型绿地或广场,方便居民活动,形成观赏区域,同时提高街区绿化率。统一骑楼街地面铺装、吊顶天花,合理布局街道家具,提供美观、舒适的街道空间。整治现状电线电缆走线凌乱、横挂街道现象,对裸露在街道两侧的电力设施加装箱式围护结构,以减少对街道景观的影响,同时局部路段增加行道树,美化街道环境。
在骑楼保护分类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保护与更新控制指引,划定骑楼街的保护范围,制定明确的保护标志,对保留骑楼在建筑风貌、建筑空间尺度、建筑结构、建筑细部装饰(包括开窗、女儿墙及装饰、外墙面等)、功能和色彩等方面提出控制指引,制定不同分类的保留骑楼制定保护与更新控制图则
规划对新建骑楼控制要求,主要从退道路红线、建筑尺度(包括建筑层数、内廊高度、进深距离、株距、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等方面制定控制要求。同时考虑新建骑楼和保留骑楼的位置关系,可分为无保留骑楼路段新建骑楼和有保留骑楼路段(4种情况)新建骑楼两种形式,分别制定新建骑楼控制图则。
在骑楼保护中,保护并没有采用单的模式,而是在对骑楼骑楼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价值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保护策略。
骑楼街区的改造是功能导向的。根据街区功能发展的需求产生改造和持续保护的动力。改变骑楼街区原有的功能,发展新的功能,在传承骑楼街文化符号的基础上也保持了街道和建筑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