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与夯土结合的自然建筑龙泉山竹旅店
wux7788_19545
2020年11月10日 14:13:05
只看楼主

在2011-2014年的三年内,中国消耗的水泥比美国上个世纪消耗的还要多。现在住在水泥住宅楼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住在天然材料的房子里。这种趋势在全世界都在发生。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有替代品。 这3个旅店展示了传统的、自然的材料可以用当代的方式来使用:不像许多传统的房子在假立面后面隐藏着混凝土,这个项目赞美了自然材料的美。使用非标准化的当地材料将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更加多样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公平经济,并保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


在2011-2014年的三年内,中国消耗的水泥比美国上个世纪消耗的还要多。现在住在水泥住宅楼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住在天然材料的房子里。这种趋势在全世界都在发生。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有替代品。



这3个旅店展示了传统的、自然的材料可以用当代的方式来使用:不像许多传统的房子在假立面后面隐藏着混凝土,这个项目赞美了自然材料的美。使用非标准化的当地材料将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更加多样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公平经济,并保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



这个项目是龙泉国际双年展(Longquan International Biennale)的一部分,该项目寻求用竹子建造,为此邀请了12名建筑师来建造永久性的结构。我们的工作室被委托建造2个招待所和1个宾馆。旅馆的结构是由石头和夯土组成的核心。核心包括所有设施单元和楼梯。与它相连的是睡眠单元。后者的设计就像中国的灯罩,在夜里发出昏暗的光线。在他们的周围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竹子编织结构。



一般来说,我们倾向于认为可持续性就是稀缺。但自然的本性是无限的。这些伟大的建筑材料竹子和泥是丰富的。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有意义的,对人类和地球都是健康的。这些建筑是一种宣言,可持续性关乎生活质量,是对大自然丰富资源的颂扬。



竹子编织和夯土的应用技术是劳动密集型的,挑战了当地工匠的技能,并把最大的利润份额留给了社区。该项目希望通过竹子的弯曲强度等内在的材料特性,以及编织篮子等中国手工艺的丰富传统,重新连接文化商品的真实性。陶瓷器皿是宝溪的文化特色之一,这些就是这些形状背后的灵感。



能源系统是基于直接的和“古老的”来源,如火、太阳、风、阴影、植物和最小化有条件空间的概念,而不是在资金和资源上花费巨大的精力来控制整个旅馆的气候,只有核心部分掌管杂物间的部分是受温度控制的。它们可以防止雨水的侵蚀,也可以在技术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选择加热或冷却。通过一个有效的壁炉,火被用作热源,也为太阳能集热器支持的淋浴加热热水,同时在公共房间中创造交流的氛围。



以我们地球有限的资源,我们不能只用工业化材料为70亿人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发展,天然材料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项目可以作为一个典范,简单而有意义的建筑,相信 "迷人的力量",这就是天然材料的真实性。



▽场地平面图


▽平面/剖面图 


▽立面图

▽构造细节


▽气候热量分析


Project name: Bamboo Hostels China
Design Firm: Studio Anna Heringer
Location: Baoxi, region of Longquan, China
Client/Sponsor: Municipality of Longquan, China
Timing: start designing in March 2013; end of construction in October 2016
Gross (external) area: 1153 m2
Total cost: 840000 USD (RMB 5800000)
Concept and design: Anna Heringer 
Team Studio Anna Heringer: Stefano Mori, Karolina Switzer, Wayne Switzer, Yu Xi
Main contractor: Shanghai Kangye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Co.,Ltd
Consultant in earthen structures and over all concept: Martin Rauch; Consultant in bamboo structures: Emmanuel Heringer; Consultant in heating system: Harald Mueller, Franz Petermann; Consultant in energy system: Prof. Klaus Daniels
Suppliers: local craftsmen
Other: The Longquan International Biennale (LIB), which was launched from the Municipality of Longquan, 500km south of Shanghai. 12 architects were invited to build habitable buildings in a location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mportance: Kengo Kuma, George Kunihiro, Keisuke Maeda, Vo Trong Nghia, Madhura Primatilleke, Simon Vélez, Li Xiaodong, WISE architecture Yang Xu and Studio Anna Heringer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