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看徐家汇公园,是如何规划的
安静的毛衣
2020年11月16日 11:14:17
只看楼主

收录于话题 徐 家 汇 公 园  是如何规划的  2001年1月,徐家汇公园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帷幕;20年过去了,每次路过徐家汇公园,心里总是很自豪。 ▲ 徐家汇公园 建成后视频 1999年中,上海一家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 “建设延中绿地” 的新闻;市政府决定在延安中路、成都路交汇处建设2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徐 家 汇 公 园  是如何规划的 

2001年1月,徐家汇公园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帷幕;20年过去了,每次路过徐家汇公园,心里总是很自豪。


▲ 徐家汇公园 建成后视频


1999年中,上海一家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 “建设延中绿地” 的新闻;市政府决定在延安中路、成都路交汇处建设2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见此报道,我第一个反应是,报社出差错了,应该是2.3万平方米,把小数点搞错了;因为市中心寸土寸金,当时政府手中可用于公共设施的资金十分有限。


事实却是我搞错了!

市政府已做出重大决策:为了百姓,为了长远,结合旧改下决心在市中心建设几块大型公共绿地;而后 “徐家汇公园” ,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 徐家汇公园 规划图


1998年下半年,时任分管市领导在一次会议结束后对我说: “大中华橡胶厂区位重要,此厂对周边环境也有影响。你们在做规划时,要考虑此厂的搬迁,不能全部搞房地产,起码要挖一万平方米搞公共绿化。”

在此之前,大中华橡胶厂东侧的中国唱片厂,因产业转型,早就想出让其土地,也与大中华橡胶厂设计了规划方案草图。


1999年初,在一次市规划会议上,分管市领导讲话时直接点我名: “海生,你回去对你们区长说,把大中华橡胶厂全部拿下来搞公共绿地。”


▲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


此事令人兴奋。

当时,中国唱片厂已有 “态度” ,大中华怎么做,他们也怎么做。

对一个规划工作者而言,这里搞绿化不仅对生态有利,对城市布局也是最理想的方案;因为大型商业区与高档住宅区,用绿化分隔是最佳的。


事关重大,投资也很巨大,所以会议一结束,我就直奔区政府向区长汇报。

区长很重视,随即打电话给分管市领导,电话中,市领导告诉区长: 此事首先要做好规划并与“大中华厂”等洽谈好,资金问题由市、区共同承担。


后来,我从市规划局领导那里得知,市政府做了重大决定,在中心城区新拓几块大型公共绿地;除了媒体已发布的延中绿地,还包括: 徐汇的徐家汇绿地、杨浦的黄兴绿地、闸北的大宁绿地……。


▲ 希望之泉


按区长要求,由我们区规划土地局牵头负责规划编制工作,1999年下半年启动。这项工作,明确向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在起草征集方案的“标书”时,我们先确定了几条原则或指导意见。


首先是定位,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共绿地,所以 “标书” 明确 “以绿为主、以种大树为主” ,避免了当时比较时兴的大草坪。


其次,考虑到 “交通功能” ,这里是开放式公共绿地,又地处徐家汇城市副中心,人流一定不会少;所以在 “标书” 和征集方案 “交底” 时,强调不应像传统公园以休憩为主,不提倡 “曲径通幽” ,而是强调了行走功能。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避免以后行人为走捷径而踩踏绿化。

“交底” 时,明确了两条行走线:


我们还提出了文物保护的要求。中国唱片厂的 “小红楼” 是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其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 “英商百代唱片公司” ,此楼保留下来毫无悬念;但建于1926年的 “大中华橡胶厂” ,在工业史上影响也很大,老上海人都知道此厂。对有 “故事” 的厂,一定要留下些什么。


▲ 原英商百代唱片公司 小红楼


留下什么呢?我与该厂的领导交谈过,也曾想搞一个雕塑,一直没有理想方案。我们把难题出给了设计师。

考虑到树种的选择,我们在 “标书” 中注明,如果是国(境)外设计公司中标,则一定要选择上海园林设计院为顾问单位。

树种的选择,不仅是美观问题,也要考虑价格因素,特别是“水土不服”等问题,绝对不能搞华而不实的树种。


在整个设计方案进行中,我们有两项创新:

一项是人行道改里侧。传统的道路是,中间是车行道,两侧是人行道;我思考是否可以改变 “惯例” ,把绿化带建在沿路,里侧建人行道。

之所以有此想法,主要考虑到,若能如此做,行车既安全又美观。行人在绿化中走既舒畅,也有安全感; 但要把此想法变为可能,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在人行道下有许多市政管线。

尽管我时任徐汇区规划土地局长,经常与市政配套部门有工作交往,但我清楚要他们完全同意,会有一些麻烦。

突然,我有了一个灵感: 可以请区公务所出面协调此事。因为在小马路和人行道“开挖”的审批权在区公务所。


好事一定会得到好人的支持,在公务所长主持的会上,我讲了我们的想法,与会的各部门一致支持。之后我又向市规划局汇报,得到是“全力以赴”的答复。


▲ 新一代 雕塑


我们做的第二项“创新”是,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这么做主要是基于两点:


尽管我们决定这样做了,但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专家意见与市民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2000年4月,我们完成了方案征集工作。此次征集共有11个方案,经专家评审,有三个方案认可程度较高。其中得票最高的是加拿大设计公司的方案,另两个是上海园林设计院和日本公司的方案。

2000年5月28日星期天,从上午9:30到下午4:00,我们在港汇广场把徐家汇绿地的11个方案一字排开,为了让市民读懂图纸,我们还安排了工作人员解读。投票箱放在醒目的位置,市民们十分踊跃也非常仔细地审阅每一张图纸。


▲ 大中华橡胶厂 烟囱


最终的投票结果,使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因为市民的投票结果与专家的评审意见完全一致。

最终的加拿大公司方案不但符合“标书”的要求,其天桥的构思也非常有创意,实用又美观。

在设计深化中,我们与加拿大公司和上海园林设计院又多次进行研究,包括三期方案细化、大中华厂烟囱的保留及从长远考虑建地下车库等。


▲ 徐家汇公园 景观天桥


在征集方案的同时,徐汇区政府又公开征集此绿地的地名,最终定为 “徐家汇公园”

2000年11月29日上午,分管市领导亲临现场并在徐家汇商城公司会议室召开专题会,最终审定了徐家汇公园整体方案(含三期)。


▲ 徐家汇公园 夜景


2001年1月,徐家汇公园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帷幕。20年过去了,每次路过徐家汇公园,看到老老少少在此休憩或锻炼,看到来去匆匆的行人,心里总是很自豪。

我很幸运,遇到了好年代,也很幸运有一个能为社会做些有益事的好“平台”。


(本文作者:刘海生先生,时任徐汇区规划土地局局长、党组书记;并曾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兼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