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 于:凤凰空间 11月28日,202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笔试将举行,本次国考计划招录 3.12万
11月28日,202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笔试将举行,本次国考计划招录 3.12万 人,共有 212.3万 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核,平均录取比例达到了 68:1。
所有招考职位中,报名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是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有2万多人报考了这一岗位,那么多有志青年要到青藏高原最偏远的地区,圣山冈仁波齐山下,争抢一个公务员岗位,想想都觉得很魔幻。
已经成为现在一部分年轻人心目中,最为炙手可热的目标之一。
就连明星也以进入体制内为荣。去年,95后明星刘昊然如愿考上编制的消息,一度霸占热搜好几天。
在知乎提问 “公务员和一千万你选哪个?” 下,有条4.1万人点赞的回答: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正在把考取编制作为求职的首选,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应聘街道工作人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至于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被大家频繁提起的,是“稳定”“拥有自己的生活”“安全感”等关键词。
如今,地产的收缩,行业的盲目扩张,都使得建筑设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那么对于建筑师来说,该不该选择考公务员呢?
对于学建筑专业的小伙伴们来说,进大设计院曾经是最好的选择,工作体面,未来在专业上也能持续成长。
但现在设计院陷入了疯狂的内卷,当人们还在谴责996的时候, 建筑设计行业已经走向了“10247 ”,也就是十点上班,凌晨下班,一周七天无休。
建筑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发改委、住建局、交通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近几年各种新区、重点片区层出不穷,也出现了各种指挥部、管委会等机构需要规划建筑背景的人员。
但规划建筑专业本身学制就年限长,工作几年后很快就35岁 了,在看重资历的体制内在晋升上并不占优, 想要从基层公务员,干到有资格指点江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考公务员也要考虑到高昂的退出成本,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会倾向于选择轻松的工作,缺乏专业上足够的竞争和训练,一旦辞职,可能就很难有其他的选择了。
因此,即使你选择了考公,也希望你不要忘记选择学习一门专业真正的初心。激励你向前的不应该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应该是你内心真正的热情和信念。
正如2021年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所说的: “建筑的核心在于,对人,对居民,对社会的强有力的观点和立场。”
安妮·拉卡顿(左)和让-菲利普·瓦萨尔(右)(图源:普利兹克官网,图片由Laurent Chalet提供)
安妮·拉卡顿和让-菲利普·瓦萨尔的作品,普雷特大楼100套公寓改造,他们提倡“永不拆毁”以及可持续性住宅设计,设计了一系列为低收入人群开发的项目(图源:普利兹克官网,图片由Laurent Chalet提供)
如果能带着强烈的让国家变好的信念去做一名公务员,你一定可以在岗位上大展宏图。
选择了建筑专业的你一定有一个大师梦,但想当明星建筑师,可能需要你放弃稳定的工作。我们不妨来看看贝聿铭的经历。
1945年,28岁的贝聿铭从哈佛大学毕业后,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他一边任教,一边著书立说,偶尔做点作品,这对于年轻的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再稳定不过的选择。但在这春风得意时刻, 贝聿铭毅然走出了象牙塔,走向商业房地产行业 ,进入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所创立的韦伯纳普公司管理设计部门。贝聿铭在学校的同事们认为他背叛了学术界和职业道德标准,他的选择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来说无异于一次“自杀”。
贝聿铭和威廉·齐肯多夫(图源:wikipedia)
贝聿铭和齐肯多夫合作了12年,其间贝聿铭主持设计的项目包括:亚特兰大乔治城海湾石油公司办公楼、纽约基浦斯湾区公寓和纽约大学高层公寓、科罗拉多丹佛市法庭广场的改造、华盛顿特区朗方广场等。贝聿铭觉得,这段经历让他懂得了做建筑不光要考虑到艺术,他充分理解了高端融资、政府法规、城市开发和重建等领域,为他日后成为建筑大师奠定了基础。
贝聿铭厉害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设计,在齐肯多夫的公司工作期间,老板经常早上七点就把他叫醒,让他去谈新的项目。那是因为,贝聿铭这个建筑设计师, 沉稳敏锐,比老板本人更擅长谈判。
1960年,43岁的贝聿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一个举世瞩目的项目 —— 肯尼迪总统的图书馆 让他开启了独立的建筑事业。
肯尼迪家族召集了当时全世界最好的18位建筑师进行选拔,贝聿铭在其中只是寂寂无名的小字辈,但贝聿铭博学、优雅的风度,高超的情商,对人的体察、温暖、耐心打动了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让她很快就做出了选择。
贝聿铭的圆融,相比于那些常常被贴上 “个人情怀”“孤芳自赏”,甚至“ 傲慢固执”这些标签的建筑大师们来说,是了不起的。
真正厉害的建筑师都是艺术家和商人的综合体,他们既有好的设计,又能说服别人给他的设计买单。
不少青年才俊建筑师不想考编制,不想进大设计院,便走了 成立独立事务所的道路 ,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我国走这条路比较成功的建筑师包括:张永和、马清运、刘家琨、朱锫、马岩松、张轲、庄子玉、董功、徐甜甜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 名校毕业,有好的老师,好的设计水平,更赶上了好的时代背景。
创业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你的设计能力过硬吗?有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有没有稳定的甲方客户和项目?性格适不适合带团队?……选择创业成为一名明星建筑师,你准备好了吗?
选择自由的生活,随心设计,不当打工人,有没有可能取得成功呢?
建筑大师路易斯·康的行事风格就更贴近于一位自由的艺术家。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之后,路易斯·康一直待业,住在丈母娘家里,靠着妻子的收入度日,在二十多年里虽然尝试了不少项目,但总是因为执拗的立场与乖戾的性格与甲方一拍两散,用“落魄”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
直到1953年,路易斯·康才完成了其生涯中第一件重要设计—— 耶鲁大学美术馆 ,并成为耀眼的新星,此时他已经52岁了。
中国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 在成名前,也度过了好几年几乎无所事事的时光,试了好几份工作都觉得没意思,后来干脆连工资、社保也不拿了,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每天读书,看风景,一年做一两个感兴趣的设计,其间,一直是妻子的工资在支撑生活。
今天,当有记者问王澍,他生命中最珍惜的一段时间是哪一段时,他觉得就是这段自我放逐、失业的时期, 如果不是这段空白,他便不会找到中国现代建筑的表达方式。
王澍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源:Archdaily)
王澍认为,想要建筑作品传达出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用一种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
路易斯·康、王澍是幸运的,不是每一位任性的艺术家,都能找到如此支持自己的太太。
如果你一直不服气,就是憋着口气要证明给世人看我的作品有多厉害,那这注定是一条崎岖而又艰难的道路,更需要家人在背后的支持。
Will you choose a steady job?
文物修复、古建保护,也是建筑师可以选择的行业,这虽然也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一旦做出这样的选择,可能就意味着一生默默无闻,不会有自己的创作,而且很可能直到退休都拿着很低的工资。
2009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 彼得·卒姆托 ,就是在格劳宾登州的古迹保护部门工作了十二年之后,才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火之后,每年有上万名应届生报考故宫博物院想修文物,这样 “上万人争几十个名额” 的情形大可比肩公务员考试。
故宫自带光环,然而中国只有一个故宫,在偏远的地区还有无数古迹等待着专业人员的保护。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我国 文物机构队伍依然薄弱,全国县级文物行政编制仅有5000多人,平均每县不足2人 ,而且行业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艰苦,人才流失严重。
比如,拥有近2万处文物点的甘肃,全省文物工作人员接近3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还不足二成。
想起用一生守护敦煌的樊锦诗,1963年北大毕业的她,响应“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了敦煌莫高窟,一守就是一辈子,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也是异常艰辛,每天要攀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蜈蚣梯去做研究,半天都不能上厕所,樊锦诗与丈夫两地分居19年,每隔一两年才能见一次面。
樊锦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截图)
今天的世界发展飞速,我们所要面对的欲望越来越多,又有多少人愿意像樊锦诗一样,为了一个理想,一个信念,一生默默地只做好一件事呢?
其实,体制内和体制外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作为建筑师,无论你选择打工,自己创业开设计公司,做开发商当甲方,教书或是做官,都不容易。
当然,学建筑也不一定要做对口的工作,比如艺术家鱼山饭宽(曾仁臻)就从建筑师转行自由职业,画了不少热门的插画,吴彦祖、任正非都是建筑系毕业的,其实你读什么专业跟你的职业选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你的选择,一定要基于对自己的清晰认知,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不要被那些光鲜的案例所迷惑,更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从一座围城踏入另一座围城。
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说过:“我们能告诉年轻人的绝不止一件事,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建筑师是一个关于如何创造更好世界 职业 。”
宇宙的尽头不是只有考公务员,还有你心里想要追求的方向,愿大家早日找到自己的心之向往,勇猛向前,成就一生。
你有没有考公务员的故事要和我们分享呢?或者你对职业选择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2楼
感谢大佬的肺腑之言:但你的选择,一定要基于对自己的清晰认知,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不要被那些光鲜的案例所迷惑,更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从一座围城踏入另一座围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