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对海绵城市建设分类的影响
yj蓝天
yj蓝天 Lv.16
2020年06月28日 10:41:34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我国幅员广阔,温度带包含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气候差异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降雨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设施及雨水利用方案并确定运行维护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这直接关系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降雨量及径流分析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一环。我国的年降水量地域分布情况如下:东南沿海地区为1500~2000 mm;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00~1600 mm;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 mm;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500~750 mm,黄河上、中游及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200~400 mm;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 mm。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也基本基于上述的降水总量确定。

我国幅员广阔,温度带包含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气候差异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降雨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设施及雨水利用方案并确定运行维护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这直接关系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降雨量及径流分析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一环。我国的年降水量地域分布情况如下:东南沿海地区为1500~2000 mm;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000~1600 mm;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 mm;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500~750 mm,黄河上、中游及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200~400 mm;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200 mm。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也基本基于上述的降水总量确定。

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尤其是易形成洪涝灾害的夏季降水量与上述分区不是完全相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占全年50%以下,其他地区的夏季降雨更集中,超过50%。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的频发,使得传统意义上按照降水总量定义的干湿地区与暴雨内涝分布越来越表现出不一致性。属于半干旱区的北京,在2012年7月21日出现特大暴雨,市区形成积水点426处,经济损失 116.4亿元。2013年东北大部雨季早、降雨多、历时长,为全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因此,单纯从降雨量角度划分不同地区的雨水控制利用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