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筑师们聊出路时,都在聊些什么?
刘潇然
刘潇然 Lv.2
2021年01月15日 14:08:59
只看楼主

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 Archibucks(ID:archibucks)原创 文章已获得授权 编辑 | 肖琪玲 前几天,计成发布 《5年激增7000家设计单位,更好还是更糟?》 ,引起广泛讨论,底下一条评论挺有意思:


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

Archibucks(ID:archibucks)原创
文章已获得授权
编辑 | 肖琪玲


前几天,计成发布 《5年激增7000家设计单位,更好还是更糟?》 ,引起广泛讨论,底下一条评论挺有意思:

大多数的房地产市场:市场萎缩+标准化设计模式→设计市场萎缩+“不强调个性”;

少数的“售楼部”设计 市场 :开始追求个性+对设计要求高→少数有实力的寡头抢到蛋糕+通吃;

部分大型的“国有公建”设计市场:需要强关系+基本有外国队来抢食+傻瓜定的合作框架→人家成了拿彩的一方+国内设计院变成了专门解决技术难题,骂名背锅侠;

私人级别又有设计个性需求的 设计市场 :你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遇上。

这段总结基本上把目前国内建筑设计市场情况概括了:

喜欢做设计的到最后都希望成为私人订制级别的高订设计师,每年挑着做那么几个喜欢的、有兴奋点的设计,设计费每年涨价,来找上门的客户络绎不绝;

纯粹是把建筑设计当作混口饭吃的工作的,服务地产开发商,面对的是没日没夜甲方的催图、改图,24小时交图和跪式服务。无论啥项目,上手先强排,就差每个工位上给你安个红黄绿灯,画图速度一慢就给你黄灯闪,闪超过5分钟就给你亮红灯,然后组长哒哒哒跑到你工位开始骂,骂完了继续赶图。

说白了,这活儿不需要你有个性创新,就是做工厂流水线工人、熟练工。老板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打工人追求的是多一万工资。

在大多数服务房地产市场的公司里,还有设计热情的设计师也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搞搞售楼处示范区,钱也不多,为了后续的住宅项目,还得做好、做出彩。我就知道好几家合作过的公司都在筹备示范区专业设计团队,不背指标,专心搞设计,当然钱也没有背产值的队伍来得高。

国有设计院则每天上演围城,“ 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国外设计团队稍微好点,需要创新设计。有些商业委托也需要考虑甲方的商业需求,大部分工作和生活算平衡,小部分也是血汗工厂,但至少项目高端,作品集上一放跳槽方便。

这几个建筑设计市场是完全分裂的,这种分裂来自于甲方对待各市场建筑事务所态度的不同:

1. 甲方对高订大师、明星建筑师一般都比较宽容,给予合理的工作周期以及设计费,并且充分授权;

2. 对做标准化住宅的公司就是鞭子赶着上,赶紧出图,拿完地后续设计肯定给你们,就算X总来了我也不给面子,赶紧的服务不到位设计费可批不下来;

3. 对国有设计院,有院士勘察大师坐镇,大部分甲方都是政府单位、国企,相对来说双方领导层面招呼打好了,余下的事情只要底下小领导别折腾方案,大抵也能顺利做掉,毕竟一部分是zz任务,大家都懂;

4. 对外资事务所,因为外资经手的项目大部分都是需要设计感强的,或者需要国际标准的专业知识(比如超高层、体育场),甲方不敢催太急;二是知名大外资都有比较规范的流程报价,法务支持也足,老板又是老外,不混中国建筑圈,公事公办。

所以你想想干住宅设计的建筑师的苦,其他几方的建筑师能理解多少?就像写字楼的Peter没办法理解工厂张全蛋的苦恼一样。

这几块市场的从业建筑师除了毕业院校一样,工作中基本没有交集,每天的工作内容和考虑的事情也完全不一样。

Peter没办法理解为啥头部房企设计公司一个5-6人团队一年要做最少200块拿地方案,短期投标12.5万方60小时周日~周二14:00交标,张全蛋也没办法理解为啥明星事务所画一个住宅阳台要出20个版本。

这种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当今各个建筑设计圈子各说各话,各不搭理的现状。还有学术圈各种文人相轻,黑粉、杠精这都算是常规操作了,好比不喷几句马岩松、王澍、俞挺都对不起你是学建筑的,喷院士喷学校教授的倒是很少,想想看为啥。

我常年混迹各大微信群,有海归/海外建筑师群、知乎建筑师群、建筑师唠嗑群、建模渲染群、各类建筑案例群等等合计得30多个群。 我发现在国外、外资和一部分国有设计院工作的,以及学生党基本上都是在前两个类型的群,每天讨论的一是各种自媒体号上po的建筑咋样,赏析吐槽一番,古今中外各大师小师黑一黑粉一粉,在国外工作情况咋样吹吹牛; 二是各国国际形势; 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辩论。

民营和另外一部分国有设计院工作的主要在唠嗑群,每天讨论的内容:一是老司机开车;二是互夸互黑;三是国内外时事政治、科技发明;四是怎么搞钱,包括但不限于炒股/房产/保险理财;五是带娃鸡娃学区房。

可以看出,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建筑师,关心的话题也都不太一样。 风花雪月,下里巴人。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生活的苟且要面对。

当今的建筑师圈子如同古代的士农工商阶级。

士圈,都是高考考上功名的,由老八校+部分新八校+哈麻普耶哥等QE前10的硕士毕业的建筑师组成,大体是在各大全球顶级事务所+中国最大的几家设计院+老八校任教工作人士。进圈子先亮自己的身份,哪个宗哪个派的(哪儿毕业的),师傅师祖是谁(硕士博士老师是谁,工作单位福斯特or库哈斯or SOM、KPF),这是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

农工商圈子的,农圈是非老八校+非美国海归的建筑师组成,大体是各大不知名独立事务所+非国外顶级事务所工作若干年回来创业开立的事务所,特点是手上有活儿名气不大,工是主流外资商业事务所,商是民营设计公司。

士圈和商圈目前看来是割裂最严重的,农工两个圈子好歹和士圈有些交集,商圈很多时候和士圈完全没有交集。而士出不管赚不赚钱,都觉得商圈low,觉得无下限跪舔甲方丢了气节,但这也不妨碍经商的赚钱赚到手软,毕竟各个圈子追求的东西不是太一样。

我觉得建筑师的这几个圈子不是金字塔形的阶级圈子,是名分圈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各玩各的,各自圈子对应服务的甲方其实也不太一样,做好了都一样赚钱,钱多钱少罢了。

够不够养家糊口?绝对够。有没有丢气节?好好给客户设计房子解决问题就是气节,毕竟建筑师说到底是一个商业职业,不是艺术家。

士农工商划分的是名分,不是说商人是最底层,士就是最高级,只是士圈掌握了建筑圈的学术话语权(毕竟有时间研究建筑学术),士圈很有兴趣对建筑学是啥、中国建筑的未来如何展开讨论和研究,而其他圈子基本上没兴趣搞这个。

学术这东西无论你是否接受,5年建筑学本科、3年研究生,思想启蒙最重要的8年你都在学这玩意儿,它就是对你整个人生会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学校教的是做大师要有理论,殊不知是先有大师才有理论。当下市场追捧的建筑师,房子造出来了都要总结成建筑语汇、设计理论,出书去传播,赚个学术上的名分,也算是圆了自己上学时候的梦想。

而商人阶级只是名分受挫,做商人要的是利润,设计是实现利润的工具,追求的是企业规模上市套现。当然,有部分大商人赚够了钱为了跻身士圈开始不断往名上去追,也是人之常情。

还有一个明显的割裂出现在年轻一代建筑师和中青年一代建筑师之间,也就是95后、00后和90、80、70后建筑师之间。年轻人想要做精致的猪猪女孩/帅气男孩,中年人要养家糊口带娃还房贷。一个要享受生活追求爱情,一个要赚钱赚钱赚钱。年轻一代觉得加班就是被剥削,中青年一代觉得年轻人没有武德耗子尾汁。

那年轻人为什么抱怨呢?为啥知乎上讨论“上海有哪些坑爹建筑设计公司”的帖子会持续6年至今仍跟帖无数,几乎每月都有新爆料更新?

大部分年轻人抱怨的原因是,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 割裂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分配的不均。

那是否有解决这种不均的方法呢?有,那就是自己做财富的分配者,自己做小老板。

从我10年中服务的建筑事务所来看,整个中国建筑圈的经济市场是相当开放自由的,并没有把利益分配的道路堵死,年年都有新公司开立。

看似前面30年的建筑人赶上了地产发展的好年景,数钱数到手抽筋,那前30年里难道没有创业失败,没赚到钱的建筑师了吗?把自己微观上赚不到钱的问题归结到宏观环境上去,这是没用的。

整个中国的建筑市场还是非常大,大到你根本没到去把自己赚不到钱的原因归结到房地产是夕阳行业上的程度。 不然为啥这么多国外的事务所还争着在深圳开分公司?为啥年年还有新的独立事务所开业?

就算是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住宅设计公司,也是年年裂变出新的小公司,有些还活得挺好。我问头部住宅公司的老总,你觉得住宅设计还能走多久?他说至少十年肯定是能走下去的,这要把住宅量都做完,还早呢。

所以说建筑师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70、80、90后的建筑师,出路在自己创业,做个工作室,在巨人之间跳舞,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长。 能有大腿抱最好,没有就做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接点商业项目,建筑的、室内的都行,不亏本就做。设计过程抖音bilibili上一po,万一火了你就是下一个俞挺、青山周平。

一年好的时候赚个一二百来万,差的时候几十万,可能没有打工时候赚得多,但多了时间陪伴家人,周末能和朋友一起把酒言欢,岂不快哉?美国大大小小的建筑工作坊,2-3个人的,遍地都是。

95后、00后年轻人的出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从事建筑设计。

如果确定想要做建筑设计十年二十年的,你要看得是,你的追求和你要融入的圈子、拜的师傅所倡导的东西是不是吻合。要问清你内心的渴望,是商业金钱,还是设计?这两者并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大可不必纠结哪个圈能得利最多,哪个大师最出名,要抱谁的大腿,没必要那么功利。不功利不代表不赚钱、不出名,而是趋易避难之心不可取。有大佬罩也许一开始真的会让你比同辈顺利不少,但大佬的照拂也不是免费的,需要你牺牲的时候你会不会后悔之前的得利?

认识很多大师、大佬,真的摊上事儿了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功利之心无法带你看到真正的自我诉求,只会蒙蔽你的双眼。真正热爱建筑之人,就算不是建筑学专业出身,就算造的是最普通的房子,也能够有令人震撼之处。最重要的是保持那份追求卓越的骄傲,我的建筑梦,是攒够了钱买块地造一栋自己的玻璃别墅,梦想虽远吾愿躬行。

追求卓越,做标准化住宅能做到最专业,能解决业主的痛点和需求,同样也是令人敬佩的。

无论身在哪个圈子,只要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坑蒙拐骗不剽窃道歉不党同伐异,能坚定自己的选择,就是好的。 站着赚钱最好,跪着赚钱也不寒碜,给家人不错的生活,能发得出员工工资、奖金,就都是好的。

最后借《天气预报员》的经典台词作为结尾,与君共勉2021:

你知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