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以来对荆江的治理
shuigong.com
2003年10月01日 02:14:35
只看楼主

荆江曲折迂回,水流不畅,堤防极易溃决,水灾频繁,是长江中游的著名险段。元明清以来,对于荆江治理的议论极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主疏派。主张开挖古穴口(即九穴十三口),恢复古穴口分流故道,因为“开穴为便,塞穴为不便”,因而时至明清持这种主张者仍不乏其人。  二是主防派。认为古穴口虽然起到分流杀势的作用,但并不能根除水患。因为清代中期江陵郝穴已经闭塞,只剩虎渡、调弦两口分流,几十年间也未发生过大洪灾,因此认为堤防是防洪的最好屏障。

荆江曲折迂回,水流不畅,堤防极易溃决,水灾频繁,是长江中游的著名险段。元明清以来,对于荆江治理的议论极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主疏派。主张开挖古穴口(即九穴十三口),恢复古穴口分流故道,因为“开穴为便,塞穴为不便”,因而时至明清持这种主张者仍不乏其人。

  二是主防派。认为古穴口虽然起到分流杀势的作用,但并不能根除水患。因为清代中期江陵郝穴已经闭塞,只剩虎渡、调弦两口分流,几十年间也未发生过大洪灾,因此认为堤防是防洪的最好屏障。

  三是主南北分流,以南为主。其中心意思是:浚深虎渡河以扩大分洪流量;缩窄虎渡河口门,束水以攻沙,放弃公安、石首、澧县、安乡几处低洼地带以行洪。这一主张对后世影响较大。
免费打赏
qm-bai
2005年07月23日 12:18:16
2楼
哪找的..看看还行..
回复
leez2008
2008年12月08日 11:51:23
3楼
在水利工程中,为防止江堤河坝的水土流失,维护边坡稳定,常用砌筑石块法加以解决。对于设计标准高、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堤坝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有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的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在维护边坡稳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现以安徽省阜阳建行的综合大厦工程为例,介绍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该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第一层为淤泥土,层厚平均为6.2米;第二层为黏土层,层厚为2.7米左右;第三层为粉土层,层厚为1.5~2.3米。主楼地下工程需开挖土方6.2米深,基坑的边坡稳定性很差。通过详细论证,决定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该工程的土钉墙具体设计如下:根据现场地质地形条件,其坡面的坡度取1∶1,坡内的土钉采用直径为14毫米的钢筋,长为1.5~3.0米之间,间距为0.6~1.0米之间,所钉钢筋外露出土面100毫米。土钉钉好后,要在坡面上扎满直径6.5毫米的钢筋网片,间距为100毫米,双向布置,随即浇上100毫米厚C20号混凝土,并在混凝土表面粉上水泥砂浆,以防止雨水渗入坡内。坡底挡土墙采用370毫米厚砖墙,墙高为1.2米,并埋入基坑底部的土内500毫米。另外,在坡顶的混凝土硬化层内也满扎直径为6.5毫米的钢筋,间距为150毫米,同样为双向布置,混凝土厚也为100毫米,其目的是防止雨水从坡顶渗入坡内。施工时要按坡度要求,边挖土,边修整坡面,边钉土钉,同时绑扎钢筋。挖至坡底后,要及时砌筑坡底挡墙和浇筑坡面混凝土硬化层。施工期间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大面积塌方。

就该项工程来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结果比原计划采用的钻孔灌注加锚杆支护方案节约投资110.5万元,工期缩短40天,同时还安全地度过了多雨的夏季,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鉴于该工程地质条件与水利工程有较多相似之处,因而水利工程的边坡维护也可借鉴土钉墙边坡支护技术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