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剪力墙有哪些布置原则
短肢剪力墙布置原则: (1)应利用中部的竖向交通中心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组成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简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2)短肢剪力墙的总体数量要适当,应满足承载和抗侧力要求,使结构的周期,层间位移,地震底部剪力等在规定范围值内。 (3)各短肢剪力墙分布应尽量均匀,使其刚度和建筑物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可布置一些长肢墙或方(圆)柱,调整刚度中心以降低整体扭转效应。 (4)各短肢墙应尽量拉直对齐,使之与连梁一起形成较规整且连续跨数较多的抗侧力片,即联肢墙结构。 (5)当有抗震要求,风力较大或平面凹凸较多时,应在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特别是外凸部分布置必要的短肢墙,以加强其整体性和满足平面刚性要求。 (6)在房间中部隔墙的交点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短肢墙,以利于梁的支承,尽量不出现多级次梁,使梁的传力更明确。 (7)墙肢厚度不宜大,且尽量避免突出隔墙表面,但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以免造成稳定性差和施工困难,一般为200、250、300mm。 (8)每片剪力墙宜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布置除应符合其各自的相关规则外,其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①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②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③ 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④ 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
小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
小高层住宅宜采用以短肢剪力墙(自振周期宜0.05n~0.10n,n为结构计算层数)为主,部分加一般剪力墙的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肢长一般按不小于5倍墙厚控制,尽量避免异形柱和一字形墙。 剪力墙布置原则为: (1)剪力墙布置应尽量规整、均匀、对称,且贯通全高,使建筑物具备合理的双向刚度;并尽可能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 (2)控制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1/1000。 (3)剪力墙的竖向布置应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刚度突变,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和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4)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5)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当不能判断时,可控制第一振型下一般剪力墙底部地震剪力不应小于总剪力的50%。 (6)应尽量控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大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