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绿道,驱动城市更新——马德里河岸公园
名侦探小五郎
2021年12月06日 10:15:59
只看楼主

本文转自: 丈量城市  ID:Measure-the-World 马德里河岸公园坐落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中心城区西侧。这个沿曼萨纳雷斯河弯曲建设、长达10公里的线性大公园,是 马德里绿色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 马德里河岸公园全景 不同于依照规划按部就班建设的「得来全不费工夫」,马德里河岸公园的落成,是城市与河流动态发展的 过程中,付出巨额「学费」才换来的城市发展共识。

本文转自: 丈量城市

 ID:Measure-the-World



马德里河岸公园坐落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中心城区西侧。这个沿曼萨纳雷斯河弯曲建设、长达10公里的线性大公园,是 马德里绿色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 马德里河岸公园全景


不同于依照规划按部就班建设的「得来全不费工夫」,马德里河岸公园的落成,是城市与河流动态发展的 过程中,付出巨额「学费」才换来的城市发展共识。


▼ 马德里河岸公园俯瞰


▼ 见证马德里河岸变迁的古桥


马德里河岸公园是一个 由交通设施改造牵引,激发生态效益提升的世界级范例。 通过城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地下化改造,让曼萨纳雷斯河重新回归城市,继而带动岸线两侧的公园建设以及城市空间的更新。


▼ 马德里河岸公园通过文化设施,以及沿线城市面貌更新带动重塑城市中心


该项工程也因此被认为是马德里近几十年 最为重要的城市建设项目,也是欧洲近年来最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工程。

纵观全球的城市「大手笔」工程,可能只有波士顿「大开挖」项目可与之比肩。


▼ 波士顿「大开挖」项目


而马德里河岸公园项目的另一大特点是快——三年完成环线公路地下化工程,又在接下来的四年完成了近120公顷的河岸公园建设。

这源于一位有远见且有魄力的市长——阿尔伯特·路易兹-伽利亚尔东,在2003-2011年间担任马德里市长。 他通过重新划分道路等级、大项目拆分小项目 等策略,在两个任期内顺利完成改造工程。



01

环线公路「大开挖」

道路入地,将河流还给城市


 
MEASURE THE WORLD  


 


在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大公园之前,曼萨纳雷斯河被一条叫M30的环线公路包围。M30公路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是遵循美国发展模式建设的马德里第三条环线公路。


▼ M30与城区的关系


这条环线公路滨河而建、穿城而过,隔绝了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

上世纪末,M30整体竣工时,已经不能满足每天20万的车流量,一些路段 交通事故频发,噪音、尾气污染严重。 被夹在道路中央的曼萨纳雷斯河, 水质不断下降,环境逐渐恶化。


▼ M30周边的城市绿地空间 (来源:Wikipedia)


而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曼萨纳雷斯河 作为河流的功能逐渐弱化。

城市电力设施和排水系统逐渐向河流聚集,河流两岸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走廊」。环境恶劣、难以抵达的曼萨纳雷斯河,逐渐 消失在马德里市民的视野中,沦为城市的边缘空间。


▼ M30周边的城市绿地空间


2003年,新上任的市长决定对这条交通动脉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手术」——将束缚曼萨纳雷斯河的 M30路段地下化,以此缝合被割裂的城市空间。

这个被称为「M30地下化」的项目,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6公里长的地下隧道,成本达37亿欧元。建成后,与东、西段隧道和市区主要大街新修隧道相连,成为 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交通隧道。


▼ M30在曼萨纳雷斯河公园段开始地下化


新的 地下隧道通过安装交通控制系统、防火系统、通风系统,极大改善了通行条件。 同时还系统地整合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线,包括电力管线、污水系统、燃气管线、数据光纤等,成为 马德里重要的「城市生命线」。

总体来说,M30的地下化改造虽然耗资巨大,但无疑对城市发展来说有积极影响:不仅改善了交通流量,也 极大降低了拥堵导致的污染物排放。 改造后的M30,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因交通事故带来的 经济损失也大量减少。




02

以公园「缝合城市」

打造沿河绿地体系

塑造全新滨水空间


 
MEASURE THE WORLD  


 


并入地下的M30环线,为城市释放了大量地面空间。政府借机推出了马德里河岸公园改造计划,重新规划沿河两岸区域。 缝合城市空间、塑造宜居河岸, 成为该项目的两个核心目标。


▼ 隧道类型剖面图


为了引入公共空间营造的创新思路,2005年,马德里市议会组织了全球范围内的设计竞赛。来自荷兰的WEST8和西班牙本地事务所MRIO,共同提交了 隧道上方的城市景观再生方案, 最终赢得了该竞赛。

除了领航全局的设计事务所,更有 本地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策划, 包括:工程师、建筑师、景观规划师、生物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专家团队,从多个维度对河流及绿地建设展开探讨。


▼ 马德里河岸公园局部鸟瞰 


马德里河岸公园项目总占地120公顷,从2007年开始建设,于2011年完工。通过建立一个沿河岸的城市绿廊,将周边其他有价值的户外空间联系起来, 成为缝合中心城区与城市周边组团的新的绿色发展轴线。



1. 东西缝合,以桥梁连接城市两岸


为了更好的连接河流两岸,曼萨纳雷斯河之上新架设了多座桥梁,包括国际设计事务所设计的30座新桥,和历史悠久的3座老桥。 新与老的碰撞,奠定了该区域独特的文化调性,成为马德里新的城市地标。


▼ 马德里河岸公园新架设的桥梁


阿根苏拉步行桥——马德里河岸公园最长的桥梁,螺旋结构搭配金属材质,让这座桥成为河流之上的耀眼地标。

桥梁主体分为两段,充分满足沿岸居民的交通穿行和亲近自然的需求。 桥梁本身就作为一道风景的同时,也是俯瞰公园和周边区域的重要城市观景台。


▼ 阿根苏拉步行桥


卡斯卡拉桥——混凝土材质的曲面拱廊刻画出桥梁优美的轮廓线,规则排列的钢铁悬索轻盈地吊起钢板桥面,让这座全长仅41米的桥梁灵动起来。


▼ 卡斯卡拉桥


穹顶内部,是西班牙画家丹尼尔·卡诺加专门为此设计的马赛克壁画,形形色色的人们, 是河流两岸最具魅力的生活图景的写照。


▼ 卡斯卡拉桥穹顶内部



2. 南北贯通,串联城市绿地体系


马德里河岸公园的贯通,进一步完善了马德里的城市绿地体系。 由北到南,马德里河岸公园依次连接了北部的西班牙最大的城市绿地田园之家、皇家花园摩尔人花园,和南端的曼萨纳雷斯线性公园、恩里克蒂耶尔诺加尔文公园。


▼ 纵向串联城市绿地系统



3. 复合功能,

满足全年龄全天候活动需求


从公园本身的功能来看,马德里河岸公园成为了一条 集合生活、文化、生态功能的河流,是一个覆盖全年龄全天候的休闲活动场所。


▼ 公园的多种功能设施



①. 生活的河流——

多元空间类型,创造丰富活动类型

马德里河岸公园不仅有 儿童 的游乐设施, 年轻人 的极限运动场所,也有 老人 的锻炼场所,成为 集健身、休闲、运动、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社会项目。


▼ 公园中的商业设施


▼ 公园与周边商业设施紧密连接


儿童游乐区——有秋千、蛛网、吊床、吊桥和爬藤等不同装置, 面向不同年龄层,提供不同难度等级的活动, 有适用于幼儿、安全性较高的滑梯,也有以技能、平衡和力量为主的大龄儿童游乐区。


▼ 游乐区


滑板公园是 最能吸引年轻人的地方, 也是 马德里河岸公园中最具活力的场所。


▼ 滑板公园


开阔的散步道充分结合西班牙人热衷晒太阳的生活习惯,平缓步道、铺装广场、景观小品,丰富的设计元素让散步道充满趣味。


▼ 让市民充分沐浴阳光的散步道


▼ 桥下也同样贯穿的步行空间


▼ 各式景观小品



②. 文化的河流——

沿河聚集的各类文化主题空间,

营造丰富体验

以历史为轴吸引文化建筑聚集,共同塑造了该区域的文化调性, 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集合了文化中心、植物园和博物馆的 屠宰场改造片区,是该区域乃至全市的重要文化载体,成为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战略支点。


▼ 屠宰场改造片区


1997年 屠宰场 关闭后 ,于2005年开始进行全面改造。马德里将该项目作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契机,决心将其建设为城市新的文化中心。

通过 强化步行可达性、移除周边的建筑障碍、配置开阔的绿地空间、提升周边环境 等一系列工程,方便居民和游客顺利抵达,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提升。


▼ 原有的水塔,现成为区域地标


马塔德罗文化中心 是一个集展览、音乐节、电影放映、戏剧展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 当代文化创意载体。

随着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马塔德罗文化中心 逐渐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走进大众的视野。


▼  马塔德罗文化中心


2010-2014年,马塔德罗文化中心的游客量提升至原来的4倍,达到100万人(同期马德里年游客量400多万左右),成为 马德里第五大最具价值的文化载体。

阿根苏拉温室植物园 ,同样利用屠宰场空间改造而来。钢结构和玻璃组成的建筑中,展示着一系列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约9000种植物。


▼ 阿根苏拉温室植物园


曼萨纳雷斯河自然与历史博物馆, 是展示曼萨纳雷斯河及周边更新历程的小型展厅,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 河流与城市共生的历史。


▼ 曼萨纳雷斯河自然与历史博物馆外观



③. 生态的河流——

恢复生态秩序,用生命说明生态

在改造过程中,马德里河岸公园新种植了3.3万余株植物,绿地覆盖面积达21万平方米,成为城市的「绿肺」。


▼ 公园内大面积的绿化覆盖


在河流岸线的处理上,采取 野化 的方式, 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 局部野化的河道生态


曼萨纳雷斯河 从原来的污水河,变成鸟类和夜行性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聚集了包括红隼、普通楼燕、苍雨燕、白腹毛脚燕、岩燕、家燕、赭红尾鸲、家麻雀等多种鸟类,成为区域生态的重要写照。

该项工程也因此获得 2015年哈佛大学第12届绿色城市设计奖。


▼ 经常光顾河岸公园的多种鸟类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尽管公路地下化改造和线性公园的改造花费巨大(分别花费36.9亿和4.1亿欧元),但这两项工程为城市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在建设过程中,为城市带来 9.4万个 工作岗位,以及 3.2万个 长期职位, 成功激活周边的旅游服务业态。


▼ 公园带动的马塔德罗文化中心成为创意产业聚集区


可以说,马德里河岸公园的改造, 从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到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再到重新连接河流与城市,是一次完美的城市空间再造,成为全球公共空间改造的典范。

在看到马德里河岸公园的积极影响后,多国领导纷纷前来考察。




03

撬动城市更新

以河流为轴,提升沿岸土地价值


 
MEASURE THE WORLD  


 


马德里河岸公园的故事到这里依然没有结束。追溯历史,可以发现, 曼萨纳雷斯河周边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中相对不受欢迎的地区, 起初被工业、铁路占据,后又被城市快速路包围。

M30地下化和滨水公园两个大手笔工程的落地, 让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沿河地区,站在了市民关注的聚光灯下。空置用地等待发掘,既有空间亟待提升。 一场 能够提升空间品质和区域价值的更新工程 呼之欲出。


▼ M30地下化剖面图


2010年在市议会牵头下,马德里城市化和住房部、城市规划局共同出台了一项重量级城市更新计划—— 曼萨纳雷斯河环境恢复总体规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 创造和恢复城市轴线, 强化西部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通过 空间改造和功能完善, 提升生活品质,提振区域发展; 作为旅游吸引点,融入城市旅游线路体系。
这项更新计划涉及到沿河两侧平均500米宽的城市空间,总面积达到390公顷


▼ 曼萨纳雷斯河环境恢复总体规划范围


曼萨纳雷斯河环境恢复总体规划的积极影响十分显著。随着更新计划的逐渐落地, 新的商业、办公、住宅纷纷落成,同时也充分激活了原有的底层商业,区域发展备受关注。

在2012-2015年,周边房价普遍下降超过20%的情况下,曼萨纳雷斯河流两岸主要地区(Arganzuela区和Usera区)的房价降幅仍然稳定在20%以内。
那么,马德里是如何将两岸 原本「背离」河流的消极城市空间, 打造成为 拥抱河流的积极城市空间 呢?


▼ 更新计划与城市的轴线关系


曼萨纳雷斯河周边建筑大多建设于1960-1970年代,在 可达性和硬件设施方面较为缺乏。 周边的商业大多为服务业态的小企业,且该区域的 劳动参与率低于马德里的平均水平。 基于该背景,马德里制定了两条主要的更新策略:



1. 策略一:建筑修复


面向现有建筑,建立公共补贴进行建筑修复,改善安全性、宜居性和可达性条件,涉及到近3万所住宅。

该策略的核心是 依据建筑设施情况及风貌现状,将更新范围内的建筑划定为几个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和改善。


▼ 沿线建筑改造


其中,既有 建筑内部可达性和环保效能的提升工程, 也有 城市风貌的建筑立面提升, 以及 区域振兴的商业空间提升。


▼ 分等级建筑修复措施



2. 策略二:区域振兴


划定城市更新区(CRU)作为更新引擎,通过新功能植入,激活河流两侧的空置用地和低效利用土地,提升区域的经济活力。 该策略筛选出9个更新区,涉及到47公顷范围的土地。


▼ 9个城市更新区范围



①. 子策略一:重点区位城市更新

基于提升城市形象的角度,对河流沿岸空间进行提升。 在新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落成后,河流两岸空间被充分激活,这也使位于交通节点的一系列空间的 战略意义 得到提升。

CRU1: 提升马塔德罗文化中心和蔬果市场周边的空间品质,加强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协调性,为城市活力生活创造积极影响。


▼ 马塔德罗文化中心周边城市环境改善


CRU4: 完善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城市形象门户,加强河流西岸商业空间的步行连续性,提升既有底层商业的空间品质。

CRU5: 改变阿根苏拉步行桥和托莱多桥之间的城市空间形象。由于该片区的建筑老旧,城市空间较为破败,旨在通过建筑立面改造、设置街边公园等形式,提升空间品质和形象。


▼ 阿根苏拉步行桥和托莱多桥之间的城市空间提升



②. 子策略二:空置区域功能植入

交通的改善和公园的落成,极大的提升了河流沿岸的空间价值。因此,针对河流沿岸的空置地块,制定新的规划和运营策略, 通过商业、办公、住宅等新动能的植入,兑现生态环境的价值。

CRU2: 将变电站搬迁后的空地改造成高品质滨水住宅,提供健身房、运动场、网球场、游乐场、成人游泳池和儿童游泳池等设施。


▼ CRU2、CRU3改造前后对比


CRU3: 为马塔德罗文化中心对岸的空置地块植入新功能,通过引入商业综合体,和既有住宅的立面更新,打造新的滨水界面。

CRU3是一处高价值区域:位于马塔德罗文化中心对岸,且邻近交通干线,人流量大。2017年,4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Plaza Rio 2落成,容纳了160家商店、餐厅、娱乐设施,为本地提供约1800个职位。


▼ Plaza Rio 2商业中心


CRU8: 充分发挥马德里河岸公园的景观价值,激活城市闲置用地,打造酒店和办公空间,提升区域价值。



③. 子策略三:既有功能提升或置换

随着河流周边城市功能和形象的不断跃迁,周边部分地块的功能进行更新,以满足新的定位需求。

CRU6: 以球场改造为核心,作为区域发展引擎,将影响范围扩展至周边地块和河流对岸。
文森特·卡尔德隆球场原本是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的主场。2018年,随着马竞新主场万达大都会球场的正式启用,卡尔德隆球场废弃。球场的拆除工程于2019年启动,预计于2021年完成。拆除后将增设绿地空间,并植入商业、住宅功能。


▼ 文森特·卡尔德隆球场拆除前


CRU7: 强化街区与滨水空间的联系,提升街区的商业氛围,对La Ermita购物中心进行翻新改造。

CRU9: 既有建筑组团有较强的封闭性,缺乏与河流空间的呼应。通过功能置换,打开滨水界面。
该更新计划 基于河岸两侧空间存在的核心问题,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手法,实现区域空间质量和价值的双重跃迁。



总结来看,马德里河岸公园的落地,为城市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这 不只是一次对城市交通和绿地的积极投入,更是对城市发展愿景的成功投资。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看到绿色基础设施对 修复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乃至对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城市更新 起到的重要牵引作用
绿色基础设施,应该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锐利武器,助力城市跃迁!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