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剪力墙有哪些布置原则
短肢剪力墙布置原则: (1)应利用中部的竖向交通中心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组成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简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2)短肢剪力墙的总体数量要适当,应满足承载和抗侧力要求,使结构的周期,层间位移,地震底部剪力等在规定范围值内。 (3)各短肢剪力墙分布应尽量均匀,使其刚度和建筑物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可布置一些长肢墙或方(圆)柱,调整刚度中心以降低整体扭转效应。 (4)各短肢墙应尽量拉直对齐,使之与连梁一起形成较规整且连续跨数较多的抗侧力片,即联肢墙结构。 (5)当有抗震要求,风力较大或平面凹凸较多时,应在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特别是外凸部分布置必要的短肢墙,以加强其整体性和满足平面刚性要求。 (6)在房间中部隔墙的交点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短肢墙,以利于梁的支承,尽量不出现多级次梁,使梁的传力更明确。 (7)墙肢厚度不宜大,且尽量避免突出隔墙表面,但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以免造成稳定性差和施工困难,一般为200、250、300mm。 (8)每片剪力墙宜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在建筑平面上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对于地震区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沿纵横两个方向都要布置,并应使两个方向的结构自振周期较为接近。当无抗震设防要求时,侧向力为风荷载,因房屋纵向一般受风面较小且纵向框架跨数较多,这时也允许只设横向剪力墙,而纵向为纯框架结构。 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竖向荷载较大处。剪力墙作为竖向薄壁柱,具有较大的承受轴向力的能力,利用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可避免设置截面尺寸过大的柱子,有利于建筑布置。同时,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在侧向力作用下墙肢内将产生很大的弯矩和剪力,有时还有轴向拉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竖向荷载所产生的轴向压力,可提高墙肢截面的承载力,改善墙肢的受力性能。 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平面形状变化处、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周围。上述位置由于楼板的刚度受到削弱,在地震时往往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较严重的震害,因此有必要布置一些剪力墙予以加强。同时,布置在楼梯间、电梯间四周的剪力墙可以形成井筒(核心筒)结构,有利于提高结构抗倒刚度,也不会影响建筑平面的布置和使用。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区段的两端或周边,以利于结构区段的整体抗扭。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