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行道上绝大部分是要中树的,一般是种在人行道的左边,也就是靠机动车道的一侧,靠左边种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设计位置。这种设计一代传一代,已经传了N代。对人行道种树的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后觉得有几个不合理的地方。1。通行效率低,浪费土地面积,浪费人行道面层铺装材料。一个树穴的宽度一般要占去1--1.2米,延线各个树穴串联成1-1.2米宽的条带区域是没有纵向通行功能的。按总宽度是3米的人行道来计算,只剩下1.8米宽度可行走,通行效率只有60%。既然1-1.2米的树穴带无纵向通行功能,那么树穴与树穴之间的区域也同1.8米可行走区域一样铺设板块就没有必要了。2.人行道左边种树施工不便,树穴内要植树就要填松软的种植土,而周围铺装区域要填人行道结构层材料,要压实。这是一对矛盾,一般施工做法是全部填好结构层,再挖出树穴来。小小的一个树穴约束了树根的生长空间。3树的根是要长大的,许多年后树穴的周围人行道表面将会被壮大的树根拱的高高凸起,人行道表面变得高低起伏不平。需要重新修整。
城市人行道上绝大部分是要中树的,一般是种在人行道的左边,也就是靠机动车道的一侧,靠左边种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设计位置。这种设计一代传一代,已经传了N代。对人行道种树的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后觉得有几个不合理的地方。1。通行效率低,浪费土地面积,浪费人行道面层铺装材料。一个树穴的宽度一般要占去1--1.2米,延线各个树穴串联成1-1.2米宽的条带区域是没有纵向通行功能的。按总宽度是3米的人行道来计算,只剩下1.8米宽度可行走,通行效率只有60%。既然1-1.2米的树穴带无纵向通行功能,那么树穴与树穴之间的区域也同1.8米可行走区域一样铺设板块就没有必要了。2.人行道左边种树施工不便,树穴内要植树就要填松软的种植土,而周围铺装区域要填人行道结构层材料,要压实。这是一对矛盾,一般施工做法是全部填好结构层,再挖出树穴来。小小的一个树穴约束了树根的生长空间。3树的根是要长大的,许多年后树穴的周围人行道表面将会被壮大的树根拱的高高凸起,人行道表面变得高低起伏不平。需要重新修整。
把行道树的种植位置安排到人行道的右边,设置一条1。2米宽的连续填土的种植带,改变间隔挖树穴的做法。左边还是1.8米的通行区域,这样设计布置可以节省铺装材料,又能方便施工。还能增加绿化面积。如果人道外侧是绿地的,可以把1。2米的行道树种植带与外侧绿地合二为一,更加有利于行道树的种植生长。
很多设计把行道树设计布置在人行道左边,那为什么要种左边呢?也许设计根本就没有深入考虑分析过这树该种哪里,而只是考虑种什么树种。种树靠左边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做法。就像中国古代妇女缠绕包小脚,奶奶包,妈妈包,女儿包,孙女还是接着包。包脚是天经地义的,不包是大逆不道的。直到有一天人们意识到包脚是错误的,是一种残害。才改变了妇女包脚的传统做法。挖穴种树的做法要等到哪一天才会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