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个新的流行词,叫 “躺平” 。 “躺平”是一种主动降低欲望,从而缓解压力的生活哲学,透露着大家对当下的焦虑,还有对前路迷茫的无奈和调侃。 在 建筑设计
“躺平”是一种主动降低欲望,从而缓解压力的生活哲学,透露着大家对当下的焦虑,还有对前路迷茫的无奈和调侃。
在 建筑设计 行业,“996”“007”早就是常态,小伙伴们看到“躺平”这个词,只能呵呵一下,然后继续把头埋在图纸里。
毕竟前辈扎哈·哈迪德早就对我们说过:“如果你想过一种闲适的生活,那么不要选择建筑学。”
难道忙碌、加班就是建筑人的宿命吗?如果想要选择“躺平”的生活,还有希望成为建筑大师吗?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的名言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建筑的本质。柯布西耶主张建筑设计要像工业学习,致力于推广钢筋混凝土技术,以及钢筋、水泥、玻璃等现代建材的使用。
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杰作: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图源:Archdaliy)
而耐人寻味的是,在现代建筑取得席卷性的胜利之后,柯布西耶的设计开始转向乡土风格,1945年,柯布西耶更宣称:“现代建筑漫长的革命已经结束了。”这或许是他看到自己送到世人面前的现代建筑,在现实中失去了原有的光辉,堕落为无趣的 “方盒子” ,导致空间僵化之后的反思。
1952年,在法国南部海边的马丁角,柯布西耶为自己设计了一座 小木屋 ,决定在此“躺平”。小木屋造型和陈设都很简朴,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的特征,更像是一个让人隐居、沉思的场所。
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固定的工作台,一对集装箱形状的凳子和一个储物柜。
在小木屋建好后的十年里,每年的8月柯布西耶都会来到这里读书创作。
这让人想到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不贪恋繁华,盖房子、阅读写作、丰富精神世界、亲近大自然。
晚年的柯布西耶,在探索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而在这里,他也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朗香教堂。
(图源:Yael Engelhart for Ha'aret)
彼得·卒姆托,是一位 “低产” 又 “孤僻” 的建筑大师。他36岁才开始盖第一栋房子,66岁时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到目前为止,他的作品只有20余个,而且大都体量较小且地处偏远。他一直隐居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小镇,没有官网,很少宣传,拒绝了无数富豪名人和知名公司的项目邀请,却获得了无数赞誉,在建筑界被封神。
彼得·卒姆托更像是一个将材料发挥到极致,用设计打动人心的匠人,他的作品很难用某种风格主义来定义,他认为:“建筑是‘平静的、合理的、耐久的、存在的,以及完整的、充满了温暖和感知的。”
彼得·卒姆托最著名的作品是瓦尔斯温泉浴场,它与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一样,已经成为建筑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朝圣之地(图源:百度百科)
在彼得·卒姆托的世界里,似乎没有“忙碌”两个字,他可以花9年的时间,慢慢为一对农民夫妇设计一座小教堂,只收取很少的费用。
教堂的建造方法非常有趣,内部由112根树干搭成,框架完成后,再将混凝土倒入并夯实,在现有表面之上,像一座巨型帐篷。
正是远离繁华的“躺平”生活,让彼得·卒姆托对建筑有了不一样的感知,他常常将自己的项目比喻成一个 自然物 ,比如一朵花、一条鱼等。这让他的作品有了独特的美和感染力,更能够唤起人们心中 原始的情感 ,这或许就是他的作品一直以来备受崇敬,且难以再被人超越的原因。
王澍是 中国第一位 获得普利兹奖的建筑师,但在他成名之前,29岁到35岁的人生黄金7年,他选择了“躺平”,生活几乎全靠妻子来维持。
在“躺平”的7年里,有时候他到工地上去,跟工人们一样早上8点上班,夜里12点下班,亲眼去看每一颗钉子怎么被敲进去,每一块木头怎么被制作成型;有时候他去西湖边闲逛,陪大爷喝茶聊天,观察真实的人怎么生活;有时候一整天什么都不干,就是晒太阳,看远山……
经过这空白的7年,王澍发现,当我们用一种缓慢的、松弛的、无所事事的状态去看一件事物的时候,它就很不一样了。正如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所说,无聊是一块“温暖、灰暗的布,里面却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的内衬”。
2001年,王澍复出,迎来了他建筑生涯中第一个标志性的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
与探索新建筑相比,王澍更关心的是曾经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生活世界的重建,所以在他的眼中,象山校区由堤坝、池塘、水渠以及分成小块的农田构成的系统比建筑更加重要,他要求建筑要遵循山水脉络生长和蔓延。
建筑使用了几百万片回收的旧砖瓦、石料、陶瓷碎片,这些可能被作为垃圾抛弃的东西在这里被循环利用,这也让这组建筑刚一完成,就已经饱含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
王澍认为, 无所事事 是很艰难的一门学问,想要让建筑作品表现出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用一种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
想到越南建筑师武重义,就会想到竹子。他擅长使用传统材料设计经济耐用又节能的 绿色建筑 ,他把越南随处可见的竹子用到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之中,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他也被认为是越南最有潜力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
武重义本人是一个 禅修者 ,他每天只花5~10分钟来沟通处理工作,其余时间都用来冥想和睡觉。他也要求自己建筑事务所的全体员工每天进行至少2小时的冥想,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佛教的戒律,不饮酒,不说谎。
武重义追求内心的平静,并将这种平静以建筑的形式,反馈给世界。
他说:“我希望建造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不需要空调,仅采用简单、廉价的材料。我想以此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一种新的建筑语汇。”
武重义2014年的作品——树之屋,是树木覆盖住宅的第一次尝试(图源:Archdaily)
武重义另一个作品——越南卡斯塔维岛度假村,用天然的 竹子和茅草 作为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了真实的越南文化体验(图源:Archdaily)
武重义还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 低成本建筑 的设计,推出了多个版本的低成本住宅单元“S House”,可以缓解越南住宅短缺的问题,也可在重大灾害发生时,解决灾民临时居所的问题。
2015年芝加哥建筑双年展上展出的“S House”,建筑材料为越南茅草和椰子壳纤维(图源:designboom)
禅修的生活看似“躺平”,实则让武重义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设计需要回归自然,否则人类会毁灭。”
枡野俊明是当代杰出的枯山水大师,也是一位 禅僧 。
枡野俊明的作息简单而规律,一般早上4点半起床,6点半和寺院的僧侣们一起上早课,7点半开始设计工作,下午6点半结束后,傍晚7点开始坐禅、诵经和与家人相处,11点入寝休息,这样的作息习惯已经持续了30多年。
“我认为我的一生能够设计的项目是有限的。你们被时间追赶,为时间所驱使,而我却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时间。”
枡野俊明每年只设计2~3个项目,但他对每一个项目都倾注全部精力,花充足的时间认真制作,他做出的每一件作品皆被称为可以流芳百世的佳作。
枡野俊明作品:瀑松庭,以浮出海面强而有力的花岗岩群岛,以及在此生长的黑松作为主题,黑松与瀑布构建了“动”与“静”的关系(图源:《禅·庭》)
枡野俊明作品:龙门庭,再现开山祖师东皋心越禅师给弟子们说法的情景,寂静的空间,使观看者能体验到当年禅师说教的氛围(图源:《禅·庭》)
想要达到一定高度的境界,只需要每天做非常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学者梁冬曾谈到自己有一位朋友,跟随枡野俊明学了7年庭院建造。这7年来,枡野俊明一直让他用手去摘松针,一根一根地拔,直到拔出自己觉得很美的样子。
枡野俊明认为,如果你能够借由重复的事情观察到自己的变化,你会发现自己突然有一天也会造园子了。
看了这些大师们的“躺平”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躺平”并不一定是消极与懒惰,也可以是一种豁达的生活哲学。
更重要的是,在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要对自己想要成为谁,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有明确的认知,并设定目标,然后以积极的态度奔赴它。
当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找到落脚点,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也都能心平气和地在人生里留下一道道印记,这才是更让我们幸福的事。
《禅·庭》(作者:枡野俊明,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造记忆——彼得·卒姆托在自然中》(公众号:有方空间)
《越南建筑师武重义“不务正业”每天冥想2小时,只为把树和竹子“种”进人心?》(公众号:建道筑格ArchiDogs)
《梁冬访枡野俊明 | 去到一定高度的境界,只需要做非常简单而重复的事情》(作者:梁冬)
2楼
回复
3楼
回复
4楼
每天兢兢业业,直到五六十岁才能有所成的建筑师也有八卦可聊了!不像札婶那样励志,不像安藤那样传奇,还有一批佛系的!
回复
5楼
回复
6楼
大师的想法,值得学习。这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做支撑吧。
小鹰x:在追求躺平之前,需要一段时间 一定资金支持
回复
7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