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规范4.1.2有如下条文“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但对于双向板,我们一般按塑性铰线来导荷的。以下图为例,柱网8000*8000,没有次梁,计算红色虚线所示梁由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假设楼活荷载为2.0kN/m^2,使用功能为教室,即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折减系数取0.9。如果按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图示绿色虚线)导荷,可得梁的导荷面积为32m^2(“十”字号填充区),那么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为32*2.0/2=32kN,但如果按规范的从属面积来算,该梁的从属面积应该为64m^2(交叉线填充区),应取0.9的折减系数,即梁端剪力为32*2.0*0.9/2=28.8kN。不过,还可以有另外的理解,梁端剪力按从属面积计算,即剪力=64*2.0*0.9/2=57.6kN,这样就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个理解是对的呢?施老的书中的例题都是单向板,不存在什么分歧,但对于双向板,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关于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规范4.1.2有如下条文“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但对于双向板,我们一般按塑性铰线来导荷的。以下图为例,柱网8000*8000,没有次梁,计算红色虚线所示梁由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假设楼活荷载为2.0kN/m^2,使用功能为教室,即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折减系数取0.9。如果按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图示绿色虚线)导荷,可得梁的导荷面积为32m^2(“十”字号填充区),那么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为32*2.0/2=32kN,但如果按规范的从属面积来算,该梁的从属面积应该为64m^2(交叉线填充区),应取0.9的折减系数,即梁端剪力为32*2.0*0.9/2=28.8kN。不过,还可以有另外的理解,梁端剪力按从属面积计算,即剪力=64*2.0*0.9/2=57.6kN,这样就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个理解是对的呢?施老的书中的例题都是单向板,不存在什么分歧,但对于双向板,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个人感觉如果按第三种算法得出57.6,如果将所有的楼面梁全部算一遍的话,那么整个楼面的荷载是算了两遍的,有点不合适。
1楼
1 按从属面积算.第二种对,荷载折减是个概率问题
回复
1楼
路过~路过~路过~
回复
1楼
路过,请多指教
回复
1楼
谢谢楼主提出的疑问,又一次给我查漏补缺了。我看了贴和规范,觉得从属面积只是用来确定折减系数的一个值,不能拿来计算内力,单向板时正好计算面积和从属面积相等而已。所以觉得楼主的第二种应该是对的吧。我也不太确定,坐等高手答疑解惑!
回复
1楼
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书籍,上面都有双向板的怎么受力的,一般都是45°的剪力0线花格
回复
1楼
个人认为是不是有两种算法
1是按塑性铰来计算
2是按规范来计算,规范计算可能要偏保守些
回复
1楼
个人认为这个应该这么考虑:
现在要计算梁2端剪力那么先确定荷载,看梁的从属面积( 荷载规范很清楚应该是64m2)那么就要去折减系数0.9,即最终楼面荷载应该为2.0*0.9=1.8Kn/m2。这样楼面荷载确定了,那么下面就是怎么把荷载导到梁上去了,双向板导荷载应该很明确吧,取三角型的荷载形式(或者是梯形这个是8x8轴网所以三角形),最后的计算就是32*1.8/2=28.8kN。
注意的一点就是这里从属面积只是用来判断和计算荷载是否需要折减和怎么折减的,荷载的倒算和其应该每有关系。(实际上应该是有联系,混凝土的东西很多事实验出来的,很难搞清楚)
回复
1楼
个人觉得:
一、楼主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1.楼主所引规范条文是在说活荷载折减时所采用的一种经验折减的方法中提到的“梁的从属面积”与楼主所述梁的真实承载中荷载"导荷面积"不能混为一谈.
2.楼主所述中第二与第三算法其实为一种,只因为算错所以出来两种答案。
二、我的结论
的确存在两种导荷方式,一般单向板采用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双向板采用塑性铰线所包围的面积来确定
三、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回复
1楼
个人意见,按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导荷来计算比较科学合理。因为这是双向板的特性来决定的。
回复
1楼
学习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