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耦联系数计算公式为什么不一致?
eosiqdgr
eosiqdgr Lv.2
2021年06月25日 08:45:50
来自于建筑加固
只看楼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耦联系数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为什么两本规范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不一致呢?可能有人发现,《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一致。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耦联系数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为什么两本规范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不一致呢?可能有人发现,《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一致。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很显然,2010版《抗规》修改了2001版《抗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而《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仍然采用2001版《抗规》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

那为什么2010版《抗规》要修改2001版《抗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

Wilson论文《A Replacement for the SRSS Method in Seismic Analysis》


1981年,Wilson等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发表论文《A Replacement for the SRSS Method in Seismic Analysis》提出了一种代替SRSS的新方法-CQC(Complete Quadratic Combination)方法,即完全二次项平方根组合方法,取各振型反应的平方与不同振型耦联项的总和的方根作为总反应的振型组合方法。
下表列出了耦联系数 计算公式的演绎过程。从表可以看出:

(1)2001版《抗规》耦联系数计算公式是根据Wilson论文公式(14)演绎来的。但公式(14)为固定阻尼比的公式, 2001版《抗规》将固定阻尼比公式演绎为通用公式很显然是不对的

2001版《抗规》固定阻尼比耦联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耦联系数,要大于2010版《抗规》固定阻尼比耦联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耦联系数。换句话说,就是说 旧版的2001版《抗规》在计算耦联系数时,偏于保守了,CQC组合后的地震作用计算大了

2)2010版《抗规》根据Wilson公式(13)作了修改。

3)《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中耦联系数计算公式,仍然照搬旧版的2001版《抗规》公式,而没有按照新版的2010版《抗规》修改。然而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发布和实施日期均晚于2010版《抗规》 。这会导致空间网格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偏大。 住建部2020年11月13日发布的《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仍然没有将耦联系数计算公式按照新版的2010版《抗规》修改

4)《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耦联系数计算公式很显然属于 印刷错误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


Wilson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为美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硕士、博士生导师为结构动力学泰斗Ray W Clough教授。Wilson是SAP2000软件的创立者,他的很多学术成果为工程界广泛应用。


Wilson教授部分学术成果:

(1)运动微分方程的Wilson- θ

(2)CQC法

(3)FNA(快速非线性分析)法

(4)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0%

(5)P-Δ效应的等效几何刚度法

(6)修正RITZ向量方法,使得较少振型数量获得较高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wodeziyouniao
2021年06月27日 11:11:30
2楼

谢谢楼主指点,很好的资料!!以前没有注意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