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的轮回——明清家具又成潮流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拥有非常辉煌的地位,其主要代表是明清时期的家具精品。 随着人们的审美观重新向古典靠近,中国古典家具所体现的特殊文化内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重视。这种认知逐渐形成一轮新的欣赏潮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用明清家具的古典美表示自己较高的品位和审美观。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称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家具生产,精品则主要产于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山西等地区。各地区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名作。
元明清以来对荆江的治理
荆江曲折迂回,水流不畅,堤防极易溃决,水灾频繁,是长江中游的著名险段。元明清以来,对于荆江治理的议论极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主疏派。主张开挖古穴口(即九穴十三口),恢复古穴口分流故道,因为“开穴为便,塞穴为不便”,因而时至明清持这种主张者仍不乏其人。 二是主防派。认为古穴口虽然起到分流杀势的作用,但并不能根除水患。因为清代中期江陵郝穴已经闭塞,只剩虎渡、调弦两口分流,几十年间也未发生过大洪灾,因此认为堤防是防洪的最好屏障。 三是主南北分流,以南为主。其中心意思是:浚深虎渡河以扩大分洪流量;缩窄虎渡河口门,束水以攻沙,放弃公安、石首、澧县、安乡几处低洼地带以行洪。这一主张对后世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