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是开放式结构,能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能支持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系统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七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光缆传输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商业,居民等场合都应用非常广泛,越来越多的监控系统都在应用着,大到全自动机械工厂,小到家庭视频监控等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监控系统。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综合布线与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知识。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即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
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当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敷设较长距离的线路,或者在建筑物内信息系统要求组成高速率网络,或者与外界其它网络特别与电力电缆网络一起敷设有抗电磁干扰要求时,应采用光缆作为传输媒体。
光缆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数据、计算机、电视等综合传输要求,当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络时,宜采用多模光缆;作为远距离电信网的一部分时应采用单模光缆。
以上就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七个子系统的构成图,图文理解是不是更容易记住综合布线系统呢。
很多的朋友对监控的安装有很多疑问,在很多情况下,作为施工人员我们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施工,那么我们所了解的方法就可能不止一种,这样才能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本期我们来总结网络监控系统安装的六种传输方式。
在综合布线的时候,同时要布电源线和网线, 电源也可以就近取220V交流电 ,这样节省电源线材,这里暂不讨论它的利弊。给每个网络摄像机提供电源。再有一路网线传输网络数据到网络硬盘录像机NVR。
这样就比前面一种方式节省一条电源线,一台网络摄像机只要一根网线作为传输信号的介质就可以,不再用到电源线了。网线用非屏蔽超五类双绞线就可以了,传输距离100米没有任何问题。
刚才前面我们说了, 网线传输正常100米以内 ,那么超过100米的情况,我们一般考虑用 光纤传输了 ,光纤不但传输距离远(可以传输20公里)而且效果稳定。我们都知道,光纤传输数据的时候,把数据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再把光信号转换成数据信号,这样我们使用光纤收发器配合来完成工作。
在具体监控系统实施环境中,如果布 线困难碰到天然屏障或者不可逾越的障碍的时候 ,我们可以使用无线传输方式,这样就用到无线网桥了。在比如,已经硬化路面的小区,电梯,已经建好的工厂,距离较远的空旷地带,野外等等这些环境都适用无线传输方式。
如果摄像头比较分散,距离较远,可每个摄像头都配置一对网桥
无线网桥,可以将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点对点的传输。成对使用。由于点对点定向传输,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传输,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
使用无线网桥的施工注意点:在发射和接收端 之间不能有遮挡 , 不能有障碍 。这样信号传输才会稳定。
PON监控传输网络系统主要利用运营商光纤资源,达到传输的目的,为中心管理平台的各项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各类用户 。问题是费用较高,一般只有公共服务工程采用这种组网 ,如天网工程。
pon它由 OLT (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 ONU (光网络单元)以及 ODN (光分配网络)组成。
PON在远距离或远程监控等超大型监控项目上,有更好的应用。
核心层主要设备是核心交换机,作为整个网络的大脑,核心交换机的配置性能较高。目前核心交换机一般都具备双电源、双引擎,故核心交换机一般不采用双核心交换机部署方式,但是对于核心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及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前端网络采用独立的IP地址网段,完成对前端多只监控设备的互联。前端视频资源通过IP传输网络接入监控中心或者数据机房进行汇聚。前端网络接入目前采用两种常用方式, 通常为点对点光纤接入的方式和点对多点的PON接入方式 。接入层需对NVR存储设备的网络接入提供支撑,确保NVR存储设备网络环境安全可靠。
太阳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由于监控点自身环境特点,距离较远,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因此应选择 无线传输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 目前,4G无线传输技术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具有信号覆盖率高,部署方便等特点,是该系统设计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