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工厂集团化管控、标准化运行——PC行业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白工6913
白工6913 Lv.2
2020年12月24日 15:21:16
只看楼主

作者:张俊生  第一篇 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及现状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由建筑构件及部品、机电设备等通过工厂加工生产,运输到建筑现场,通过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工业化建筑,故称之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综合体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作者:张俊生



 第一篇 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及现状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由建筑构件及部品、机电设备等通过工厂加工生产,运输到建筑现场,通过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工业化建筑,故称之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综合体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预制混凝土(Precast Concrete,简称PC)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木结构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普遍认为起步于二战之后的重建工作。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也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主要结构为装配式大板结构、盒子结构、框架轻板结构和叠合式框架结构。由于保温、隔音、防水及抗震安全性等问题,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装配式建筑步入衰退期。


我国现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源于2000年后,借鉴日本和德国等欧美国家的经验。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尤其是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明确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的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城市以及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的目标。



装配式建筑行业开始爆发,各路资本纷纷涌入,PC工厂遍地开花。 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2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8.2%。


数据来源: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行业繁荣的背后,种种问题和矛盾也大量涌现,并逐渐突显:


  1. PC构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政策的强力推动,需求市场快速扩大,部分区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原有由主管部门管控的市场准入制(如北京市的部品备案制)纷纷取消。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吸引了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构件生产商、工程承包商等多种行业参与者,各路资本纷纷投资或转型生产PC构件。 部分PC构件工厂经营粗放、缺少基本的质量管控机制,影响了市场环境,也影响了PC构件行业的健康发展。


  2. 配套产品质量问题及施工质量问题


相关配套原辅材料质量问题,以次充好,混入市场,造成了构件产品的质量问题,甚至造成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部分项目发生了偷换灌浆料品种以降低成本、部分灌浆套筒内的灌浆料不饱满、灌浆接头工艺检验不过关等问题,灌浆套筒连接技术这一原本在国外应用多年的成熟技术,在国内遇到了新的问题。



  3. 构件产品设计标准化程度低


装配式建筑,也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与制造业的结合,通过工业化的手段和管理方式助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行业内也发出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宣传。通过标准化的部品部件生产及装配,替代人工浇筑施工。而真正在造房子的环节时,我们发现,造房子的部品部件未能实现真正的标准化。


由于产业发展不成熟,现有的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项目之间构件部品的通用性极差,未能实现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而是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这也造成了PC构件工厂产能不能有效释放、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模具工装等未能有效重复利用,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 产品化生产与现场施工之间的矛盾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完成后,工厂即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生产。PC构件生产环节,通过自动化的流水线、高精度的工装模具、严格的质量管理,保障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构件尺寸及各项预埋件连接件位置偏差控制在±5mm。


相对于预制构件生产,项目施工采用人工浇筑施工。部分项目现场施工的精确度与预制构件生产精度不符,例如:在竖向构件预制墙板调运至现场安装过程中,灌浆套筒严格按照图纸精确地预埋于构件内,而现场施工的误差相对较大,未能精确匹配灌浆套筒位置,给构件安装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针对此异常,很多项目采用调整主体钢筋以适应灌浆套筒位置,而一些违规作业则是直接将建筑主体钢筋割断,竖向构件灌浆套筒与建筑主体未进行有效的灌浆连接,造成了较大的结构安全隐患。


  5. 装配式建筑直接建造成本、施工效率等较传统建筑仍处劣势


在行业发展之初,对于装配式建筑,普遍预期为通过工业化、产业升级提升建筑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环保节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环保节能方面,确实有明显的改观,但在施工效率及建设成本方面相较于传统施工,仍有差距。


相较于传统施工,在整个建设流程中,增加了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及安装环节,减少了施工项目的部分支模工序及混凝土的浇筑。但由于预制构件的高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在设计环节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导致构件生产成本及市场价格偏高,高出的成本不足以抵消现场施工成本降低的份额。


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装配式施工经验不足,依然采用传统施工的方式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比如在叠合板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底部支模依然采用传统的模板全覆盖支模,未能发挥装配式在这一方面的优势。综上,装配式建筑综合建筑施工成本相较于传统施工,成本增加达30%-80%。


除以上问题之外,也存在预制构件设计失误和构件生产错误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施工,纠错调整的灵活度不足,给现场施工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由于项目进度的不确定性与构件生产连续性的矛盾,预制构件成品库存积压问题,造成预制构件工厂的存储压力、资金占用,也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


由于上文中提到的产品化与人工施工之间的问题、构件质量问题和现场专业施工经验不足的问题,造成施工效率反而低于传统施工。成本的增加,效率的降低,造成装配式建筑在全国的接受度不高,在一线城市推进情况较好,而在二三线城市推进难度增大。


针对以上现象,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争议:

 


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下,行业发展的初衷和驱动条件:


  1. 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未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城镇化率预计将从2018年的59.60%增长到2022年的64.90%。由此带来的建设需求,住宅建设需求持续增长。而传统建筑业生产效率低,智能制造、信息化管控不足,对经济发展、技术提升、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的现状未改变。


  2. 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和成本提升的现状未改变


劳动力短缺、劳动力老龄化(尤其是建筑工人的老龄化)和不断上升的用工成本已经成为建筑业日益严峻的考验。为此,建筑行业的公司需要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并提高劳动效率。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减少人力依赖、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3. 建筑业日益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未改变


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等方式,显著地减少了能源消耗、节省了资源、降低了粉尘、噪音、建筑废物等环境污染,带来了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建筑业日益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普及。


  4. 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未改变


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激励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这些政策明确了行业标准、制定了发展目标和相关补贴激励政策。在此基础上,省份和直辖市也纷纷发布地区性的发展目标,促进各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对此,面对行业发展现状,我们更应该坚定装配式建筑奋力发展的信心和前进方向的信念!以高度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严格的质量管理、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行业影响力!以集团化优势,集中资源、创新体系、提高安全性,引领行业发展!



 第二篇 装配式建筑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1. 标准化园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适用性,降低固定成本投入。


在园区建设之初,就要推行工厂建设的标准化。以标杆工厂为示范,在建设期,借鉴行业经验,对工厂厂区设计进行优化;在运营期,积累问题、不足和先进经验,根据使用功能进行使用性能反馈,对必要项进行改造,集团内各分公司各工厂推广应用,提升改善各相关工厂的硬件基础条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进行装配式园区建设。


(1) 合理规划厂区: 根据所在地区装配式率要求及PC构件市场情况,确定生产区域与构件堆场的分布。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构件堆场区域面积不足的问题,建议生产区域与堆场区域的面积比例为1:2以上。


(2) 合理设置PC产线: 根据所在区域PC市场需求情况设置PC生产线,同时提高PC生产线的兼容性。如北方市场尽量设置综合生产线兼容内外墙板,而不是仅支持内墙板。合理设置搅拌站位置及混凝土运输轨道,缩短混凝土运输半径,提高混凝土的运输效率。


(3) 合理配置生产设备: 去除PC生产线冗余工位设备(划线机、抹光机等),探索增加生产线内小循环,增加模具存放工位、辅料存放工位(保温板等)。


(4) 合理规划作业区: 预养护窑立体化辅料存储方案、PC构件立体多层存放设计,合理设置构件冲洗区等。


(5) 务实创新: 优化蒸汽养护装置,独立控制各固定模台、自动线养护仓蒸汽养护管道,分仓管控,减少能源浪费;优化固定模台振捣方式:如底部移动式振捣器、异形构件附着式振捣器等,提高振捣效果,提高生产效率。按生产运行需求配置辅助工装器具等。


  2. 集团化管理,扁平化运行,提高管理运行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1)集团化管控、扁平化管理


集团化明确集团与分公司、工厂管理范围和权限:制定集团运行战略,明确运营绩效指标。对分公司及工厂日常运行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集团化建章立制,制定管理手册、管理流程、管理规范、作业文件、报表记录等。由于在不同地域上构件生产特点的差别很小,工厂的硬件配置及实际工艺产品情况高度一致,在集团层面可实现管理文件的集团化管理,集团统一编制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文件,管理文件深入至一线作业文件及记录表单,日常工厂按照集团要求运行并反馈信息,以便于集团统一完善优化。 


组织建设标准化:在组织建设、岗位人员编制上,标准化设置,明确组织架构、岗位编制、岗位职责。


以上通过集团化管控,将集团、分公司、工厂运行管理体系统一建立健全并日常维护,减少分公司和工厂的管理任务,分公司及工厂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投入到区域市场拓展、工厂生产运行工作中,减少分公司及工厂的管理人员配置,实现集团化管控、扁平化管理。


(2)分公司运行: 分公司管理重点在区域市场营销、区域影响力拓展、分公司运行。


(3)工厂生产: 工厂专注于PC构件的生产,订单履约,项目交付及服务。对日常工厂运行发现的问题、日常改善项目对集团进行反馈。


  3. 设置标准化PC工厂


PC工厂是装配式建筑行业重要的一环,也是装配式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关注中心和重点。所有的管理活动,最终都要着眼于实际工厂建设和运行的需求。通过设置标准化工厂,作为园区建设的样板、运营管理的标杆、员工技能培训基地、科技研发的创新基地。


(1)标准化园区建设: 建设标准化园区,根据日常运行情况总结经验并完善到园区建设设计方案中。提高现有工厂功能的适用性,也为后续园区建设积累经验。详见前文标准化园区建设。


(2)标准化形象VI&CI: 根据园区、厂区布局特点,结合生产运行需求、安全环保管理要求(危险源、环境因素、安全&环保应急预案以及安环意识、知识等)、公司文化宣传需求,制定标准化园区VI&CI形象标识和看板,并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方案中应包含CI标识样式、展示位置、展示内容、材质、安装方式等,如有必要须确定看板更新负责人并定期进行更新完善。


制定园区6S设计方案,规范生产车间设备、工装、材料等6S定置图及管理要求,综合形成PC生产区6S管理方案。


以上VI&CI形象设计方案及PC生产区6S管理方案,要形成标准化文件在全集团各分工厂推行。


(3)生产运行标准化: 按照集团统一管控需求,组建标准化的组织团队,形成标准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成本运行管理体系,推行精益生产管理、TPM全员设备管理、TQM全过程质量管理,对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测等各要素、各环节进行管控。


(4)技能培训基地: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人员岗位技能培训计划(理论+实操),并按照规范的技能考核表对人员能力进行考核(注重工作完成的准确性和时间效率),实现人员能力达标、持证上岗。通过标准化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形成标准化的理论培训教材、实操培训方法、考核项目及相关表单记录,并在全集团各分工厂推行。将标杆工厂作为全集团人员的培训基地,向其他分公司、分工厂输送合格的产业工人。


  4. 集中优势资源,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科技创新


通过集团化统一管理,集中全集团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共同进行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创新成果在全集团内共同分享,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研发、创新要立足于实际的PC生产运行需求、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严谨务实,切忌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看似高大上而实无任何效用、任何形式化的创新,都是对研发资源的浪费!


(1) PC生产工艺的确立和改进


确立PC构件各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预制三明治外墙板、预制内墙板、PCF板、预制梁、柱、叠合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常见构件,以及石材&瓷砖反打外墙板、门窗一体化外墙板等集成度较高的构件。


探索进行配套生产工艺改进,研发试用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形式的模具,如铝模板、玻璃钢模具、双层叠合板模具的应用等。


(2) 技术创新,新品研发,差异化经营


积极研发新产品,创新产品目录,实现差异化竞争。如研发预制外挂板(清水外挂板、彩色外挂板等)、预制看台板、预制综合管廊等新型构件等。



(3) 创新体系,引领行业发展


近年来,针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竖向构件连接安全性问题,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纷纷创新结构体系,如研发叠合剪力墙体系,通过双皮墙空腔内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替代灌浆套筒连接技术等。


作为行业中的一员,我们都有责任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和安全性,实现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心协力,共同预制梦想、装配未来!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