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验收规范的演变过程
力能扛鼎的茶叶
2021年04月06日 09:08:28
只看楼主

施工验收规范的演变过程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是在借鉴原苏联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统一到逐步统一、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由于缺乏大规模建设的经验,因而就把学习苏联经验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当时使用的标准、规范是依据苏联规范或翻译或编译制订的。“一五”时期,使用这些标准和规范,建成了一大批质量优良、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例如,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有色金属行业中的抚顺铝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吉林炭素厂、洛阳铜加工厂、杨家杖子钼矿、株洲硬质合金厂、东川矿务局、会泽铅锌矿、云南锡业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大吉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岿美山钨矿等13个项目)。1959年,原国家建委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程质量会议,总结了执行标准、规范的经验和教训,会后组织力量陆续对这些或翻译或编译制订的施工标准、规范,根据我国的工程实际需要,结合国内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一系列科学试验进行了补充和修订。1965年5月由建工部批准试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22-66)只有16个分项,每个分项分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三个部分。


施工验收规范的演变过程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是在借鉴原苏联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统一到逐步统一、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由于缺乏大规模建设的经验,因而就把学习苏联经验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当时使用的标准、规范是依据苏联规范或翻译或编译制订的。“一五”时期,使用这些标准和规范,建成了一大批质量优良、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例如,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有色金属行业中的抚顺铝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吉林炭素厂、洛阳铜加工厂、杨家杖子钼矿、株洲硬质合金厂、东川矿务局、会泽铅锌矿、云南锡业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大吉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岿美山钨矿等13个项目)。1959年,原国家建委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程质量会议,总结了执行标准、规范的经验和教训,会后组织力量陆续对这些或翻译或编译制订的施工标准、规范,根据我国的工程实际需要,结合国内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一系列科学试验进行了补充和修订。1965年5月由建工部批准试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22-66)只有16个分项,每个分项分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三个部分。


“文革”十年,我国的建筑标准、规范工作受到严重的破坏,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歪曲为是对工人进行管、卡、压的紧箍咒,标准化工作基本陷于停顿,由于不执行标准、规范,房屋倒塌、地基下沉等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身伤亡。因此,原国家建委于1972年在湖北襄阳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工程质量会议,会议决定组织力量对《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修订。1974年6月由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了重新修订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01-74),适用范围包括建筑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通风工程、通用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容器工程、工业管道安装工程、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工业炉窑砌筑工程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程等。建筑工程的分项工程也增加到32个,每个分项工程是通过主要项目、一般项目和有允许偏差项目来检验评定其质量等级。其中主要项目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标准中采用“必须”、“不得”用词的条文;一般项目应基本符合标准的规定,标准中采用“应”、“不应”用词的条文;有允许偏差的项目,及抽查的点数中,有70%达到本标准的要求为合格(1966年标准为80%),有90%达到为优良。一个分部工程中,有50%及其以上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为优良,且无加固补强者,则该分部工程的质量应评为优良,不足50%者,评为合格。


1978年,国家建筑工程总局组织了八十多个单位,对原有的施工验收规范又进行全面的修订,于1988年颁布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编号GBJ300-88,并和建筑工程GBJ301-88,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GBJ302-8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GBJ303-88、通风与空调工程GBJ304-88和电梯安装工程GBJ310-88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组成一个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系列。经试用,自1989年9月1日起施行。标准的贯彻执行,对推动企业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供了监督手段和依据,配合了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促进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标准是一项大家普遍关心和影响力度较大的标准。1993年由建设部推荐参加了亚太地区工程技术标准交流的三个标准之一。国内80多项的同类标准也程度不同地参照标准的体例,进行了修订和制订。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施工单位,最初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也主要是围绕施工单位建立起来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体系的主要对象是施工单位,围绕施工单位的活动,从施工操作的工艺流程开始规定如何进行施工,然后规定施工单位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如何对项目组织验收,最后交付使用,由于各个企业生产施工的差异,最终的工程质量存在差异,为了表述这种差异,分出优劣,便引入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目的是使工程具有可比性,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中允许偏差项目的结果不同分出工程的“优良”、“合格”,采用了施工单位的班组自检、施工队评定、施工质量部门核定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属于国家的企业,通过内控、内部监督是有效的。但是,企业走向市场以后,仅仅依靠内控、内部监督是有缺陷的,缺乏第三方的监督是难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的。1988年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后,将质量的核定等级外延到质量监督机构,使得质量监督走向第三方,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没有将涉及结构安全的“保证项目”、“基本项目”纳入到第三方的监控。为此,我国对建设活动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引入了监理制度,将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活动中第三方作用突现,成为质量活动的主体之一。这样,施工活动需要的标准体系就不能单纯建立在施工企业需要制定的标准层面上,而是各个方面需要共同遵守的标准


1998年建设部下发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的修订任务,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的要求,按照建设部“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以及技术标准中适当增加质量管理内容的要求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于2014年6月起施行.

免费打赏
luochongchong
2021年04月21日 10:37:00
2楼

谢谢楼主分享的好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