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规范4.1.2有如下条文“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但对于双向板,我们一般按塑性铰线来导荷的。以下图为例,柱网8000*8000,没有次梁,计算红色虚线所示梁由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假设楼活荷载为2.0kN/m^2,使用功能为教室,即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折减系数取0.9。如果按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图示绿色虚线)导荷,可得梁的导荷面积为32m^2(“十”字号填充区),那么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为32*2.0/2=32kN,但如果按规范的从属面积来算,该梁的从属面积应该为64m^2(交叉线填充区),应取0.9的折减系数,即梁端剪力为32*2.0*0.9/2=28.8kN。不过,还可以有另外的理解,梁端剪力按从属面积计算,即剪力=64*2.0*0.9/2=57.6kN,这样就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个理解是对的呢?施老的书中的例题都是单向板,不存在什么分歧,但对于双向板,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关于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规范4.1.2有如下条文“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但对于双向板,我们一般按塑性铰线来导荷的。以下图为例,柱网8000*8000,没有次梁,计算红色虚线所示梁由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假设楼活荷载为2.0kN/m^2,使用功能为教室,即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折减系数取0.9。如果按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图示绿色虚线)导荷,可得梁的导荷面积为32m^2(“十”字号填充区),那么活载产生的梁端剪力为32*2.0/2=32kN,但如果按规范的从属面积来算,该梁的从属面积应该为64m^2(交叉线填充区),应取0.9的折减系数,即梁端剪力为32*2.0*0.9/2=28.8kN。不过,还可以有另外的理解,梁端剪力按从属面积计算,即剪力=64*2.0*0.9/2=57.6kN,这样就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个理解是对的呢?施老的书中的例题都是单向板,不存在什么分歧,但对于双向板,各位是如何理解的?
个人感觉如果按第三种算法得出57.6,如果将所有的楼面梁全部算一遍的话,那么整个楼面的荷载是算了两遍的,有点不合适。
1楼
应该第二种算法对,要是按第三种算法,那么与红色虚线垂直的梁上的剪力岂不是为零?显然错误。
回复
1楼
支持这位朋友的结论,查规范定系数是一回事,计算内力悼荷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实际情况是荷载就近传递
回复
1楼
个人比较赞同这种处理方法
回复
1楼
个人认为 第三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它把活荷载算了两次 相互垂直的梁上都算了 第一种算法比较保守 第二种算法比较符合实际
回复
1楼
路过 学习了
回复
1楼
进来学习学习
回复
1楼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
回复
1楼
回复
1楼
这位同学说的没错,赞成。
从属面积是用来计算荷载标准值大小的,事关概率问题,前面诸兄多有说过。
而这里所说的受荷面积貌似同于导荷面积,是按传力路径来计算构建荷载效应的。
谨表拙见!
回复
1楼
不管有没有次梁,都是向梁两侧各延伸1/2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次梁的作用是更好传递板的荷载给主梁,增加结构整体稳定型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